来源:教育本色
教育就是,别把知识学习当成教育的全部
朋友跟我说起他的二胎孩子:
读幼儿园的时候,上了几天,说:爸爸,我不想去幼儿园读。
朋友开导:你不想去幼儿园,爸爸妈妈都要上班,那你在家怎么办?
孩子想了想,说:那我就上半天吧!
朋友也就同意了,每天中午把孩子接回来,夫妻二人轮流着带。
如此一年多,孩子某一天提出来:爸爸,我想中午就呆在幼儿园,不回来了。
后来,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很好,朋友也不用每天中午接他回来了。
他语言能力不错,但不喜欢当众表达。家长也随他。
终于,毕业会前,孩子向家长提出,要上台表演。
朋友很开心,问他为什么。
孩子笑着说:平时比我表现不好的小朋友都上台了,我也应该上台了。
朋友听了更开心。
朋友的二胎教育可谓掌握了教育的真谛。
一
目前一个很明显的现状是:
学校注重知识教育,家庭加强知识教育,培训机构补充知识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中,除了学习知识,除了做题、考试,其他的似乎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学,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种缺乏精神滋养和道德引领的教育必定是缺氧的教育。
这种被动的知识教育让孩子变得空虚,变得单调,甚至限入焦虑不能自拔。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明确指出,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我深以为然。
二
知识学习≠教育的全部
学海无涯,知识是船。
诚然,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但当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积累时,往往容易忽视了教育的本质——
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发展之路。
知识的价值在于运用,而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学习如果没有内在的主动追求,它一定不是真学习,必定进展缓慢、效果欠佳。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知识学习等同于教育的全部。
三
教育的真正意义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天赋,并以此实现自我发展。
这种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智慧的增长、情感的丰富和人格的完善。
雅斯贝尔斯也说,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自我发展。
学校应当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摇篮,而非单纯的知识仓库。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他们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
四
现代教育管理
现代教育管理应当摒弃精细控制模式,为孩子创造更加自主、宽松的发展环境。
孩子可以在学校规定的边界和框架内自由探索、自主选择发展方向,从而实现自我决定或选择发展方向的条件和机会。
我们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们还应当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五
人生,从外向内打破,是压力;从内向外打破,是成长。
教育就是为了激发和唤醒孩子自我打破的力量。
当孩子有了这种力量的时候,会实现自我发展,想学知识会如饥似渴。
因此,学习知识是孩子自己的事。
激励和唤醒才是家长和教育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