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本色
教育就是,抓成绩
一
教育就是,抓成绩。很残酷,但也很现实。
学校、老师还是家长,包括孩子自己,都需要讲成绩。
学校的声誉和排名往往与学生的成绩息息相关。学生的成绩是衡量老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家长也需要讲成绩。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往往体现在孩子的成绩上。亲友聚会,家族活动,谈到的必定是成绩。
二
成绩到底是什么?百度百科是这么说的:
成绩是汉语词汇,拼音是(chéng jì),词性上是名词。
“绩”在古语最初的含义是:把麻和棉搓(cuō)捻成线,成绩就是“制成棉麻线”,后来随着古代人在诗句里各种情景的引用和比喻。到现在,逐渐有了双重词义:一是指“成功的业绩,成效”;另一个指“在学校里学习所取得的分数”。
成绩,从广义上来讲,是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测,从狭义上来讲,是指一个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
成绩其实只是一个结果,代表的仅仅只是过去一段知识的总结。
按这个说法,学校里的成绩,指的是学习所取得的分数。
抓成绩,就是抓分数。没有分数,你拿什么跟人家说话?
分数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直接体现。
分数是衡量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技能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进一步升级理想的学校,还是寻求未来的职业发展,分数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高分能够证明学生的努力和才能,为他们打开更多的门户,提供更多的机会。
分分分,师生的命根。
在中考、高考面前,您能说,分数不重要?
三
分数,人人想要。但不是想要就可以要的。难道,自古华山一条道?除了分数,没有其它的出路?
在百度百科“成绩”词条的“引证解释”部分,我看到了另一种说法:
也就是说,成绩,不等于分数,它指学习上所取得的成就,收获。
我们再看如今高考改革和多元评价方面的探索,这样理解“成绩”,才是大方向。
现在,我们应该这样抓成绩。
1.抓成绩,不只抓分数。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这些学科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只能通过刷题来提高。
功夫在诗外。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在数学中锻炼逻辑思维,在英语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在科学中探索未知的奥秘。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抓成绩。
注意!这几年,各学科出卷的方向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年级越高,试卷中记忆的份量越少,靠死记硬背赢得成绩,已不是唯一出路。抓成绩,要坚持长期主义。
2.抓成绩,更要抓特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擅长音乐,有的善于绘画,有的喜欢演讲,有的痴迷表演,有的对体育情有独钟,还有的对昆虫、烹饪、摄影、修车等感兴趣的。
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孩子们在学科上的表现,更应该关注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成长和进步。
这些看似与主科无关的领域,其实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充分展现。
学科成绩不如人家,何不在其他领域上发力?
这些特长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且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
3.抓成绩,必定抓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他们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教会他们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高效学习、如何自律自强。
4.抓成绩,需要赏识、期望、引导。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被认可。
当我们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用期望的心态引导他们时,他们往往会更加自信、更加努力地向前迈进。
同时,我们还需要适时引导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加顺利地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