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本色
教育就是,解封心灵
一
这是印度心灵导师、哲学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的书名《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也是他书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我之所以一直没有写这个话题,是因为,现实的教育似乎离这个观念有点远起来。
事实上,真正的教育,除了这一条路,其他真的无路可走。
作为教育者,那就是像克里希那穆提说的:
我只教一件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你不是去了解我的教诲,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
作为受教育者,真的,当你焦头烂额、头破血流的努力、追求、奋斗,到头来,才发现最需要认识的是你自己。
你得无时无刻观照自己,才能打开自己的内在。
二
《西游记》美猴王漂洋过海十数载,求道访师,您猜他来到什么地方?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山、洞名都隐着一个“心”字。
他其实是回到了他的“心”。
王阳明龙场悟道,终于明白反求诸己,“此心具足,不假外求。”
张德芬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曾畅销多时,扉页上写着一句话: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莫向外求,一位90多岁的老人,用他的人生经历书写了他的智慧体验。
三
好的,我们再回到吉杜·克里希那穆提这里。
悠闲是教育的必要前提。
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悠闲,是一种心灵的放松,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度观察。
悠闲时,才能产生真正的学习。
悠闲时,才能致力于善的绽放。
悠闲时,才能与自己的内心深处展开对话。
教育者不应该是制造恐惧,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勇气。
比较是暴力的一部分,教育者应避免在教学中使用比较和度量。
过度的压力和比较只会让学生感到窒息,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爱与尊重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去唤醒学生内心的力量,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我们应该摒弃单一的评价标准,用多元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智慧觉醒。
知识只是工具,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四
像这样的观点还有很多很多。
有些也许离我们还远,
但却是我们这些教育者——家长或老师要企及的。
引用克里希那穆提在文中的话作为结尾:
当理智、情感和身体三者处于完全的和谐时,心灵的绽放就会自然地、不费力地、完美地到来。
作为教师,这是我们的工作和责任,而教育是人世间最伟大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