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本色
教育就是,别只把做题当成学习
一
一提到学习,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之后,很多家长,包括老师,第一反应就是让孩子去做题。
仿佛只要孩子手中的笔不停,试卷上的分数就能节节攀升,学习也就优秀了,未来也就一片光明了。
只要孩子离开了书桌,做游戏、搭积木、或者看电视了,就会说孩子懒,不学习。
但学习,真的只是做题吗?
二
活到老,学到老。
什么是学习?引用百度百科说明一下。
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探索、创新、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提高认知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一个人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知识的过程。
从广义上说,学习是指人及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广阔而深刻的词汇。它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一次次心灵的启迪。
学习,首先是为了生存。学而优则仕也是这个目的。
既而学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我在前面也多次认同人的成长过程,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再到精神人,而这过程就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
正像20多年前的畅销书《学习的革命》里说的,在学校,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习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学习方式有多种,有的人是触觉学习者,有的是视觉学习者,有的是听觉学习者,而用笔做题,充其量只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非全部。
三
实际上,每个孩子天生带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他们渴望了解周围的一切,是天生的学习者。
然而,自古华山一条道,学习的内涵被狭窄化,甚至被功利化。
这种变化导致部分孩子逐渐对学习失去热情,甚至产生厌恶感。
每当提到学习,他们便会感到头疼,仿佛学习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孩子们原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尝试新事物,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探索。
但是,当学习被简化为追求分数、应付考试、进入好学校等功利目标时,它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便逐渐被掩盖。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可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而不是真正出于兴趣或求知欲。
四
此外,过度强调竞争和比较,也会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和焦虑。
他们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会被批评或嘲笑,担心自己的成绩比不上其他同学,这种压力可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学习的真正意义,让学习回归其本质——一种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学习,让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们也应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享受学习的乐趣。
我们还应该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特长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我们知道,之前的很多领域的大师,并不都是科科成绩都优秀的人。
有特长,并不会泯然众人。
如最近热门的某职业中专的女生姜萍,正是因为热爱,让她的数学在世界级比赛中崭露头角。
五
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远不止于课本上的文字和数字。
它可以是历史的沉淀、艺术的魅力、科学的奥秘,也可以是人际的交往、情感的表达、生活的智慧。
当我们引导孩子学习时,不妨让他们多接触一些不同的领域,让他们感受不同学科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多元。
六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书本和课堂,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让孩子在更加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
比如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辅助。
它可以帮助孩子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和有序。
七
学习,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能。
陆游对他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你真的要学习写诗的话,要多做些诗外功夫。
学习,真的不仅仅是做题那么简单,是学识和阅历的不断丰富,更是一次次心灵的成长和升华。
所以,只有通过不同方式,让孩子见多识广,从广博再到精通,才是学习的真正方向。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发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让他们真正爱上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