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本色
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
这是一个老话题,但也是亘古不变的教育道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
正如吃东西一样,喜欢吃的东西总是百吃不厌。
不喜欢吃的东西,就是塞到他的嘴里也味同嚼蜡。
一
兴趣并非天生,它是后天可以培养的。
它就像一颗种子,只有得到适当的阳光和雨露,才能茁壮成长。
大人要细心,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入手,观察他们的喜好和某方面的天资,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机会。
大人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而不是顺其自然。
二
耳濡目染,环境可以培养兴趣。
一个出生在音乐之家的孩子,受音乐的浸润,未到16岁就多次举办钢琴演奏会,现在某国知名音乐学院留学。
一个喜欢古玩的爷爷带着孙子。这个才读一年级的孙子居然也对古玩兴致勃勃,如数家珍。
一个有良好读书氛围的家庭,孩子多半也会沉浸其中。
同样,充满文化氛围、艺术气息或科学探索氛围的家庭和学校,总是能够激发孩子这方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孩子的兴趣。
想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就要将孩子放到相应的环境里进行熏陶。
三
可以用其他方式培养兴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时候,孩子可能对某个领域的知识不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呈现的方式不够生动有趣。
比如,我们想让孩子喜欢读《三国演义》,可以利用视频、动画、游戏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生动化,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
进而再去读图文版,到改编版,再到原文版,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四
“欲擒故纵”也可以激发孩子兴趣。
当孩子对某个事物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时,我们可以适当地控制他们的接触频率,让他们对未知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和期待感。
这种“得不到”的感觉,往往会让孩子更加珍惜和追求所感兴趣的事物。
还有一个例子,也属于“欲擒故纵”:
老校长想让儿子喜欢读历史,两夫妻在房间里交谈:
我儿子这么聪明,如果再看上历史书,那就更厉害了!
还把适合儿子这年龄读的历史书放在书房的抽屉里。
这话有意无意地被儿子听到了,他悄悄打开了爸爸的抽屉,看起了历史书。
原来历史书,也这么有意思!就开始感兴趣了。
请注意:直接说某某最有用、某某必须要读一读,是最无效的激发兴趣的方式。
五
同伴的力量对兴趣的培养不容忽视。
孩子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受到同伴的影响和启发的,往往比大人还厉害。
比如,同伴喜欢听歌曲《逆战》,结果孩子回家也嚷着要听。
又比如,在电视中看到同年龄的孩子口才非凡,会不由自主受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社交活动,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发现新的兴趣点。
《卡尔·威特的教育》中,老卡尔·威特对孩子同伴的筛选非常严格,也是基于同伴的影响力太大了。
六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兴趣不会一成不变。
孩子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环境和经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有些甚至只有三分钟热度。
吵着要家里买钢琴,结果练了两三天怕苦怕累,不练了。
吵着要买一套书,结果真买了放在家里,没翻几页,就束之高阁了。
这些都很正常。
七
兴趣只是学习的一个起点。
兴趣变成爱好需要一个过程,爱好变成特长又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些漫长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有方法的刻意练习(针对某些技能),还可能需要外力强制和坚持。
如李连杰、朗朗、董卿,他们的成功,据说都离不开严厉的家长。
这“严厉”里有陪伴,有鼓励,有赏识,有批评,有支持,更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