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玩游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32 如何制定小学高段的三维目标
[课标原文]
三、课程目标
(二)学段目标
3.第三学段(5~6年级)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能进行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探索数运算的一致性;形成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探索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会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能用有序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经历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的过程,会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并作出简单的判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形成数据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在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中了解负数,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感、量感、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并欣赏数学美,初步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习惯。
如何制定小学高段的三维目标?
这一部分涉及到如何制定小学高段的三维目标,我们的处理与现在课标的划分会有一些出入。按照我们现在的设计,小学高段的核心观念,从算术的角度是建构生成分数及其四则运算观念;从几何的角度是建构生成三维度量观念;从概率统计的角度就是要建构生成统计决策观念,以及初步建构生成概率观念(小学高段只接触一小部分概率)。
对应的核心技能,能够应用分数及四则运算观念解决实际;能够运用三维度量观念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应用统计决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思维和人格发展跟上面有联系,再稍微有一点点变化。比如从个体性的角度,仍然可以讲乐于挑战,喜欢用思维脑图、论文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从社会性的角度而言,可以进一步的明确一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愿意为实现更高的团队目标而努力。这个过程太重要了,一个孩子愿不愿意为了一个团队的目标去努力,跟一个只是为了自己而努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我不想用境界的高低然后来评判孩子,只是说如果一个人只是活在自我世界当中他的人生会太逼仄,无法在很多的领域拓展并获得世界的经验,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从自我走向团队,愿意为了团队目标去付出时间、精力、创造力,他人生的丰富性和人生体验跟前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7 数学建模、数学应用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1 如何通过“三个学会”理解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08 怎样的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