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世界 >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4 逻辑推理与源初自明性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4 逻辑推理与源初自明性

2024年06月03日 18:07:47 访问量:9973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171****175900.png

来源:游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4 逻辑推理与源初自明性

[课标原文]

三、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内涵

2.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的主要表现

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如表1。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3a202fcdfb76a418646f563a14da7e04.png

逻辑推理链条和归纳推理有何关系?

我们再回到推理能力。推理能力通常被理解为逻辑推理能力,就像欧式几何所呈现的一个逻辑推理的链条。但是逻辑推理的链条跟归纳是有关系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逻辑推理的链条应该有个起点,这个起点往往是通过归纳得到的,这就跟归纳有关。也就是传统上所讲的,归纳得到的这个东西仿佛不太严谨,所以必须通过逻辑推理严格地去证明,它才能成为一个真命题。高中还要讲数学归纳法,其实大致都是这个意思。

第二个方面,我们往往不是盲目地去做逻辑推理。为什么要去展开这个逻辑推理的过程?因为我们试图用逻辑推理去证明一个命题(猜想)的真或假。而这个命题哪来的?这个命题多半也是归纳得到的。从逻辑推理的目的上来讲,想要抵达的目标,想要证明的对象,往往也是通过归纳得到的(也可能通过类比等方式得到)。归纳得到的命题(猜想)要想变得更可靠,那就用严格的推理证明得到它。

逻辑推理链条的“自明性”?

上述前一种情况——逻辑推理的起点往往是归纳推理得到的——对我们中小学数学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教材和新课标中的基本事实——逻辑推理的起点,由归纳推理得到的基本事实——它对于学习者而言应该具有自明性,而自明性与不同的“人”有关系。有一些基本事实对于成人、对于老师是自明的,但是对于儿童是不自明的。

比如小学一年级学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看到1、2、3、4、5、6、7、8、9、10,这些阿拉伯数字对我们来讲当然是自明的,一看到这个符号就知道它指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它对于6岁左右的儿童就不那么自明,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小魔怪。所以真正地进入教育场域的时候,这些基本事实需要教育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让它对于这个阶段的儿童自明起来。大家就能够理解,我们小学一年级为什么在创造数字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游戏。所有这些游戏都跟直观自明有关,跟逻辑推理的起点有关。

用胡塞尔的话讲,不能只关注逻辑自明性,还应该关注原初自明性。这是胡塞尔的区分。原初自明性就是指逻辑推理链条的起点处,那个事实对于学习者而言具有自明性。在胡塞尔看来,原初自明性如果不能体现的话,就相当于整个逻辑大厦的地基没有了。当地基被掏空,所谓的严格的形式逻辑大厦就建在了流沙之上,是不牢靠的。这是我们读《几何学的起源》获得的启发。

相对而言,揭示原初自明性要更重要。如果没有原初自明性,就不可能有逻辑自明性。传统教育可能在逻辑推理这个方面会很重视,特别是初中几何,一些优秀的老师、学校都会非常的重视。按胡塞尔的说法,这样的做法只是重视了形式逻辑推理的过程,它其实也不叫逻辑自明性。看上去好像重视了逻辑自明性,但事实上也不是。因为逻辑自明性必须建立在原初自明性的基础之上。原初自明性被遮蔽了,哪来的逻辑自明性?这就是胡塞尔忧心忡忡的地方。他说《几何原本》诞生的那一刻起(2500年前欧几里得写好《几何原本》的那一刻起),几何学的原初自明性就已经被遮蔽了,因为它就是高度形式化的(我刚才讲的5个公理,5个定理,23条定义),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逻辑推理证明,得到的一个所谓的《几何原本》。所以那本书诞生那一刻,原初自明性已经被遮蔽了。

因为遮蔽了几千年,所以今天我们的几何学教育要想恢复它的原初自明性,那是任重道远。我们在努力尝试,从一年级开始,整个小学几何到初中几何,都努力在尝试。前面多次的几何教研,实际上都是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3 归纳推理与逻辑推理有何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2如何理解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1如何理解几何直观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0如何理解数学的规范化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9如何理解数学的运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8 如何理解数学的想象力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17 如何理解抽象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16如何理解符号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5 如何理解量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4 如何理解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3 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2 不同学科的观念建构有何差异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1 如何通过“三个学会”理解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0如何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09 怎样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08 怎样的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07 怎样帮助孩子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06 如何设计符合儿童心理逻辑的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05 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04 如何通过数学教育发展人?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03 数学有什么用?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02 如何研究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01 数学从哪里来?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