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玩游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4 逻辑推理与源初自明性
[课标原文]
三、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2.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的主要表现
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如表1。
逻辑推理链条和归纳推理有何关系?
我们再回到推理能力。推理能力通常被理解为逻辑推理能力,就像欧式几何所呈现的一个逻辑推理的链条。但是逻辑推理的链条跟归纳是有关系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逻辑推理的链条应该有个起点,这个起点往往是通过归纳得到的,这就跟归纳有关。也就是传统上所讲的,归纳得到的这个东西仿佛不太严谨,所以必须通过逻辑推理严格地去证明,它才能成为一个真命题。高中还要讲数学归纳法,其实大致都是这个意思。
第二个方面,我们往往不是盲目地去做逻辑推理。为什么要去展开这个逻辑推理的过程?因为我们试图用逻辑推理去证明一个命题(猜想)的真或假。而这个命题哪来的?这个命题多半也是归纳得到的。从逻辑推理的目的上来讲,想要抵达的目标,想要证明的对象,往往也是通过归纳得到的(也可能通过类比等方式得到)。归纳得到的命题(猜想)要想变得更可靠,那就用严格的推理证明得到它。
逻辑推理链条的“自明性”?
上述前一种情况——逻辑推理的起点往往是归纳推理得到的——对我们中小学数学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教材和新课标中的基本事实——逻辑推理的起点,由归纳推理得到的基本事实——它对于学习者而言应该具有自明性,而自明性与不同的“人”有关系。有一些基本事实对于成人、对于老师是自明的,但是对于儿童是不自明的。
比如小学一年级学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看到1、2、3、4、5、6、7、8、9、10,这些阿拉伯数字对我们来讲当然是自明的,一看到这个符号就知道它指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它对于6岁左右的儿童就不那么自明,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小魔怪。所以真正地进入教育场域的时候,这些基本事实需要教育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让它对于这个阶段的儿童自明起来。大家就能够理解,我们小学一年级为什么在创造数字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游戏。所有这些游戏都跟直观自明有关,跟逻辑推理的起点有关。
用胡塞尔的话讲,不能只关注逻辑自明性,还应该关注原初自明性。这是胡塞尔的区分。原初自明性就是指逻辑推理链条的起点处,那个事实对于学习者而言具有自明性。在胡塞尔看来,原初自明性如果不能体现的话,就相当于整个逻辑大厦的地基没有了。当地基被掏空,所谓的严格的形式逻辑大厦就建在了流沙之上,是不牢靠的。这是我们读《几何学的起源》获得的启发。
相对而言,揭示原初自明性要更重要。如果没有原初自明性,就不可能有逻辑自明性。传统教育可能在逻辑推理这个方面会很重视,特别是初中几何,一些优秀的老师、学校都会非常的重视。按胡塞尔的说法,这样的做法只是重视了形式逻辑推理的过程,它其实也不叫逻辑自明性。看上去好像重视了逻辑自明性,但事实上也不是。因为逻辑自明性必须建立在原初自明性的基础之上。原初自明性被遮蔽了,哪来的逻辑自明性?这就是胡塞尔忧心忡忡的地方。他说《几何原本》诞生的那一刻起(2500年前欧几里得写好《几何原本》的那一刻起),几何学的原初自明性就已经被遮蔽了,因为它就是高度形式化的(我刚才讲的5个公理,5个定理,23条定义),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逻辑推理证明,得到的一个所谓的《几何原本》。所以那本书诞生那一刻,原初自明性已经被遮蔽了。
因为遮蔽了几千年,所以今天我们的几何学教育要想恢复它的原初自明性,那是任重道远。我们在努力尝试,从一年级开始,整个小学几何到初中几何,都努力在尝试。前面多次的几何教研,实际上都是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1 如何通过“三个学会”理解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08 怎样的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