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世界 >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3 归纳推理与逻辑推理有何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3 归纳推理与逻辑推理有何关系

2024年06月03日 18:03:32 访问量:9940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171****175900.png

来源:游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3 归纳推理与逻辑推理有何关系

[课标原文]

三、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内涵

2.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的主要表现

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如表1。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79ca71c98f4828285359cbf5e8618906.png

在课标中,推理意识和推理能力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者都与推理能力有关。课标中说,推理意识强调的是“知道可以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的命题或结论”;推理能力主要是指“从一些事实或命题出发,然后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课标把推理意识对应到小学阶段,推理能力对应到初中阶段,也就是说,按课标的本意,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在小学,推理意识所基于的“事实”,应该是偏感性的、动作的、具体的经验;而到了初中,特别是在欧式几何中,推理能力所基于的“事实”往往跟我们的生活经验联系不是那么的紧密,而是由命题构成的事实。相当于我们说欧式几何由5个公理、5个定理、23个定义共同构成了欧式几何的基本事实。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推理意识跟生活经验、跟实际情境、跟孩子们的动手操作经验(在我们的话语系统当中)联系更紧密;而推理能力的起点是已经命题化的事实。这是课标的本意。

归纳推理和逻辑推理有什么关系?

是课标中没有进一步区分的,我们有必要把这两者区分一下。通常我们会把归纳推理理解为逻辑推理的起点。所谓的基本事实从哪来的?我们会认为主要源自归纳推理。认为归纳推理仅仅在数学逻辑推理的起点处可以发挥作用,而且归纳推理往往不够严谨,这样的理解是有一些问题的。我们常用白天鹅的例子。归纳1000只天鹅是白的,能不能说天鹅是白的?传统上会认为不可以,因为归纳法不严谨。这也是传统数学教育更重视逻辑推理,而有意无意地忽视归纳推理的原因。当然有一些教学可能既没有重视归纳推理,也没有重视逻辑推理,因为他只是把归纳推理所获得的结论当做一个死的事实、机械的事实、僵化的事实,把它记下来、背下来,紧接着就模仿例题去解题,堕落成这样的一种形态。

归纳推理和逻辑推理应该是并行的,二者的价值同样巨大。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归纳推理比逻辑推理更重要。原因是什么?因为归纳是有创造在里面的,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是超越所谓的经验,有新的创造与发明;而通过逻辑推理所得到的最终结论,其实早已蕴含在“已知”当中,并不能得到含义完全不同的新命题、新发现。

过去我们说归纳推理不严谨,认识也是有失偏颇。归纳法所得到的结论,不应该依据形式逻辑作为判别标准,它应该有新的判别标准。它本身就不是逻辑推理获得的结论,如果用形式逻辑的判别标准来判别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这就是不合理的。从实际生活中的有效性来讲,比如“天鹅是白的”这个命题,如果我们在某个特定区域,特别是相对比较封闭、固定的生活环境,那么你在这样一片大地上归纳出“天鹅是白的”,这个结论肯定是有效的,而且是百分之百正确的。等到有一天有可能我们的生活环境扩大了、改变了(也可能是天鹅的生活环境改变了,有两只黑天鹅被人带到了我们原有的生活环境中),这时候再说所有“天鹅(都)是白的”,好像就错了。但是事实上不应该这么来判断——举一个反例就说它错了(这是一个传统的观点)。今天我们可以理解为“天鹅是白的”不再是百分百的有效,而可能是98%或99%的有效。也就是说,归纳推理的正确性是一个概率性问题,它的有效性体现在概率的大小上。所以如果出现了反例,只能说明这个结论有效的概率减小了,而并不是这个结论就是错的。这就相当于为归纳法正名(过去对归纳法的理解是有一些问题的,原来可能就有点类似于污名化了,要名正言顺),就是要恢复归纳法特有的价值。

归纳推理和逻辑推理在人类认识客观自然规律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数学领域,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不能认为归纳法只是逻辑推理的起步阶段,只是逻辑推理的一个附属品,也不能理解为我们思维能力弱的时候、年龄小的时候,可能重视的是归纳推理,慢慢地随着人的发展、思维能力的提升,再提高到逻辑推理,不是这样子的。随着年龄不断地增长,我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当然也在不断地增强,但是并不意味着归纳推理能力就应该消失,就应该毫无意义,就应该被替代,并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只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创造、去发明,以这样的研究方式、思维方式去学习,去认识世界,我们就永远都离不开归纳推理。这两种推理方式是并行不悖的,我们的思维能力应该是二者相互增强的关系,而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

归纳推理与直观能力有何关系?

归纳推理跟直观能力肯定是有关系的,但是也会有一些区别。讲直观就是讲直观自明,所以我们把直观分成两类:一类叫感性直观;一类叫范畴直观。感性直观跟我们直接的生活经验、动手操作经验,跟我们的感性经验密切相关,它能够抵达到直观自明的程度,就叫感性直观;而范畴直观跟抽象概念有关,跟命题有关,这就是说事实上反过来就是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关,思维能力、思维品质越高,事实上范畴直观能力也会越强。

归纳与直观当然有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又很微妙。一般来讲,在我们跟世界互动的过程中,归纳跟我们的经验有关,这个经验可能跟感性直观里面的感性经验也有关。但是归纳要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之上得到新的概念、新的观念;而直观是直接给予自明性,在这个过程中,感性直观就有一个事实(范畴直观是有一个概念)对你而言是自明的。

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归纳推理也不是完全基于感性经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越强,他就越有可能基于一系列抽象的概念归纳出、总结出一个新的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2如何理解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1如何理解几何直观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0如何理解数学的规范化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9如何理解数学的运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8 如何理解数学的想象力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17 如何理解抽象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16如何理解符号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5 如何理解量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4 如何理解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3 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2 不同学科的观念建构有何差异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1 如何通过“三个学会”理解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0如何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09 怎样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08 怎样的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07 怎样帮助孩子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06 如何设计符合儿童心理逻辑的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05 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04 如何通过数学教育发展人?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03 数学有什么用?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02 如何研究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01 数学从哪里来?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