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玩游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20如何理解数学的规范化
[课标原文]
三、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2.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的主要表现
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如表1。
规范化和创造性是什么关系?
如果只是把“规范化”理解为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确会对我们的理解造成某种障碍。因为我们理解任何东西都是基于我们自身的前有前见,基于我们自身的已有经验,所以我们一看到规范化可能就会想到竖式,就会把它理解成一个流水线式的操作,不能出错。
但事实上数学的规范化一定是数学背后所要强调的逻辑。刚才俊娜讲的三大定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偏客观的规范化。而通过我们前面的言说,大家已经能够理解,规范化就体现在三位一体思想的观念建构历程当中。当我们讲自然数运算的时候——自然数如何诞生,自然数如何比大小,自然数如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我们真正从三位一体的角度建构生成自然数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而不是从对位要对齐等等这些下位的策略、方法、步骤、操作的角度去理解规范化。
首先是数学思想的规范,在此基础上的数学操作规范才有意义。如果缺失了数学思想的规范性,只谈论数学操作的规范性,那是把人当工具,当机器,这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我们强调的是数学思想的规范性,其实也就是强调学习者建构生成数学观念的规范性。这与数学要强调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不矛盾的。一句话,自然数三位一体的思想(观念)建构越规范,也就越有利于未来建构小数三位一体的思想、分数的三位一体的思想,然后到初中继续这种发展。
这种发展的过程恰好就是数学的创造性思维,而这种数学创造性思维又跟我们在每一个环节上强调数学观念建构的规范性、数学思维的规范性密不可分。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1 如何通过“三个学会”理解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08 怎样的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