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效课堂 > 高效课堂系列5:课堂教学中的十个“不等于”问题

高效课堂系列5:课堂教学中的十个“不等于”问题

2014年03月19日 16:47:07 访问量:409

课堂教学中的十个“不等于”问题

本文引用自《课堂教学中的十个“不等于”问题 (转)》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要求我们认真落实“五还”和“两提高”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推进课改的关键是教师思维理念的转变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从关注“教”偏向于关注“学”,以学论教;从准备教案侧重于提前预设,以导论教;从知识容量转向思维容量,以思论教;从单一问题转向多元答案,以活论教。在课堂多边活动中,着力于培养学生学习思维主动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延伸性。

 根据教科院的相关高效课堂文件精神,回顾总结我校当前的教育教学情况,有以下十点普遍存在的问题,提示老师们在教学中引起注意:

1)教的多不等于学的好。教师传统的课型是以教为主,教师讲的多,课堂水平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执讲能力;但现在是以学为主,评价者更关注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情况的展现。“学的好就是教的好”已经成为新的评价标准。

2)知识容量不等于思维容量。主要是现在不少教师的课知识容量太大,只要与本课有联系的内容就想补充,毕其功于一役,教师是教到了,但学生接受效果并不好,这是大部分教师的通病。其实突出重点,增加思维活动量,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才是高效课堂的真正要求。

3)预设不等于生成。教材分析、备课教案、资源选择是属于备课准备范畴,这是教师教的主动预设,不一定吻合学生的主动生成。现在备课还必须考虑把教师教的准备向学生学的准备倾斜,从质疑问题、暴露异想、化解办法、应用问题等方面都应该考虑各种预设情况,这才具备学生主动生成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把“教为学服务”落到实处。

4)形式不等于内容。考虑学习过程的展现,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等形式是做到了,但活动内容显得空洞,其实有些内容根本就没有必要组织活动。一节课有三次集中学生活动就不少,但要安排得当,事得其所,有益于提升学生思维。

5)转变不等于改变。课堂教学行为有转变,但更多的是观摩听课时有转变,为评价者听课评课而上,但还是暴露了传统甚至落后教法的痕迹。怎样把动态的转变延续成常态的改变,这是每位教师从现在就要做起的任务。

6)听课不等于记录。早先的听课是听知识、看结构、学教法,现在我们要更进一步,要把听课学习过程要变成观察课堂、关注学生、对比教师、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不要停留在记录应付听课笔记上。随堂就要即时写出点评报告。

7)观摩不等于落实。把观摩学习的东西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情况而加以改进。把一节课的思想要适当扩展到一类课的教学实践中去,把一次的学习感悟要适当落实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8)反复不等于反思。复制笔记、复制课型时一定要再次优化组合、调整问题,提炼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变化。要把反思工作做在课前温课预测、课中灵活调整、课后小记补救等三个环节中。实际上在超周备课的前提下,真正有效的反思就是做在课前想、课前记、课前补,课后就属于是感悟和自我回味、可悟但不一定可言的事情了。

9)模式不等于艺术。一般而言,教师课堂教学要经历构建框架、形成模式、提炼艺术三个环节,从模式到艺术是培养优秀名师的一道坎。模式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模式的升华;用模式去优化艺术,用艺术去弱化模式应该成为每一位骨干教师追求的课堂目标。

10)热情不等于热爱。一时的要好性准备或功利性准备往往是短期的热情,激情燃烧后可能归于平寂,甚至沉浸在“当年勇”之中,这对自己的发展很不利。“人是要长期有点精神的”,长期的热情就是热爱,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霍懋征语),没有爱就没有责任,也就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原动力。

编辑:建南星图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