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好的家常课?老师们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在教学中要树立哪些正确理念?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如是说。
1. 学生要完成哪些“习”的任务?
一篇课文两个课时,80分钟的“习课堂”,学生要完成:
01.课堂任务
(1)读熟课文。
(2)词语抄写、默写。
(3)背出要求背诵的段落。
(4)完成每一道课后习题。
(5)完成配套练习册上的每一道习题(跟课后习题重复的不做)。
(6)当堂听读配套练习册上的阅读材料,配套练习册没有阅读材料的补充一篇。低年级听老师读;中年级听读和默读结合,完成一道习题;高年级默读为主,完成两道习题。
80分钟内,学生朗读默读30分钟左右,习题练习30分钟左右。老师的组织、管理、激励、示范和少量讲解,20分钟。
第一课时基本内容和时间分配:
(1) 读熟课文。10分钟。
(2) 掌握字词字音(含默写词语),了解课文大意。10分钟。
(3) 读重点段落(跟下面的习题有关的段落)。10分钟。
(4) 完成跟“重点段落”相关的课后习题、练习册上的习题。10分钟。
第二课时基本内容和时间分配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有背诵课文的:
(1) 复习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20分钟。
(2) 完成跟背诵段落相关的课后习题、练习册习题(背诵段落都是重点段落,都有配套的理解题)。12分钟。
(3) 补充课外阅读。8分钟。
第二种,没有背诵课文的:
(1) 复习读课文,读重点段落一。10分钟。
(2) 完成跟重点段落一相关的课后习题、练习册上的习题。10分钟。
(3) 读重点段落二。6分钟。
注意:以上环节的时间设定,包含了教师组织、管理、激励、示范和讲解。教师用的时间占30%左右。
2. 教师不讲,学生不会,怎么办?
“习课堂”,教师主要在组织、管理、激励和示范,讲得很少很少。有的习题太难,大部分学生做不出,怎么办?有以下四个办法——
(1) 读熟习题对应的段落。
学生订正阅读理解题,有经验的教师不要他们写,先大声读,读得滚瓜烂熟了,不会做的就会了。有的学生读熟了也不会,有经验的教师要他背重点段落,背出来就不用做。结果学生背着背着,突然说会了。阅读理解上的“难题”,往往“难”在学生不知道读哪里。对应的段落找到了,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反复读,“难题”就不难了。“习课堂”,特别强调反复读重点段落。重点段落根据“难题”来选择。女生带着题目听男生读对应的段落,男生带着题目听女生读对应的段落,全体同学带着题目听教师读对应的段落,难题就不难了。
(2) 降低习题的难度。
有的习题太难了,就改一下,降低一点难度。如三年级《掌声》一课,浙江省配套语文作业本上有这样一道题:
英子的动作、神态 | 英子的心情 |
犹豫、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
_ |
_ | 非常激动 |
_ |
_ |
学生一要想着动作、神态的词,二要根据左边的空找到对应的句子,三要从对应的句子里找全关键词,四要写出右边的心情。这样的要求比较难,不妨降低难度,改为——
英子的动作、神态 | 英子的心情 |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
_ |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 非常激动 |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
_ |
这样,不用教师讲,90%的同学都会。改前和改后的题,都附在任务单上,能做难的就做难的,能做简单的就做简单的,做了简单的又想做难的,也行。
(3) 写上“解题小贴士”。
有些习题难在题意的理解上,不妨在一旁写上解题提示。如《月光曲》一课有这样一道题:
盲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请写一写她此刻真实的内心想法。
可以在一旁写上提示:“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那她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样既避免了教师的讲解,又能让每个学生反复看教师写下来的提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变成习题,所有的讲解都可以变成讲义”,为了让老师控制讲的欲望,“习课堂”提出这样的口号。
(4) 变通一下题目的式样。
《掌声》一课还有一道题:如果让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么讲呢?借助上面的表格,试着讲一讲这一段的内容。
一个学生讲,其他人无事可干,不符合“习课堂”的理念——“让所有学生动起来,有事干。”这道题可以变通一下:
① 把第3自然段里的“英子”改成“我”。
② 你就是“英子”,读好这一段话。
换成“我”后读熟,原题的基本要求达到了,也避免了一人“讲”众人“听”。至于讲的能力,可以安排专门的课时、专门的活动训练培养。
3. 为什么要设置奖励题?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都有任务单。任务单上的习题来自课后习题和配套练习册,奖励题是新增的。
习课堂有两个特点:一是零起点教学。没有预习的学生也能在课上读熟课文、背出课文。二是大板块自习。学生有整块的时间读书和练习。读同样的文、做同样的题,速度快的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速度慢的10分钟也没完成。先完成的同学怎么办?做奖励题。快的同学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奖励题,有看得见的“多”学,有成就感。
语文的奖励题以读背为主,一两分钟记住一两句经典的话。长此训练,学生就懂得如何用零碎时间了。奖励题可以做成系列,如一年级《三字经》选读,二年级《千字文》选读,三年级《声律启蒙》选读,四年级《小古文》选读,等等。
4. 完成任务单后为什么不讲评?
(1) 教师一“讲评”,就容易成为“烦琐讲评”,讲评时间比学生“习”的时间还多。
(2) 假设学生的正确率是70%,就有70%的讲评是浪费,有效率的只有30%;正确率是80%,就有80%的讲评是浪费,有效率的只有20%。课堂时间不能如此低效地使用。“习课堂”建议,当堂收起任务单,教师贴出用红笔做好的任务答案单(一般基础题不用做),学生可以随时查看答案。教师批好任务单,拿走贴出的答案单,学生即可订正。
(3) 课上讲评,学生错了会改,由此必然会有学生的课堂练习不好好做,反正教师会讲答案;教师批到的任务单,也看不到学生的真实情况,得不到真实的反馈。
学生知道错了、错在哪里,讲评便有效。倘若还不会,那只有两种情况:题目太难了,不适合他;需要个别辅导。课上当堂讲评,看起来缩短了理解的时长,拔苗助长带来的致命损失,几乎不可挽回。
5. 学生完不成任务单怎么办?
(1) 考虑任务单的容量。两节语文课完成读课文、背课文、抄默写词语、课后习题、配套练习册习题,能做到。学习一篇课文,完成以上习题就足够了,不用再额外开发。
(2) 完成任务单所用的时间,根据中等生的情况来预估。学生做练习,教师设置好电子闹钟,闹铃响所有人停笔。设置的闹铃一般不超过5分钟,时间长了,没紧迫感,效果不佳。整块练习10分钟的,前5分钟不用闹钟,第6分钟起用。
(3) 下课即收走所有任务单,不许课后补(特殊情况除外)。没有完成的,算错,按常规要求订正。每节课都要训练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和效率。有的学生课业负担重,是因为做作业磨蹭,别的学生10分钟做完,他30分钟也做不完。不训练学生做作业的速度和效率的班级,考试成绩不会太好。
6. 教师管住嘴后该干什么?
教师有很重要的活儿干,组织、管理、激励。50人的班,没有组织和管理一定会乱。不会组织、管理、激励的教师,自身水平再高也未必能带好班级。
一要“组织”学生“习”
“组织”主要表现在“习”的起始阶段。学生要在一个组织起来的集体里“习”,而不是一个松松垮垮的群体里“习”。
二要“管理”学生的“习”
“管理”主要表现在“习”的中间阶段。学生在“习”中出现了懈怠,教师及时发现,及时帮助学生恢复状态。三要“激励”学生“习”。“激励”主要表现在“习”的中后阶段。这个阶段会出现“习”的困顿,需要通过“激励”充电。
以练习朗读为例,教师可以做以下事情:
(1)环视全班。有学生没进入状态,教师走过去,听他读20秒,然后说:“不错,就这么读,你跟 × × 一样认真。”
(2)一些调皮的学生进入状态后,教师去找读得认真、读得投入、读得忘我的学生,敲上“表扬章”;遇到不认识的字主动问老师的,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的学生,也敲上“表扬章”(“表扬章”有兑换和使用机制)。
(3)收集学生不认识的字、容易读错的句,一会儿带大家读。
(4)迅速拟定这一环节应该表扬的名单,进行表扬激励。
“习课堂”,学生是看得见的“忙”,教师是看不见的“忙”。这个看不见的“忙”,就是组织、管理、激励。班级人数越多,课堂管理的成本越大。管理不是开会,管理渗透在现场的每一分钟、课堂的每一分钟里。
7. 语文能力胜过语文教学能力,为什么?
教育有两个名字,一个叫激励,一个叫影响。激励的主要形式是“表扬”,影响的主要方式是“示范”。“习课堂”,教师最经常的“教”是“示范”。教写字,看教师写,跟教师写;教朗读,听教师读,跟教师读;教背诵,听教师背,跟教师背;教作文,看教师写的,跟教师一起写。写得一手好字的教师,学生的字一般不会差;朗读扎实的教师,学生的朗读一般不会差;喜欢写作的教师,学生的作文一般不会差。要求学生背的,教师先背出来。学生背前教师说“听我背”,这个班的学生不会怕背课文。
不要急于培训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而要去看看语文教师的字,听听语文教师的朗读,读读语文教师写的文章。孩子要报游泳班,教练说他不大会游泳,你放心给他教吗?夯实了语文教师的写字能力、朗读能力、作文能力、演讲能力,哪怕他没有所谓的教学策略,带出的班级一般也不会太差。“习课堂”,就这么往实在里想,往实战里做。
8. 教师“示范”不了怎么办?
真正的好课,不是教师大量的“讲”和“问”,而是学生大量的“自学”和“自习”。教师的主要职能不是“教”,而是“教”学生“习”(旧时,教师也称“教习”)。习课堂认为,“示范”就是最好的“教”。
一个不能“示范”好字的教师,喋喋不休地讲横平竖直,没用。一个不能“示范”朗读的教师,口口声声讲“美美地读”“有感情一点”,没用。“示范”不了,教师就要尽快、尽力去补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习得绝非一朝一夕,怎么办?——请学生示范。
写字,三月请张同学示范,四月请王同学示范。朗读,第一课李同学示范,第二课赵同学示范。作文,这一次管同学示范,下一次江同学示范。学生一示范,教师就表扬,夸他们厉害,比教师还厉害。学生一示范,教师就激励,激励其他同学超过他们,争当下一回的示范者。
9. 任务单上的习题要创编吗?
1.0版的“习课堂”,教师不用编题,只管用题。用哪些题?课后习题、配套练习册上的习题。统编教材召集国内顶级专家编制的课后习题,比一线普通教师的创编更有信度;省里专家编写的配套练习册,比一线普通教师绞尽脑汁编写的更有价值。1.0版的任务单,教师只要分类规划,哪些第一课时第一次练习用,哪些第一课时第二次练习用,哪些第二课时第一次练习用,哪些第二课时第二次练习用。而这,所有教师都做得到。
2.0版的“习课堂”,教师也不用编题,只管选题。课文后的每一道习题都要完成,不用选。练习册上可以选,可以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的配套练习册里选,选出来整合使用。有了1.0版的基础,2.0版换点习题,不难。
3.0版的“习课堂”,任务单上的习题才要创编。以我三十年的教学经验看,3.0版是理想,可以暂缓实行。
10. 课上不讲道理,怎么育人?
教《诚实和信任》,一次又一次讲做人要诚实守信;教《金色的鱼钩》,一遍又一遍讲舍己为人,不能说讲错了,但至少有点偏颇。“育人”靠“人”。一个诚实守信的教师,一个舍己为生的教师,不讲一句话,他的行为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课文熟读,文本的育人价值会自然渗入。选文很重要。“习课堂”重视读和背,一篇课文学生读背30分钟左右,课文里的育人营养,学生十之七八已经自然吸收。要警惕过犹不及。宁可三分饥也不要十二分饱。三分饥有益,十二分饱有害。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健康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宁可“不及”也不要“过”。“讲道理”不等于育人,“讲道理”一过头,负效的“贴标签”就出来了。
“习课堂”,教师拿出时间和精力组织、管理、激励,关注优等生,关心后进生,这就是育人。“习课堂”,教师给学生盖章、跷大拇指、拍荣誉照,这就是育人。刻意的讲道理,那叫无奈,“习课堂”不提倡。
真正的好课,不是教师大量的“讲”和“问”,而是学生大量的“自学”和“自习”。教师的主要职能不是“教”,而是“教”学生“习”(旧时,教师也称“教习”)。习课堂认为,“示范”就是最好的“教”。
三分饥有益,十二分饱有害。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健康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宁可“不及”也不要“过”。“讲道理”不等于育人,“讲道理”一过头,负效的“贴标签”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