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7日)上午,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和海淀区教委等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全国积极教育大会暨海淀区第十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启动。会上发布的《中国积极教育白皮书》显示,据估计,中国的高中生约有1/3曾有过与抑郁症相关的症状,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情绪的预防和干预、培养积极情绪和乐观心态、增强心理韧性等,在教育中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议题。
中国八大主要城市中对17622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有44.3%的学生汇报“在过去的一周内,有过抑郁的症状”。据估计,中国的高中生约有1/3曾有过与抑郁症相关的症状。与西方国家对抑郁症的研究相类似,针对中国学生的研究也发现,抑郁症与学生的压力、网络成瘾、吸烟、缺乏体育锻炼、有自杀想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情绪的预防和干预、培养积极情绪和乐观心态、增强心理韧性等,在教育中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议题。
据了解,积极教育是以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的教育,是目前国际教育界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不仅主张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品格与美德的培养。传统学校的心理工作主要是对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干预,而积极教育则认为,应该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就对其干预。积极教育通过教授学生幸福的技巧,培养学生的美德和积极品质,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关爱他人、管理情绪,从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坚毅、抵抗挫折的能力。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最早在中国引入积极教育项目的学校之一,2016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选取了五年级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积极教育学生课程干预,同时测量了三个未开展学生课程的对照班。结果显示,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学习动机中的内在动机上升且有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学习的动力更多来自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而不是外部的奖赏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