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教一个人如何好好生活。
你让一个学生来解题,那做得非常遛。可一旦他们遇到“怎么跟房东撕押金”、“被公司拖欠工资该找谁”、“路上被人插队了怎么办”,他大概率会愣在原地。
甚至是与自己最相关的,最紧迫的——怎么找工作,很多大学都没有教过。
至少我当年读书从大一到大四,都没人讲过要怎么规划职业,要怎么写简历,要怎么面试,去哪里找适合自己的公司,要在学校积累哪些知识、技能才能找一份好工作......(可能是学校太差,不知道清华的会不会教这些)
更不用说教你怎么在职场里成长得更快、爬得更高。
就【找工作】、【怎样升职】这两项基本能力,你就说说,你缺不缺?是不是你最需要的?
这都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东西我认为都是该教而没有教的。
01缺少对社会规则的基本认知
一看到社会规则四个字,有的人就会想到什么酒桌、送礼、走后门之类的。心里就在想,这么早就让孩子接触这些东西,对他的身心成长不好。
说实话,太狭隘了!!!!
你想的那些社会规则,都是潜规则,还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如果你现在30多岁了,你大概就能明白社会运行规则有明有暗,越早知道越好。
比如与人合作的时候怎么签合同才不会被坑?怎么交税?怎么避免法律风险?去哪里找工作?怎么读懂JD?遇到公司拖欠工资怎么办?公司不缴纳五险一金怎么办?
这些都能摆在台面上来说。
暗一点的,像什么同事递来的“帮忙”结果是甩锅,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其实有大坑,老板画的饼其实根本吃下来......出去租房还有房东不退押金,订酒店遇到装了摄像头等等。
可是这些规则都要靠你自己一步一个坑走出来,一般人都要花了大概十几年的时间。
其实这十几年都是被浪费掉的,人都麻了。
回想一下,如果你刚毕业的时候就了解了这些规则,然后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是不是比现在要好很多。
02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维权群里最常见的话是什么?
“算了,闹大了影响不好”“可能真是我自己的问题”。
被公司拖欠工资,第一反应是自我检讨“是不是我加班不够努力”;遭遇消费欺诈,第一念头是“就当花钱买教训”。
90%的人在受到别人的攻击自己的权益受损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敢和别人爆发冲突,不敢据理力争。
我以前就是这样,本着能忍就忍的原则。其实想想哪来这种看法,无非就是以前学校教的。比如在学校被人欺负了,多数老师都会让你忍,选择息事宁人。
有的人会想,不要爆发冲突就行了,安静的做好自己。
其实根本不可能,资源这种东西都是有限的,因为只有稀缺才能称之为资源。
你不争,而别人要争,那就给别人了,你什么都捞不到。越是性格好,脾气好的那种人,往往就越穷。身边都是一群狼,你一只羊能捞到什么好处?
这些知识如果家里人不教你,学校不教你进入社会,你只能靠吃亏来学习,公司领导是不会教你的,同事也不会教你的。教你就是培养竞争对手,他们蠢吗?
公司只会想方设法PUA你,疯狂压榨你的价值。
学校不会教你维护自己的权益,反而教的是怎么服从权威。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在公司听领导的,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好的教育是要告诉你,正确分辨。什么有理什么没理,有道理的要听,没道理的就要据理力争。
3低自尊
真的太多人都处在一种低自尊的状态,觉得自己什么都不配,自己又很丑,又没文化又没钱。
我觉得这都还算轻的,最常见的是什么呢?很多人一遇到问题就会先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错了,然后一直在那里精神内耗。
其实有没有可能,你根本没有错,就是别人在针对你。
很多教育方式就是一种打压式教育,让你否定自己。
就像很多家长经常有一种态度,孩子考了99分,孩子心里很高兴——我厉害,我自豪。结果父母就一盆冷水泼下去,下次还能考这分吗?能一直保持吗?
听得让人自我怀疑:“我是不是运气好,才考了99分”
多几次这种类似的经历,人就变得非常不自信。让自己觉得做的好,那是理所应当的,一般般。做的不好,那这个人就完了,这一段时间你啥也干不好。
“遇到问题先反思自己”成了新一代的精神癌症。
学生时代,忘带作业被骂到哭是“培养责任感”;被同学欺负反遭老师训斥“一个巴掌拍不响”;工作后,加班到猝死边缘还要感恩“公司给机会”。
这套系统还把自我否定包装成美德。
它让人相信“吃亏是福”,却不说福气全进了别人的口袋;它鼓吹“严于律己”,却对践踏底线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年轻人习惯性弯腰时,连脊梁上的锈都成了“懂事”的勋章。
4逻辑思维能力
经常刷短视频就看的,评论区里很多人那种言论,你就感觉他把脑子放家里了。
朋友圈转发“吃碘盐防辐射”的是他们,微博痛骂“日本核废水无害”的也是他们。
不是蠢,是教育从未给过他们一副思考的骨架。
课堂上,质疑标准答案会被扣分;作文里,批判权威立意会被打低分;班会上,提出不同方案会被呵斥“就你特殊”。
二十年训练下来,再灵光的脑子也成了复读机——听到风声就下雨,看见标题就高潮。
网上一个情绪煽动立马就跟着跑了,就像那些辩论综艺节目一样,下面的观众一会儿站正方,一会儿站反方,就没有一点自己的思考。
更讽刺的是,这群能在政治考卷上大谈“辩证唯物主义”的人,现实中却分不清“专家建议”和营销话术的区别。
学了这么多辩证法,也用不出来。
5没有主见
最让我心寒的,是这群年轻人连“要什么”都不敢说。
高考填志愿听父母的,毕业找工作听辅导员的,相亲对象听七大姑八大姨的——活得像个人形提线木偶。
去年有个毕业生找我咨询,说他同时拿到投行和NGO的offer,整整纠结了三个月。
我问:“你自己想要什么?”他沉默了五分钟,憋出一句:“大家都说投行好。”
这都在决定人生大事了,还不上上心。
小事就更别说了,出去聚会,哪里吃,随便;点菜时吃什么,随便。
真的,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成了随便。
没有主见的人,注定是别人野心的燃料。
6
有人会想说:“学校不是社会,不能教得太功利。”
那我想问——教孩子维权就是功利?教学生独立思考就是叛逆?教年轻人守住底线就是破坏和谐?
若连基本生存能力都要被污名化为“功利”,那这样的教育,不过是新时代的裹脚布。
你看那些国际学校的学生,初中就在模拟法庭上辩论“校园霸凌责任归属”,高中就能组织游行抗议教材歧视——没人觉得他们“被污染”,反而夸他们“有公民意识”。
说到底,有些人怕的不是孩子学不会,而是孩子太会了,就不好管了。
十年前我去拜访一位老教师,他指着教室里“知识改变命运”的标语苦笑:“现在该改成‘听话改变命运’。”
如今再看,这话竟是一语成谶。
不教人捍卫尊严、分辨是非、坚持主张,本质上是在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耗材。
耗材不需要思想,耗材不需要棱角,耗材只需要在规定的卡槽里严丝合缝地运转,直到某天被替换下来,连一声“嘎吱”都不会留下。
别再说什么“走出校园就好了”。
野狗尚且在幼崽时期就要学习撕咬,而我们的年轻人,却被关在温室里修剪爪牙。等放归丛林时,你猜他们是会成为猎手,还是成为猎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