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位初三的学生,因为考试时,一直是第二名,第一名成了无法超越的“阻挡”。做为千年老二,他有太多的不甘,于是,有一天,他持刀将第一名杀死。
原因很简单:“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了!”
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引发大家热议。
大家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多方面来论述这一个例的失败。
当这位第二名举起尖刀的那一刻,失败是注定了!
有一些评论者认为,这个学生太渣了,太坏了,举刀杀同学,就是小坏人一个。
笔者认为,在这一事件中,没有坏人,都是受害者。
第一名的死,其无辜自不待言。因为学习好,遭到飞来的杀身之祸,不论谁的错,都不是自己的错。
第二名举刀杀人,行为是错误的,是一种犯罪。虽然只有14岁,也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法律自会有公正的裁决。
这里,我们只讨论一下,这位第二名的为什么产生杀掉第一名的理由,是谁,让孩子坚信“第一”比生命还重要?
第一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能够一直考第二名,可以肯定,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不能因为第二名杀了第一名,我们强加评论第二名孩子的品行有多差。
虽然假设无用,我们还要做一个假设,如果这位同学一直老二下去,学习、考试、人生,能针差到什么地方吗?一般一般,世界第三。第三名尚且优越感无比,何况第二名。
那么,第二名这位同学,为什么要勇争第一呢?
这不只是教育的失败,而是更多更多大人内心潜意识的外化:凡事争强,只要第一。
在社会上,第一名永远是鲜花满地,而第二名相比总是黯然失色。每年高考季,披红挂彩的是状元。在单位,一把手说了算,一把手的权重,大于所有人的权重。在运动比赛中,冠军欢乐非常,而亚军总有落泪者,人们还会遗憾的说,与第一“失之交臂。
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上,也是尽要求争第一:要做就做最好,考试就要得第一。
所以,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人生的意义就是得第一,在学生的思想中,第一,才是荣誉。
有先进就要有落后,有二人就只能一个做第一。好一点,差一点,之于生活、之于生命,真的太不重要!
而我们这是一个刚性的社会,指标化的要求每一个人,无形中波及了孩子,因而害了孩子。这不仅是教育之悲哀,社会之悲哀,更是人生观念的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