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教字〔2021〕26号
太康县教育体育局
关于印发《太康县推进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2021—2022年)》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校、局直各学校:
为贯彻落实《周口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周口市推进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教基〔2020〕302号)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我县“互联网+教育”发展,我局研究编制了《太康县推进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2021—2022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太康县推进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2021—2022年)
太康县教育体育局
2021年3月23日
附件
太康县推进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
实施方案(2021—2022年)
为贯彻落实《周口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周口市推进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教基〔2020〕302号)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我县“互联网+教育”发展,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现制定推进我县“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以下简称“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2021—2022年)。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22年,实现“三个课堂”应用基础环境基本覆盖全县中小学校,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我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实施原则
统筹规划,特色发展。按照全县统筹规划、各乡镇整体推进、试点学校先行的工作方法,坚持以乡镇为主体、学校为主阵地的“三个课堂”建设原则,制定分级分层、相互协调的“三个课堂”总体推进计划,有组织地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鼓励特色发展,形成具有本地特色且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课堂”建设与创新应用新形态。
问题导向,建用并进。立足县情、乡情、校情,聚焦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将学校“三个课堂”基础环境建设和教学应用相统筹,构建“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机制。
聚焦课堂,教研支撑。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判断“三个课堂”应用的主要标准。建立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制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持的教研模式改革,在“精准有效可持续”上下功夫。
三、主要任务
(一)持续推动“专递课堂”建设应用
“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合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专递课堂”由乡镇中心校统一组织,县教体局负责指导和监管。要充分发挥城镇中心学校辐射作用,推广集体化、联盟化办学,“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建立由一个主讲教室及多个听课教室组成的“专递课堂”。部署做好“专递课堂”师资配置、课程开设和学情采集工作,为中心校适当增加英语、音乐和美术等学科教师,在本地教师编制总量内调剂增加乡镇教师数,主讲学校和所辖教学点统一安排课表,做到常态化应用。
结合实际,通过“云专递课堂”、在线教学软件等建设方式,多措并举加快推进辖区内“专递课堂”建设。全面完成“能力提升”项目中信息化设备的招标采购和配备调试。2022年年底,“专递课堂”教学设备配备达到普通教室的三分之一以上,实现支撑“三个课堂”应用基础环境基本覆盖全县中小学校,切实解决缺少师资、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程的问题。
(二)全面开展“名师课堂”建设应用
“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名师课堂”以县为主体,组织全县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等,通过名师示范课、名师大讲堂、网络研修共同体、名师空间等形式,形成覆盖全学科的名师课堂资源。依托周口教育云平台,开设“名师课堂”,将传统线下的示范课、公开课上传至“名师课堂”,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听课、评课、研讨等活动,帮助更多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021年3月底前推动特级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市级名师,每人每学年在“名师课堂”开展示范课、公开课及网络评课、研讨活动不少于1次。同步上传至“名师工作室”到2022年底,实现全部特级教师和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常态化开展在线直播教学活动,彰显名师风范,发挥专业示范引领作用。
(三)积极打造“名校网络课堂”
“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名校网络课堂”由市统一组织建设,供全市学校按需选择使用。各乡镇要及时总结参与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有效开展线上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在2021年3月底前将我县优秀学校列入“名校网络课堂”实验校,由市教研室安排线上教学计划,市电教馆加强技术指导,相关学校制定课程录制计划、搭建录播系统、组织优秀教师摄制同步网络课程,通过教研部门对学科内容审核和电教部门对录制技术审核之后,依托周口教育云平台实现广泛共享。到2022年底实现全县不少于10所中小学校列入“名校网络课堂”实验校,使优质课程资源系统化,整体形成全县中小学线上教学的常态化、教师使用资源的常态化和学生线上学习的常态化,实现面向农村边远学校和教学点常态化开展“双师”教学服务,努力走出一条本地特色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路。
四、实施进度
积极按照教育部、省、市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推进部署,做到早谋划、早落实,按以下三个阶段予以推进、落实。
(一)启动实施阶段(2021年3月-12月)
1.印发《关于推进全县中小学“三个课堂”应用的实施方案》。(责任单位:教育股)
2.将“三个课堂”建设应用纳入全县教育信息化总体部署,按照国家和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落地。特别要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抓紧弥补网络接入短板、提升网络接入带宽,尽快构建“三个课堂”应用的基础环境。2021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能力提升”项目中信息化设备的招标采购和配备调试。(责任单位:教育股、电教馆)
3.对全县特级教师和省、市两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名单进行汇总备案,各乡镇按要求上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实验校名单。(责任单位:教育股、师训股)
4.制定 “三个课堂”建设技术规范、数据汇聚标准、网络课程录制标准、审核标准和规范审核流程。(责任单位:电教馆)
(二)推进应用阶段(2021年3月-2022年7月)
5.2021年3月底前,县教体局结合实际制定本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建设与应用的实施方案,确定本区域“名校网络课堂”实验校名单,稳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6.从2021年4月起,将“三个课堂”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管理体系,统筹安排线上教学计划,组建研训团队,为“三个课堂”应用提供教研支撑,做好“三个课堂”备课指导。〔责任单位:教研室〕
7.组建学科课程内容和录制技术双审核团队,对“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网络课程进行审核及发布。〔责任单位:教研室、电教馆〕
8.2021年3月-2022年6月,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并有效对接周口教育云平台,打造全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9.2021年3月-2022年6月,做好“三个课堂”的技术支持,通过对“三个课堂”应用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实现对“三个课堂”应用效果的动态监管,辅助科学决策、支撑精细管理、促进精准教学。〔责任单位:电教馆 教研室〕
10.2021年3月-2022年6月,探索建立应用软件安全评估机制、数据分级保障机制、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三个课堂”网络安全责任。〔责任单位:电教馆〕
11.从2021年3月开始,每学年将“三个课堂”教师应用能力培训工作纳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重点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教师“三个课堂”应用的基础能力。〔责任单位:师训股 电教馆〕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2年10月-12月)
12.2022年11月,召开全县“三个课堂”建设应用工作现场交流会,宣传推广“三个课堂”应用的先进经验,实现“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积极参加全市“三个课堂”建设应用工作现场交流会,进一步总结深化“三个课堂”成果运用。〔责任单位:教育股 教研室 电教馆〕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积极推进我县“三个课堂”的建设与应用工作,明确工作职责,成立由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三个课堂”建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张俊峰
常务副组长:葛泽洲
副 组 长:李红旗
韩宝华
宋桂兰
成 员:陈允红 孟庆勇 王 斐
廖诗峰 李在杰 姚学贞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组织协调工作。廖诗峰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个课堂”工作开展由教学主管部门牵头,统筹师训、教研、电教、装备等相关业务部门,建立工作研判和定期会商机制,从教师培训、教研指导、技术支撑、运行维护、咨询服务等方面协同保障“三个课堂”的常态化应用。原则上“专递课堂”由教学主管部门牵头,电教部门和教研部门配合,乡镇中心校或当地优质校负责资源输出。“名师课堂”由教研部门牵头,人事、师训和电教部门配合。“名校网络课堂”由电教馆牵头并加强对“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指导和评估。县教体局是“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结合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制定区域“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推进“三个课堂”实施。各学校是“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实施主体,要成立联校网教工作实施小组,加强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校本研修、教师培训等日常运行管理,制定学校“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实施细则,使教学教研活动有章可循。
(二)经费保障
对于“提升工程”中已明确用于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资金,要切实用足用好,严禁挪作他用。对于“提升工程”无法覆盖的学校或仅依托“提升工程”无法达到“三个课堂”应用目标的地区,由县统筹上级补助资金和本级财政教育资金予以解决。要统筹考虑“三个课堂”建设经费、运维经费、服务购买、应用经费和培训经费的合理比例,优化经费支出结构。鼓励建立多方参与机制,积极引导行业企业、高等学校、公益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共建共用、共享、共赢的“三个课堂”应用生态。创新建设运维机制,鼓励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专业化的运维服务体系。
(三)安全保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文件要求,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制度和个人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探索建立应用软件安全评估机制、数据分级保障机制、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三个课堂”网络安全责任。各级教育部门应要求“三个课堂”相关服务提供方,规范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定期排查网络安全隐患。加强对“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相关人员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四)加强质量监测和效果评估
积极构建“三个课堂”应用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制定评估办法,定期开展测评并发布评估报告,促进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的常态化、实时化、数据化,提升“三个课堂”应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县教体局将三个课堂列入教育督导内容和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指标体系中,建立“三个课堂”应用进展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及时掌握和通报工作进展与应用成效。要把将“专递课堂”主讲教师承担的授课任务、“名校网络课堂”授课教师承担的授课任务、录制人员承担的摄编工作、教研团队承担的备课与审核工作,列入教师工作量、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和农村支教等工作考核内容。对应用能力强、使用效果好的学校和教师要予以通报表扬和专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