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南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规范
总则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提高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而通过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来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面对班级授课制的现实,教师无论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还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都要做到面向大多数学生,既要关注教学的大众起点,又要关注对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的指导。分层施教、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都是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
第一章 备课
第一节 目标拟订
第一条,教学目标是引领课堂教学的航标,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教材研读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
第二条,教学目标的拟订要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
第三条,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确、清晰,可检测。过程性目标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目标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
第二节教材研读
第一条,教材是凝聚教学经验,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论的规范文本。教材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第二条,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
第三条,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习题的层次,以领会教材意图。
第四条,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完善和丰富教材资源。
第五条,要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三节 学情分析
第一条,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第二条,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适时进行分层教学。
第三条,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测试和教师经验等都是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第四节问题设计
第一条,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由若干个教学环节组成,但环节不宜过多。每一个教学环节通常都蕴含着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有效设计是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关键。
第二条,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思考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第三条,问题设计时要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充分估计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思考应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设教学指导策略。
第二章 上课
第一节课堂组织
第一条,课堂组织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课堂组织的内容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第二条,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入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倡导先试后讲。
第三条,教师的教学用语和数学语言要精练、规范,要适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总结,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让学生养成有根有据的说理习惯。
第四条,课堂组织要注意动静搭配,数学学习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教师可适当安排同桌合作,或前后四人小组合作,以丰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但合作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和时机。
第五条,在课堂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哪些学生该提怎样的问题,学生会回答到怎样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及时进行针对性地点拨、启发和引领。
第六条,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或调整教学目标及进程。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第七条,要重视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板书设计,录音、投影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要简易、有效,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二节课堂作业
第一条,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
第二条,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练习时间,可以将练习穿插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安排集中练习的时间。
第三条,要合理选择课堂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
第四条,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进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
第三章 作业批改与辅导
第一节作业批改
第一条,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对于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面批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式,对学困生应坚持多些面批。
第二条,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在批改作业时要重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对于典型错误,要有意识地摘录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以改进教学。
第三条,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
第二节个别辅导
第一条,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个别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诊断、学习矫正、心理辅导等。
第二条,在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前,教师要查阅、分析他们的平时作业、单元形成性测试等情况,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以对症指导。在个别辅导时,要多让学生发表想法。要做到:热情鼓励,帮助树立信心和决心;细致指导,既补知识能力的缺漏,也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降低起点、放缓坡度、逐步提高。
第三条,对学有余力、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制订适合的指导方案,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如开展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
第四条,要建立学困生的帮扶机制,除了教师适时进行个别辅导外,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发挥同伴的作用。
第五条,对需要较长时间进行个别辅导的学困生和优秀生,应建立档案袋,记录他们各自的成长过程和教师的辅导历程,以积累经验。
第三节 课外作业
第一条,课外作业设计的要求是“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
第二条,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除书面作业以外,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数学日记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
第四章 命题与学业检测
第一节命题
第一条,纸笔检测作为学业检测的主要手段,目的在于诊断和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以改进教学。
第二条,教师在编制试卷前,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检测范围,理清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的目标要求,形成试卷编制的基本框架。
第三条,编制的试卷要有效度、信度与区分度。试题的难易要适度,叙述要明确,语言要规范,防止产生歧义,杜绝偏题、怪题。
第二节检测结果反馈
第一条,检测结果要及时反馈,通常以等级制呈现给学生。根据需要,也可以向家长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第二条,要重视试卷讲评。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输理和归类;讲评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展示解题思路,切忌就题论题,以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数学学科规范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辅导,以及命题与学业测试等四个环节规范数学教学行为和目标要求,与数学教学环节相一致,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很实用,极具操作性。
严格按照教学规范进行上课,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抓好备课上课,布置作业等环节,不断学习新理念,钻研教材,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形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试卷讲评,以后做到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讲评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以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进行指导,尤其要关注差等生的作业情况。在批改作业时,我觉得面批是一种更有效的批改方式,特别是对差等生应该坚持多些面批。
课外作业设计的要求是“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
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
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除书面作业以外,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数学日记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
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确、清晰,可检测。过程性目标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除书面作业以外,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数学日记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