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南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规范
小学英语是2001年新课程实施以来新开设的一门学科。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和一定的语感;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为规范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一条课前准备
第一款目标制定。认真学习课标,明确各年段要求。熟悉教材,了解本课时教学内容,解读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在本单元和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第二款学情分析。充分了解任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好预习、资料搜集等相关学习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款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设计好作业、板书,准备好教具。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对可能出现的偶发事件或突发现象,即时调整教学计划,防止以教案为本不顾学生实际的教学行为。
第四款教材使用。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对多种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根据教学对象对内容作合理地增删、归并,挖掘文本内涵,也可对教材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教材使用一段时间后,应及时对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第五款教具准备。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好卡片、磁带、录音机等教具和学具,教具、学具醒目、突出,使用恰当,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应多听读课文录音,呈现给学生标准的语音语调。
第六款情绪调节。提早进入教室,督促学生做好各项课前准备。揣摩将要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用语,确保规范、生动、易懂。调整好心情,带着微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
第二条情境创设
第七款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注重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养成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大胆表演的积极情感。
第八款文化渗透。结合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适时渗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在起始阶段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进而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九款语言运用。情境创设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为语言学习服务,体现语言运用的意义。避免为情景而情景,操作流程繁杂,浪费教学时间。
第十款和谐完整。要注意前后呼应,力求统一、协调、完整;单个情境应是整体情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与整体情境相协调,体现课堂情境的整体性与和谐性。
第三条活动设计
第十一款活动布置。课堂活动设计应从学生实际语言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活动要有明确的语言目标,避免仅为兴趣而活动;活动设计要有梯度,从易到难,操作简便;活动布置要简洁清晰,确保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过程步骤;活动参与面要广,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活动示范要到位,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向全班演示完成任务活动的过程;活动数量要恰当,避免因活动过多而走过场。
第十二款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注意动静结合,处理好“练”和“思”的关系;活动应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以及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要有合理的评价,活动设计是否有效主要应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外显的语言行为和内部语言思维过程),学生言语交际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合作精神和学习与交际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活动内容不应仅限于课堂教学,还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第十三款活动形式。倡导合作学习,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基础、能力情况和活动主题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保证小组合作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小组成员间以合作为主,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在合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同伴等良好的合作习惯;重视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形式、参与程度等的评价,评价以鼓励和指导为主,保护学困生的情感,使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到成功和喜悦。
第十四款成果展示。教师应密切关注课堂活动进展情况,采用有效的监控方式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活动时间等进行及时调整。活动结束应有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对整个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学生的参与及表现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反馈,使学生既看到成功之处,又明白努力方向,促进今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四条支架建构
第十五款 “支架”搭建。“支架”原意是建筑行业使用的“脚手架”。支架建构指教师在语篇意识的主导下,在教学中通过铺设关键词、关键句的方式,搭建语言“脚手架”,教学中应以主要的语言点为主干,积极带动旧知等相关语言的滚动运用,逐步形成丰满的树状形支架,以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十六款 “支架”呈现。“支架”可以根据内容形式和教师的教学风格,通过板书、简笔画、视听等多种形式呈现,如图片呈现、文字呈现、图式呈现、语言主干呈现、提示性问题呈现、课件、录音、音乐、影视呈现等,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语言框架,使学生能够借助这些支架完成教学目标,达成语言运用。
第五条媒体运用
第十七款媒体资源。媒体包括课件、录像光盘、幻灯投影、网络资料、广播影视节目、报刊杂志、教材、录音机、磁带、卡片、挂图、实物、教具、学具、简笔画、板书、教师的肢体语言、师生的生活资源、教室环境和学校设施等一切可以用来辅助教学的有效资源。
第十八款合理运用。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开发和制作简便实用的教具、学具等媒体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用媒体,注意媒体运用的多样性、适量性、趣味性,并充分考虑运用媒体的时机和预期的效果;媒体运用应遵循简便、实用、易操作的原则,能有效突出教学重难点,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十九款视听呈现。教学中应确保学生英语视听的时间。应尽可能地通过英语光盘、录音磁带等视听方式,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应尽量选用纯正地道、原汁原味的视听材料呈现给学生,应尽量体现出英语的文化特色,充分发挥视听媒体的语言示范功能,发挥视听媒体对小学生良好的语音语感形成的积极作用。
第二十款板书设计。充分利用板书,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支架清晰、重难点突出、书写规范,图文并茂。
第二十一款资源利用。教师应加强绘画、手工、书写、课件制作、才艺表演、审美鉴别等基本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媒体开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如: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教师应注意收集、保管媒体资料,重视资源共享,交流媒体运用心得,使媒体在不断的应用与改进中逐渐完善。
第六条评价操作
第二十二款评价种类。根据目的、作用和特点的不同可以分成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测试性评价,非测试性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和大规模客观性评价等等。要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作用;研究、尝试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激励性评价机制。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改革评价中存在的单一知识或单一技能检测的做法。
第二十三款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个性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合理的、易操作的评价;注意评价的针对性,对于弱势学生应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宜采用激励性评价,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评价一旦开始实施,就应有头有尾,贯穿始末。避免评价的随意、泛滥和有头无尾。
第二十四款矫正反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给予客观的评价和恰当的纠正,不要重复学生的语音或语法错误,要选择恰当的语气,给予真诚和正确的反馈,要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十五款表现评价。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表现评价,可以采用对话创编、课本剧表演、故事创编、情感朗读、歌曲演唱和书面成果展示等形式,教师在学生活动时,应全面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对同伴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等。评价结果既反映学生学习现状又反映学生发展潜能,表现评价应贯串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第二十六款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有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小学英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提倡行为表现评价。
第二十七款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期或学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对特定时间内教学成效的检验。终结性评价有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考试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笔试和口试,主观性考试与客观性考试,理解型考试与表达型考试。三、四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行为表现、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五、六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查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听和读的技能。建议口试、听力部分占试卷总分的50%,试卷难度控制在0.9,使90%以上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记成绩,不用百分制,杜绝以一份试卷作为全市性、全区性终结性评价的统考形式,不允许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排队并以此作为各种评比或选拔的依据。
第七条学法指导
第二十八款期初导读。开学伊始,教师应给学生上好导读课,通过亲切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明确本学期英语学习的目的、内容、要求和激励性评价制度,指导学生制定简单的个人学习目标和计划,使用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策略,介绍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光盘、书籍等,同时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近师生间的情感,使以后的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十九款日常习惯。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上课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主动请教、敢于质疑、积极与他人合作、参与有感情的表演、积极用英语(尤其是口语)进行表达与交流、自觉完成作业、课后主动复习、自觉并持之以恒地听标准地道的录音并模仿,积极阅读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三十款听说模仿。小学生听觉敏捷,模仿力和记忆力强,形象思维好,因此应侧重把听、说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英语理解与表达的形式。平时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大量标准、地道的目标语,如录音磁带、英语动画、电视英语节目等,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听录音、模仿朗读,配合相应的、经常性的录音作业的布置,加强检查反馈,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语音面貌打下扎实的基础。要求三、四年级学生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教学节目,五、六年级学生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节目。视听时间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
第三十一款 作业布置。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提倡有声作业与书面作业相结合,加强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精心选、编作业,把握作业布置时机,课堂上应给学生留出5—8分钟时间当堂完成《作业本》的相关的巩固练习,针对学生的学情分层布置作业,指导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批改、反馈应及时,可适当结合面批,做到表扬鼓励和严格要求相给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三十二款学习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录音模仿,培养正确语音语调和语感;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英汉小词典》等工具书,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坚持语音教学的渗透,使学生了解、掌握一般发音规律,提高认读、拼读能力,如从低年级起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字母直呼、单词直拼和音标词拼读教学等;帮助学生把小学阶段涉及到的语法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必要时可使用母语等。
第三十三款关注差异。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倡导结对互助,积极开展提优补差辅导,减少学生分化,使学困生和优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第八条课外延伸
第三十四款校园文化。要积极利用学校宣传窗、校园图书馆、教室墙壁及黑板报等校园设施创设英语氛围;发挥音像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如博客、QQ群等)等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开展课外视听、课外阅读,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可在校内为学生定期举办英语节;以英语社团为组织开展英语歌曲、儿歌、讲故事、演讲、英语短剧等选修课;定时举办英语沙龙、英语角;充分利用班级布置、宣传橱窗等形式进行英语墙报、英语小报展示;利用校园音像资源,为学生定时播放纯正地道、原汁原味的视听内容等多种途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第三十五款家校携手。以告家长书、表扬信、手机短信、家校联系本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帮助家长了解英语学习的目的、要求、方法、进程和孩子的即时学习情况;帮助家长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如每天定时播放原汁原味的录音或音像材料,帮助培养孩子语感;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让家长亲临活动现场,家长之间和与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共话学生的英语发展。
第九条课型解析
第三十六款词汇教学。要明确单词的听说读写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单词的发音示范要清晰,必要时配合讲解发音要领、发音规则,引导学生养成看口型模仿、听录音模仿的习惯,并配合单词直拼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拼读、记忆单词的方法;通过出示实物、图片,创设情境,利用体态语等方式呈现单词,让学生理解单词的意思(必要时适当利用母语),对单词进行音、形、义的结合,从而有效认读单词;词汇教学应在适当的语境中与句型、语段或语篇教学相融合,坚持“在用中学”,做到词不离句,同时加强对同类旧词的滚动复习。词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书写的示范和指导,书写应做到规范。
第三十七款对话教学。根据对话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相应的情境,利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新语言知识的功能和意义。加强句子的朗读技巧指导,引导学生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根据话题背景创设相应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将新旧语言知识进行融合运用,展开对话,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鼓励学生积极自创情境、创编对话,在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话过程中适时渗透交际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第三十八款读写教学。“读”可理解为朗读、拼读和阅读,“写”可理解为书写、拼写和写作。通过情境创设或演示说明等,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中的较难的生词新句;然后创设情境,导入话题;接着提出问题,进行适当的捕捉关键信息、猜测词义等方面的阅读技巧指导;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重点语段帮助学生朗读感悟或阅读理解;组织学生以个人自读、情感朗读、角色朗读和默读等形式进行自主阅读并理解文本内容,高段可在阅读语篇、体会好词佳句的基础上适当开展仿写、缩写、扩写训练。要重视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发音规则,进行书写指导,保证书写时间。写的练习应围绕读的内容,突出重点,开拓思路,以读促写,以说促写,以悟促写,力求说写融合、读写联动、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第三十九款 复习教学。复习前制订好复习计划,可以围绕话题、主题和语言点等,对单元的重点语言知识、语言结构、语言功能进行梳理;复习课应精讲多练,通过展开头脑风暴、创编故事或系列对话等形式展开,注重语言的滚动积累和灵活运用。要防止重听说、轻读写的现象,要有适量读写练习,并辅以单词发音规则、书写规则、构词法、语法点比较归纳、听力理解技巧、阅读理解技巧、写话技巧等学法指导,避免机械单调的读背形式和“题海战术”形式。注意查漏补缺、巩固所学和拓展提高。
第十条教研建设
第四十款教研制度。教研活动应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题,应有设想、有过程、有记录、有成果,至上而下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机制,重视教研过程管理,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研组还应努力建立教学资源库,以便资源共享。
第四十一款教研组织。充分发挥各类教研组织的研修、辐射作用。定期开展常规教研、网络教研、区域连片、结对教研、校本教研等,关注英语学科建设的思维与视野,关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群体的发展,实现教研组团队最优化。
第四十二款教研形式。教研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是集体备课、磨课、同课异构、观摩反思、专题讲座、网络研讨、教学沙龙、教学论坛、基本功比武等,引导教师主动、及时地发现日常教学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力求将日常教学问题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鼓励教师及时撰写教学经验、案例、困惑等,不断提高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十三款教研内容。根据组内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研内容。研修内容可包括英语专业知识和理论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英语语音和课堂用语学习;板书设计、教学设计、教具和课件制作、简笔画、口语表达、才艺、试卷命题等教学基本功的练习;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教师等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教学资源开发;课题或行动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