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明确指出:“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师教学素质提出的要求是:敏锐的观察力和周密的分析判断力,很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很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广博的知识。由此看来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业务精湛”、知识广博。
教育是一个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智慧培育智慧的过程,教育也是一个以素养影响素养,以素养塑造素养的过程。教师的业务素养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指南。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能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业务素养优秀的教师,站在课堂上,穿行于学生间,散发出的魅力就象一本书。学生能从教师这本书中,读到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力量,学会做人。
一个好教师所具备的知识底蕴应丰厚,应包括三个知识群:本体性知识群,主要指本学科知识和应用知识群;背景性知识群,指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法论知识群,指系统论,哲学常识等。
教师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来源于阅读。新教育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认为,教师阅读内容应有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约占50%)、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职业知识(约占30%)、人文及科学背景知识(约占20%)”。我们在工作中,除阅读本体性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外,还必须阅读职业知识、人文及科学背景知识。
1、阅读史学书籍。阅读史书,提高自己的史学素养。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阅读文学书籍。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领略作者的人文情怀,汲取书籍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体会书籍所反映的正直中和的做人准则,借鉴书籍所折射出的至高无上的传统美德,品味书籍所载体的浓重深厚的历史文化。
3、阅读传统教育经典书籍。在人类的教育历程中,创造与积累了宝贵的教育思想,并载体于教育的经典著作中。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是我们获取智慧的主要渠道。我们阅读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在汲取教育家们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的同时,能促使我们更加注重思考,更加拥有智慧。我们应深刻理解孔子的智育方法:包括“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切问近思,学思结合”、“学而时习,温故知新”、“知行结合,学以致用”、“由博返约,循序渐进”。在创建全员岗位育人特色品牌的过程中,更应深刻领会孔子的德育原则:包括见贤思齐、严己宽人、克己自讼、师友辅之的内省外察的道德认知, 以贫而乐、爱憎分明、 畏惧耻辱的乐道安仁的道德情感, 人必有志、立志谋道、志成不改的立志守恒的道德意志,少说多做、言行一致、 身体力行、改过迁善的慎言敏行的道德行为。我们应认真塑造孔子所倡导的“师生平等 ,教学相长”、“以身作则,闻过则喜”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素养。
4、阅读现代教育新理念书籍。我们应阅读主体教育、生命教育、尊重教育、创新教育、生活教育、人文与科学教育、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等书籍。在推进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应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建构科学评价学生的理念。学生智力的多元性,要求评价的全面性,评价内容应包括知识技能、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兴趣特长、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评价方法应多样,如测试法、访谈法、小论文、表现性评价等。学生智能表现的多样性,要求评价方法的个性化,评价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体现个性,在正确判断学生的特点及潜能的基础上为学生提出适合发展的具体建议。学生智能的差异性,要求评价目的发展性 ,评价时,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学生,运用多元化的评价办法达到多元智能的综合发展。
书香浓郁,我们应以书籍为友,在精彩的阅读中创造精彩的人生;书香浓郁,我们应以思考为乐,在深刻的感悟中,塑造美好的心灵。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