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南特色集体教研之二:吃准课程目标 读懂课程内容
——建南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研组学习纪实之二
只要方向对了,不怕路远。
3月26日,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两学一构”集体教研活动如期举行。此次“建南特色集体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吃准课程目标 读懂课程内容”。
首先,业务校长就此次“主题”研讨活动指出:课程目标就是课程“预期”,是课程“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一般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而课程内容标准则是对学段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是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要求。此次研读,建南教师要站在更高更新的视角,吃准目标,找对方向;读懂内容,改进教学,创造性的实施《课程标准》。
接着,张纯才校长强调:各教研组既要研学好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又要重点读深、读透所在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更要结合“写字工程”、“读书工程”,以及“九大赛事”等活动,把握好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最后,15个教研组各自围绕所教学科、所在学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深入研读,并在《建南网校》教研专题纪实文章后“发表评论”。
研与时转则教,教与世宜则成。
建南教师表示:借此次集体教研,吃准课程目标导向,吃准教材编排意图,吃准内容标准要求,吃准学生实际水平特征,在学中悟,在悟中教,在教中思,在思中改。
思考题:
1、数学课程目标提到的“四基”是什么?“四能”又是什么?
2、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关系是什么?
3、第二学段(3-6年级)从哪四个方面设计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关于“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目标要求各是什么?
4、第二学段(3-6年级)从哪四个模块规定了课程内容?第二学段关于“图形与几何”中“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各有什么要求?
请四年级数学教研组教师围绕以上思考题,在下面评论栏目里,谈心得体会。
这是学校第二轮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此轮学习《课程标准》,第一次是学习《课程理念》和《学科特点》;第二次是学习《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两次学习都有作业(思考题),都记录在案,请同志们认真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学习要精,作业要答要点,不要长篇大论。
四基”是指: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能”是指: 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