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教育讯 2016年高考结束后,豫东平原国家级贫困县太康喜讯频传,15人考上北大清华,一本上线844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太康县教体局实行的以强校带弱校、强弱校共同发展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是太康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的显著成果。
为了加快太康县教育的发展,县委书记王国玺、县长李锡勇,每年都召开多次教育工作座谈会、推进会,还经常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教育情况,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提出推进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制定具体措施,为实现教育强县梦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12年,以宋文中为局长的太康县教体局领导班子上任后,结合县域县情,提出以强校带弱校,实现强弱校共同发展和进步,扎实开展基础教育的创新方法,推动太康教育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想出好老师,必须给教师一个好的提升环境,必须有一套成熟的师资培训办法,”宋文中强调说。太康县的教师进修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河南省仅有两所。一个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获此殊荣,也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县政府每年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每年按教师工资总额的2.5%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完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在太康县教师进修学校建造了学员文体活动大厅、图书室、阅览室、宾馆式寝室,学习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培训期间食宿全部免费,为学员营造了整洁舒适、环境幽雅、文化气息浓厚的学习生活环境。
太康县还制订了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开展了一系列全方位、多层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项目,如开展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全员培训,推进校本研修和学校管理的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提高班级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班主任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和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专门针对农村小学紧缺学科教师的专业培训等等。通过以上的教师培训,教师的水平显著提高,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县教育的成败,关键还在基础教育。太康县的基础教育与其他地方一样,也面临着生源向优质学校集中的问题。同样两所学校,相距不过200米,在招生中却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招不完,一个招不满。强校辖区家长发牢骚说“班额大”,弱校辖区家长抱怨说“质量差”。为此,弱校生纷纷涌向强校,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太康县教体局进行了“以强代弱”的尝试:太康县建南小学和西关回族小学,原是该县城关镇的两所公办小学,两校地理位置相距不足200米,办学条件也相差无几。然而,两校的学生数却差距明显,建南小学在校生达2230人,西关回族小学只剩下在校生23人。实行“以强带弱”后,建南小学四、五年级学生800多人整体搬迁到西关回族小学上课,实行分班减额,教师打通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建南小学大班额和校园拥挤的问题,同时也让西关回族小学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同样的问题,当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问题比小学还要严峻。太康县城关镇第三初级中学是当地的名校,许多家长为了把孩子送进三中,想尽各种办法,连学校周边的房价都水涨船高,并且供不应求。而与之相邻的城关镇回族中学生源却连年减少,大有办不下去的趋势。怎么办?如果不想办法,一所学校就有可能倒闭,那么好的教育资源将会闲置,造成极大的浪费。该县教体局领导班子拍板决定,也实行“以强带弱”的办法。
初中相对小学来说,不管是实行一套班子进行统一管理,还是教师打通使用上都很容易,问题是家长那边不好交代。为了做通家长工作,太康县教体局先从改变回民中学的教学环境做起,粉刷墙壁、更换桌椅门窗、硬化路面……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把一切准备停当,又在家长中间广为宣传,还邀请家长进校参观,让家长亲身感受到回中的环境比三中还好。接着,教体局又把一些重大活动也放在回中举行,让家长认识到三中和回中已经融为一体。随后,教体局又郑重向家长承诺,两校联合办学后,实行的是年级循环,学生的授课教师不变,八、九年级能重回三中本校就读。一系列的措施,终于说服了家长,使得七年级顺利实现了整体搬迁。
“以强校带弱校”整合了基础教育资源,为高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太康一高是太康高中教育的领头羊,学校通过实施“二三七”的举措,大幅提升了教师业务水平。“二”是积极拓宽提升教学力量的两条渠道,一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后再深造教育,二是招聘新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三”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具备“不怕学生提出问题、不怕课堂讲错问题、不怕同事指出问题”的“三不怕”精神;“七”是指一堂具有示范意义的课要做到“老师投入、学生专注、作品精致、课堂驾驭、讲者准备到位、听者点评到位、共同反思到位”。
近年来,太康一高又实施了以“德”来立足、以“新”求发展、以“实”谋成功的教育发展策略,通过“名师工程”“砥柱工程”“新秀工程”“领航工程”,突出教师业务和修养的全面提升。推行教学改革,实施高效课堂,以“十化”(课堂学生化,学生自主化;教师引导化,引导互动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答案化,答案分数化;时间目标化,目标具体化)为内涵,使教师实现“我讲课”为“我上课”的转变;学生实现由“被动”为“主动”的转变。校园管理改粗放为精细,坚持“看得出、摸得透;说得准、盯得住;做得到、守得牢。如果指导不到位,就更要守到位”的理念,打破奖金“平分”的模式,按奉献多寡、成绩优劣进行评定,坚持“全员聘任、结构奖金、层级循环、末位淘汰”的原则,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改革,太康一高和其他3所高中一起,使太康高中教育呈现出管理有提速、教学有创新、服务有完善、交流有突破、声誉有点赞的新气象。在今年的高考中,全县一本上线844人,较去年增加197人;二本上线2236人,较去年增加334人;三本上线3809人,较去年增加404人。其中有1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太康高中教育取得的最好成绩。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合力调整学校布局,创新教育思路,强化推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逐步落实由分散向集中、由巩固向提高、由普及向优质转变的新局面。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是根,高中教育提升为要,师资队伍建设是二者创新发展的源泉。我们内修实力,外优环境,为实现教育强县梦按下了‘快进键’。”对于太康教育今后的发展,宋文中充满了信心。(王国昌 高同厂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