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提升工程2.0文件要求,结合我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文化素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校本实践中增强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意识,提升研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通过以“任务和需求”为驱动,以 “微能力点”为内容,以“微主题+小案例”、“小课堂+大信息”为主题,以“精准和精细化”为管理的校本研修活动,探索一条线上线下相结合, 教学培训与实践相匹配的常态研修新格局,形成“学研共进、学科融合、信息化含量高”的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打造一支“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教师团队。
2、研修目标
(一)激发教师的教育情怀,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认识信息化教学创新的重大意义,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内驱力与主动性。
(二)通过研修学习,使教师形成信息技术应用自觉研修的习惯和能力,改善和变革课堂教学的能力明显提升。
(三)在各学科中进行“互动多媒体和班班通教学设备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应用案例为主题的研修活动。以案例应用讲解,带技术制作培训。从教学需求为出发点,交流、探究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优越性和跨学科性。
(四)通过学科教研活动,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师日常工作的各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教科研活动的实效性,使教师专业水平、科研水平全方位提高。
(五)以教育信息化2.0为抓手,整校提升教师的基本信息化素养,促进教师成长为适合信息时代发展的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者,培养一批信息化应用达人,塑造一批信息化教学名师。
(六)以研导修。在研究中进修,在研究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确保进修的专业方向性、问题针对性和工作适用性。以修促研,健全研究队伍,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质量,增强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导向功能。在研修中工作,在工作中研修。
具体目标如下:
◆提高技术在学情分析中的应用能力
(1)通过研修,使教师养成思考的习惯;
(2)掌握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
(1)提高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2)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演示文稿。
◆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检索、判断能力
(1)提高教师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的应用能力。
(2)提高教师判断资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提高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
(1)提高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能力;
(2)将现有数字资源应按照教学需要和使用习惯,根据一定的规则命名、分类存储。
(3)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能力
(1)提高课堂导入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
(2)提高课堂导入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能力
(1)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到教学设计中。
(2)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总结能力
(1)提高教师应用技术的意识;
(2)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掌握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1)掌握评价量规的内涵;
(2)掌握评价量规的设计步骤;
(3)掌握评价量规的使用方法。
◆提高评价数据的伴随式采集的能力
(1)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的意义;
(2)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的特点;
(3)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的工具。
◆提高教师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能力
(1)掌握可视化呈现与解读的意义;
(2)掌握可视化呈现与解读的方法。
(2)掌握档案袋评价的步骤和环节。
三、研修重点
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我校选择的研修环境为混合环境,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每名教师需要研修三个能力点。本年度重点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点如下:
A0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A02.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03.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0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A0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0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0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四、研修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
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在校长领导下,相关职能处室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考核。
组长:张守华
副组长:师亚军
师训专干:郭丽娜(负责具体实施落实)
电教专干:李艳艳(负责技术支持)
成员:徐高霞 王留强 李雪梅 李廷森 安美玲 王春英 李凌云 李合英 张新灵 赵博 郑华荣 王丽娜
下设六个教研组,组长负责制定研修计划和组织研修学习。
低年级文科教研组组长:徐高霞 组员:一二年级语文、道法教师。
低年级理科教研组组长:王丽娜 组员:一二年级语文、科学教师。
中年级文科教研组组长:郭丽娜 组员:三四年级语文、英语教师。
中年级理科教研组组长:张新灵 组员:三四年级数学老师。
高年级文科教研组组长:王春英 组员:五六年级语文、英语教师。
高年级理科教研组组长:郑华荣 组员:五六年级数学教师。
注:体音美教师、后勤管理等人员可选择以上教研组参加研修活动。
(二)加强信息时代教育理论学习
不断分析和解决因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问题,研究新对策。本学年重点学习提升工程2.0文件要求以及信息化教学理论,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国家文件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应用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三)加强信息技术学习
学校研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列表,教师结合自己研修的能力点,学习相关技术,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四)主要工作任务
1.通过修改备课、上课以及听评课制度,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
(1)健全校本研修制度,规范管理,定时间、定内容、定要求,保证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
(2)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要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重落实,勤记录、详收集、抓过程。
(3)建立教师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成长记录袋,建立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档案。
2.扎实开展提升工程2.0网络研修活动,做到边学边用
充分利用培训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平台,做好教师选课、课程学习以及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组织教师基于网络研修平台围绕典型课例开展议课活动,帮助教师诊断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知识;围绕技术应用提出主题,展开探讨和交流。学校鼓励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支持,为信息技术应用创造条件;在充分运用上述研修方式的同时,学校还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探索不同风格与特色的技术应用训练方式方法。
制定周密的信息技术学习计划,业务学习以“技术创新课堂”为主题,确保教研组学习有方案,教师学习有清单。每次集中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有检查。要做到:
(1)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
(2)学习与交流心得相结合;
(3)自己学习与线上课程学习相结合。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摘记,又要写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心得体会,学校定期检查,并在学期末进行评比。
通过开展线上学习,线下应用,形成边学边用、学为所用的研修氛围,做到真学习、真应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完成上级工程办关于提升工程2.0的研修要求
认真参加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集中研修活动。
4.围绕提升工程2.0,做好科研课题研究
遵循教育规律,抓住科研课题在研究中提升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根据市教科所教育科研培训计划,组织主管科研的领导参省、市级培训,学校有计划的组织领导、教师学习教育局教育科研手册。学校将要以讲座的形式对全校专任教师分别进行校本行动研究专题培训。认真组织好教育科研刊物的投稿撰稿工作,特别要注重教育局教育科研信息拦目的报道。
组建信息技术融合校内课题研究团队,拟开展的课题研究能力点为:
◆提高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1)组建融合团队,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开展学科评价量规的研究工作,明确评价量规的内涵。
(2)修改备课制度。引导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或者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尝试采用表现性评价,即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级别时,能用清晰的语言描述每个指标每个级别的要求,同时为指标设计不同的权重。在评价标准描述时,能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加以描述,提高教学目标的外显性。
(3)在实践性作业评价中,鼓励教师制作量规,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学习评价要求,便于自评或互评。
◆提高教师探究型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力
(1)修改备课制度,转变传统教学设计框架,鼓励教师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框架开展教学设计。
(2)开展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要求教师说明在自己的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任务的设计是否明确具体,是否体现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过程设计是否清晰,是否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是否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支持学生学习?评价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结合过程性评价(如量规/检查表支持的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测验/量规支持的针对学习成果的评价)?
◆提高教师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能力
(1)学校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管理,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学习契约、量规、档案袋、概念图、评估表、观察记录表等开展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学习反思。
(2)组建学校融合团队,探索构建学科评价标准与评价规范的样例。明确评价步骤、评价方法与评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制定自评与互评活动实施细则,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与评价规范的制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5.研制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学校研究决定,制定年度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学校依据考核方案,对参与学习的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
(五)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教师互相听评课,采用基于课堂教学的实录分析、移动听评课等等方式,形成基于实证的教学研讨氛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听课、学习,结合听课的收获和自己的感想,写出学习汇报材料,上好信息技术应用汇报课,带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益。
建立教学校长领衔的信息技术融合研究团队,对骨干教师提要求,压担子,同时又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示才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带动更多的教师以他们为榜样。认真抓好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教师中开展“技术创新课堂”大赛。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以其“基于课堂实录的课例分析结果”为突破口,从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等各方面把关。
我校把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业务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适时确定具体的研修内容,组织教师进行研修,确保全体教师全年达到50学时。实施校本研修活动中,继续深化开展四个一,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都要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上一节公开课、搞一个教学设计、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个课题研究。建立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研修档案,注重过程落实和资料收集管理。健全研修制度,创设研修条件,采取激励性措施,把校本研修与晋职、评先、选优等工作结合起来。校本研究的资金保障。学校每学期要安排资金满足教师研修的需要。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拟开展“一师一技大赛”“一师一策大赛”“一师一课大赛”。其中“一师一技大赛”是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侧重于该种技术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哪些问题。“一师一策大赛”是指教师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侧重于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能够通过哪些技术加以解决;“一师一课大赛”是指就某一节具体的课,如何应用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重构教学各环节,改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技术合理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环节。
活动安排如下:十一月份进行 “一师一技大赛”;十二月份进行师生互动“一师一策大赛”和智慧作业 “一师一课大赛”,大赛成绩计入教师最终研修成绩,并且期末学校对校本研修活动进行表彰。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2020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