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下期建南小学业务工作简报
第29期
——城关镇建南小学科学听评活动侧记
5月13日,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各年级开展了科学教学听评课活动。本次活动以聚焦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旨在推动科学教育在学生成长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进一步扩大科学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科学课堂的整体质量。
贾亚君老师所讲《给小草安个家》,教学内容把握精准到位,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且极具创新,整堂课巧妙融合了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互动性强,氛围活跃,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桥梁。
李锦香老师讲的《发霉和防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扣。善于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在课堂上例举了大量生活实例、多媒体图片展示,给学生以丰富的感官感受。并通过学习,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课堂上,科学教师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聚焦综合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探究实践与实验教学,并推动“教学评”一体化。他们充分发挥课件和动画的功能,将模拟科学实验引入课堂,通过直观的演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科学问题,展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和科学精神。
张晨辉老师讲的《怎样才能省力》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扣。步步深入,每个环节都有小结。活动载体设计丰富。张老师课堂上例举了大量生活实例、多媒体图片展示,给学生以丰富的感官感受。并通过学习,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时刻去关注身边的事物,就会有很惊奇的发现。
西校区三年级部张功老师讲授的《认识天气》一课,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在听评环节,教师们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评价,将实验等探究实践纳入评价体系。大家认真观摩课堂,记录教学亮点与不足,并在课后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每位教师都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种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也为科学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年级王艳勤老师讲授的《描述方向》一课, 以“校园寻宝”“迷路求助”等生活化情境导入,将方向知识融入趣味任务,充分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探索兴趣。 运用指南针模型、方向卡片等丰富教具,配合动态演示,把抽象的方位概念转化为直观体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样互动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积极表达,课堂参与度高。
薛岩岩老师讲授的《中国高铁》整堂课思路清楚,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同学的课堂习惯特别好,每个人都能乐观的参加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同学学习起来毫不费劲。
学校教导处对此次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系统挖掘校内及周边自然资源,如河流、池塘、农田、树林等,通过设置标牌、展示标本、张贴科普海报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校园科学文化氛围。同时,将这些资源优势和文化元素同步融入科学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开展实验教学,打破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多元的学习体验。
三年级1班沈凤真老师讲授《风的形成》,本次课程以生活中常见的风的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听音频猜声音的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你在哪里见过风?可以怎样制造风?”学生们踊跃举手回答并通过用嘴吹、用手扇、跑动起来等方式制造风。随后,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配备必要的实验材料如大饮料瓶、蜡烛和蚊香等,进行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
通过本次科学听评课活动,建南小学的科学教师们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教育的方向。学校将继续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厚植科学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