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支部 > 重温长征故事 弘扬长征精神

重温长征故事 弘扬长征精神

2021年04月28日 15:14:29 访问量:12125

重温长征故事 弘扬长征精神

前  言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为了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我们进行一次学习。

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我们对过去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了解得真不多。从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只能一星半点地了解,而且这种理解也是理性上的认识,但是从感性上来说,长征路是怎么走过来的,红军到底经历了些什么,我们真的是一无所知。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觉得走一走长征路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中国红军在前进》和《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里面描写了红军长征。她说,“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红军长征的历史性意义,它们更不能描绘出几十万参加长征的部队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他们所遭受的苦难。”有人说,世界战争史上,欧洲迦太基的汉尼拔带领部队在暴风雪中翻越阿尔卑斯山,远征意大利,在战争史上是一个伟大的题材,英国的油画家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还专门画了一幅油画——《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表现的就是暴风雪中汉尼拔穿越阿尔卑斯山,一路跟部落作战,表现出他的英勇顽强。但是如果把他拿来跟红军长征相比,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只能算是一次远足罢了。红军长征是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一条道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那么,红军长征是怎样开始的,整个过程经历了怎样的艰苦曲折、千难万险,我们又该怎样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

85年前,一场史无前例的红军长征,改写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格局。凝聚着苦难与辉煌的长征,是在面对生死存亡抉择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创造的人间奇迹、书写的英雄史诗。

一、长征的时代背景

长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

上世纪3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重。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向中国东北进军,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日本帝国主义对亚洲人民,尤其是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在很长时间内也是封建国家,受幕府封建王朝统治。但是在1868年的时候进行了明治维新,最后推翻了德川幕府家族的统治。支持明治维新的一个外交大臣叫岩仓具视,他带领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使节,还有很多科技人员、学生,游历欧美一年零十个月。在游历欧美的过程中,他学到了英国的工业、法国的文学和艺术、美国的市政建设、德国的机器制造,甚至法西斯的独裁统治。但是,日本是个弹丸之地,物产不丰富,怎么办?这就养成了它既是狼又是羊的性格——对强大的国家阿谀奉承,对弱小的国家欺压侵略。因此,它开始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周边的亚洲国家。

虽然我们的国家很大,但是我们积弱贫瘠,发展十分落后。侵华战争的序幕拉开之后,我们国内本应是同仇敌忾,枪口一致对外,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应该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但是国民党却喊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把枪口对准了红军。因此从1930年到1933年,国民党对红军进行了“围剿”。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本来,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指引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大革命汹涌澎湃,北伐战争势如破竹,可是,就在革命快要胜利的时候,蒋介石篡夺了革命的果实,背叛了革命。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是,因为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城市武装暴动不适合当时的国情,所以南昌起义失败了。同年12月的广州起义也失败了。后来,毛泽东同志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国家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命根是土地。所以当蒋介石在广州叫嚷只要我们控制了广州、北平、武汉、上海这几个城市,那我们就控制了全中国的时候,毛泽东却说,谁拥有了土地,谁就能够赢得农民;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能够领导革命成功。所以毛泽东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到农村去,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红色革命道路。于是就有了1927年9月9日的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队伍拉上井冈山,在井冈山上打下了第一块根据地。后来由于井冈山根据地被敌人反复“围剿”,毛泽东、朱德就将根据地转移到了赣南。在瑞金的时候,红军队伍不断壮大,加上各路民兵武装已经有30万人。这个时候,蒋介石开始了对红军的“围剿”。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路线、军事思想的指引下,在正确的军事策略的指挥下,第一、二、三次反“围剿”都胜利了。毛泽东同志采取的是什么策略?——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到了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是由周恩来和朱德指挥的,也胜利了。但是到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由于“左”倾思想的错误指挥,差点葬送了整个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是谁指挥的?李德、博古。我简单给大家讲一下博古和李德这两个人的来历。博古是从苏联学习回来的,24时就当上了中共中央的总负责人。虽然博古在苏联学习过,懂一点党内的事情,但是他对军事一窍不通。后来,他在上海碰到了李德。李德是德国人,早年参加革命,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那么,他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当时,中国革命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和指挥,共产国际在上海有一个远东指挥组织。共产国际派牛兰夫妇在上海负责共产国际工作。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牛兰夫妇的身份暴露,被抓了。共产国际为了营救牛兰夫妇,派两个人各带两万美元从德国来到上海保释牛兰夫妇。其中一个人就留在了上海,就是李德。李德在上海碰到了博古,就跟着博古在上海待了很长时间。后来博古成为了中共中央的总负责人,回到了苏区,李德就想要一个军事顾问的身份留在中国。可是共产国际一直都不明确表态。因为过去共产国际无论是派马林也好,还是派维经斯基也好,都是经过慎重筛选的,都是有革命斗争经验的。比如,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上海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的。开的时候有一个人进来,看到一群人坐在那儿,开会的人就问他是干嘛的,他说他找社联的王主席,然后转身就走了。这个时候谁都没有意识到危险逼近了,但是马林意识到了。马林很警醒,也有斗争经验,就说“撤”,于是大家马上从后门撤走了。代表们前脚一走,巡捕房后脚就来抓人了,所以说在关键时刻马林把参加第一次党代会的代表们给救了。

因此说共产国际要派代表,也会派有斗争经验的,不会随便派人来,所以共产国际迟迟都没有给出回复。博古不懂军事,他去做中共中央的负责人心里不踏实,怎么办?就想拉上李德。最后共产国际给了一个比较模糊的回复,就是布劳恩只参与中国共产党的一些事务,而且说他要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实际上共产国际并没有给他军事指挥的权力,但是博古在向大家介绍李德的时候,把这个给忽略了,就说是共产国际派来了一个军事顾问。李德懂什么?他不懂中国的国情。他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的是阵地战、攻坚战、堡垒战,都是硬碰硬去打。而毛泽东同志懂得怎么样避开敌人的主力,怎样诱敌深入,怎样各个击破。但是他们把毛泽东排除在军事指挥之外,坚决按照李德的要求来打,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苏区伤亡惨重,最后只剩下不到10万人。这不到10万人何去何从?江西的根据地已经待不下去了,只有进行战略转移,去开辟建立新的根据地。由此就开始了漫漫长征路。

二、战略大转移,漫漫长征路

参加红军长征的有这么几支队伍:红一方面军,也就是我们说的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25军。今天我们讲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主要是红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所走的里程。这四支队伍总行程是多少里?总行程将近6万里,跨过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40余座名山险峰,其中有20多座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终年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雪山,还经过了有“死亡陷阱”之称的草地。

四路红军长征前,约20万兵力,到达陕北的时候就只有5万人左右了。红一方面军出发的时候是8.6万人,到达陕北吴起镇的时候是7000人;红二方面军出发的时候是17000多人,到达的时候是8000人;红四方面军出发的时候是10万人,到达的时候只有3万人;红25军出发的时候是2800人左右,到达的时候是3000人多一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伤亡是多么巨大。

主要的路线

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历时12个月,途径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到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途径湖南、贵州等八个省,行程是一万六千里;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到1936年10月,历时18个月,行程一万余里;红25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径四个省,行程近万里。

瑞金,是党中央的根据地,冲破三道封锁线以后就是湘江。血战湘江之后,经过了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最后到达了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再后来就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这是红军长征走的路线图。

在开始转移阶段,红军打的最悲壮的一战就是湘江战役。原本8.6万人的红一方面军最后只剩下3万余人。红军开始转移后,蒋介石马上命令薛岳、周浑元领导中央军在后面追,又通知广西军阀白崇禧、广东军阀陈济棠在前面堵。

红军冲破了第一、二、三道封锁线,第四道封锁线就是湘江。当时红一方面军想过湘江去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所以湘江是必须过的,但是怎么过?白崇禧的布防是南北向的,把红军过湘江的大门给堵死了。红军怎么办?白崇禧是聪明的,他知道蒋介石的算盘。白崇禧想,我去跟红军打,等我把红军消灭的差不多了,我自己的损耗也是极大的,中央军乘胜追来,蒋介石不就把广西的地盘给占了吗?后来白崇禧的空军侦查发现,薛岳的军队距离红军只有几天的路程,可却一直走走停停。因为薛岳也想保存自己的实力,毕竟蒋介石跟白崇禧说好了,让白崇禧在湘江设下防线把红军歼灭在那里儿,所以薛岳就没有必要损耗他自己的军队了。可见大家心里都在打着如意算盘。后来白崇禧的空军经过侦查,得知蒋介石的算盘以后,白崇禧就借故换防,把南北防线全换成了东西向的。这样,一下子就让出一个大缺口来,红军就利用这个缺口开始过江。

但是为什么有了缺口以后,红军还是伤亡惨重呢?当时的老百姓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因为整个湘江都被鲜血给染红了。红军在过湘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中央纵队过去。可是红军刚开始长征的时候,中央纵队走得特别慢。前面的战士开路,后面的人把坛坛罐罐、印刷机、制造枪炮的机械、边区的钞票都带上了,甚至把几个人才能扛得动的山炮也抬上了,一天行军不到20公里。虽然白崇禧给红军让开了一个口子,但是他也不能不打,因为蒋介石看到这种情况之后急了。开始的时候还跟白崇禧好言好语地说,你们尽量布防,钱、物资保证都没有问题。到后来蒋介石就给白崇禧发电报,斥责他,因为他没有把红军歼灭在湘江。后来白崇禧决定打“尾巴”,所以红军就跟白崇禧的军队、湖南的军阀、国民党的中央军打,而且打得很惨烈。

湘江战役以后,犯“左”倾错误的指挥者们完全束手无策了。接下来怎么办?剩下的3万多人往哪里去?怎么样保存这3万人的实力?周恩来就提出,必须把毛泽东同志请出来。

因为在江西瑞金的时候,毛泽东是受到排挤的。毛泽东给博古写过一封信,表示不想跟着长征,想留下来在根据地打游击,等着同志们回来。周恩来知道这个事情以后说:“不行,我要去找老毛谈。”当时毛泽东不住在瑞金,周恩来连夜策马从瑞金奔到毛泽东的驻地,俩人整整谈了一夜。第二天,毛泽东同意跟着长征了。如果当年毛主席不跟着长征,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所以湘江战役以后,中央觉得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怎么办?最后周恩来请出了毛泽东。毛泽东就提出现在必须往敌人力量最薄弱的地方走。敌人力量最薄弱的地方在哪里?在川黔方向,贵州、四川。所以接下来就打下了贵州北边的遵义。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从此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在革命危急关头,毛主席力挽狂澜,拨正了革命的航向,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才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遵义会议召开的过程中,先由博古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失败教训。他把责任归为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却不从主观上找原因。毛泽东作了一个非常尖锐的发言,他指出“左”倾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中国红军带来了巨大损失。会议决定,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虽然长征后面的路也很艰难,但最起码在指导思想上是正确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当时贵州、四川的老百姓都不知道红军是什么人。国民党宣传红军是红鬼,红军不但打仗,还要吃人。老百姓听了这些都跑了,都躲起来了。但是红军到了遵义城以后,遵守铁的纪律,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无论在哪里宿营,不进老百姓的卧室,不向房东借什么,不扰民,不刮民,而且还把缴来的被子、衣服送给穷人。这样一来,穷人就看到这是一支为了穷苦人民的队伍。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上海以后,解放军进入上海城,全都宿营在大街上,一点都没有扰民。荣毅仁早上起来推开窗,看到满大街睡着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时,说了一句话:“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

打下遵义以后,红军四渡赤水。为什么要“四渡”呢?这正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闪现出伟大光芒之处。

1961年,“二战”时期的盟军将领蒙哥马利访问中国,见到了毛泽东。蒙哥马利对毛泽东说,我最佩服你的就是三大战役。毛泽东却否认,提出四渡赤水才是他的得意之作。

当时打下遵义之后,红军何去何从?蒋介石知道红军向川黔方向转移,就马上命令四川军阀刘湘、杨森和贵州军阀王家烈在前面堵,中央军在后面追。

这时,毛泽东选择四渡赤水。一渡赤水之后,打下土城。敌人的军队一看红军到赤水河对岸去了,马上也调兵遣将到了河的对岸。毛泽东又出其不备,从太平渡、二郎滩返了回来,二渡赤水,再次拿下遵义。拿下遵义以后,怎么办?又迂回打到茅台镇,三渡赤水河。敌人这个时候是真的搞不明白毛泽东到底要做什么。然后红军又从太平渡、二郎滩四渡赤水河,这样就把几十万国民党重兵甩在了后边。甩掉敌人的围追堵截以后,就渡过金沙江,开始向云南进军。

为什么是巧渡金沙江呢?就是因为没有打,红军用了七天七夜安全地渡了过去。这里毛泽东先让一些部队佯装去攻打贵阳,蒋介石一看以为要打贵阳了,马上就把滇军调了过来。这就是调虎离山。把滇军调去贵阳以后,金沙江那边就空了,空了以后,红军用了七天七夜的时间,主力部队从容地渡了过去。

过了金沙江以后,就要往四川方向去,到安顺场、大渡河。当时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一条是小路,大路上是敌人的重兵把守,小路全是深山密林,而且是彝族的聚集地。彝族人对汉人是恨之入骨的,因为无论是清朝还是国民党政府,对彝族人都进行过欺压,彝族人是坚决不让汉人进入他们领地的。所以蒋介石就认为红军是通不过彝族地区的,而只能走大路,所以就把大路都布防好了,等着红军来。

可是我们的中央决定不走大路,而是走小路。刘伯承带领一支先头部队,刚进入彝区就被包围了。这种情势下怎么办?我们反复地跟他们讲红军的少数民族政策,不管彝族人怎么样打骂,我们都不还口,也不动手。人心总是肉长的,彝族人也被感动了。最后,他们的首领小叶丹还和刘伯承歃血结盟,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区。

过了彝族地区以后,就要过大渡河了,要北上抗日。大渡河怎么过?今天的大渡河,河水平静。而当年的大渡河,河宽300多米,浪花奔腾,汹涌咆哮。蒋介石知道红军要过大渡河,他想让红军在大渡河重蹈当年石达开的悲剧。

1863年,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率领三万将士来到大渡河边,开始时错失了过河良机,后来河水猛涨,就根本没法过了。四川总督骆秉章追到大渡河,将太平天国的军队围堵在那儿。石达开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并被凌迟处死。蒋介石的想法就是让红军在大渡河重蹈当年石达开的悲剧。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今天的中国工农红军不是当时的农民起义军。红军到了大渡河以后,找到了一只船,一只船怎么过河?一只船只能坐40个人,而红军有3万多人,来回一趟需要一个小时。按照这个方式计算,红军渡过大渡河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17勇士就冒着对岸敌人的枪林炮火,抢占大渡河对岸的阵地。最后又找到两只船,修修补补之后,渡过去了几千人。

在大渡河上游距离安顺场16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县城,叫泸定县。泸定县有一座桥叫泸定桥,建于康熙年间。泸定桥有13根铁链子,上面铺的木板。

红军必须用三天时间赶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县城。第一天只走了80里,而敌人的军队也在往那边赶。虽然都是步行,但是敌人有吃的、有喝的、有枪。红军却连吃的都没有,只能从老百姓那儿筹一些生米,一边行军一边嚼生米,看到路边哪里有水,舀起来就喝。

虽然红军第一天赶了80华里,但是还有240华里的路程,必须在29日凌晨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刘伯承形容当时的情景说,他从军一二十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行军。有的人跑着跑着,一坐下去就死了。最后终于在5月29日的凌晨赶到了泸定桥。

之所以说是“飞夺”,因为当时的泸定桥只剩下了13根铁链子,上面什么都没有,就连对面守城的敌人都觉得红军飞也飞不过来。当时敌人的军队被叫做“双枪部队”,除了打仗的枪以外还有一根烟枪,所以说他们的战斗力也是很弱的。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如果当年泸定桥没有夺下来,红军战士就过不了江,历史恐怕也要改写了。

红军过了大渡河以后,开始北上翻越雪山。在长征中,红军翻过的大大小小的山有几十座,4000多米高的也有一二十座。其中,红军北上翻过的第一座山是夹金山。虽然当时是6月,但夹金山依然覆盖皑皑白雪。在长征路上,红军没有粮食吃,只能吃树根、草皮,甚至连腰带都拿来充饥。而且天上有飞机来回轰炸,地上又有敌人围追堵截。

过雪山,既不能看上面,也不能看后面,只能看自己眼前的路,只能埋头走,什么都不要想,更不能坐下去,因为一坐下去就冻僵了,就再也起不来了,在雪山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坐下去没起来的战士的尸体。今天的我们,根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当时红军是怎样翻过雪山的。

翻过雪山以后就是有“死亡陷阱”之称的草地了。说是草地,实际就是黑泥潭、沼泽地,你根本不知道哪里能走,哪里不能走,一旦走错就会陷下去。当时有一个小战士就陷下去了,大家就去拉他,他却说:“同志们,别管我,革命胜利以后请你们告诉我的父母,让他们好好活着。”

过草地的时候有几个故事被写成了文章,比如《一袋干粮》《陈赓被骗》《草地情深》《胜利曙光》等。

《一袋干粮》讲的是一个十三岁的红军女战士小兰,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她坚决要参军。小兰在红军的医院里当卫生员,在过桥的时候,为了照顾伤员,她的干粮袋掉进了河里冲走了。可她不愿意告诉别人,所以就找了一些野草装在袋子里,吃野草充饥。但是野草吃多了之后身体就不行了。她的身体不好了之后,被其他的红军战士发现了,这才发现她的干粮袋里装的全是野草,但即使这样,她还坚持不要别人给她的粮食。革命队伍里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和团结的精神难道不让你感动吗?。

还有一个故事叫《陈赓被骗》。有一天,陈赓牵着马在夕阳的余晖下走着,他掉队了。忽然,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红军也跟他一样掉队了。小家伙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很吃力地走着。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小鬼也不知道陈赓是谁,就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陈赓无可奈何,就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他,但是那个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走了以后,他还是不放心,又调转马头回去看,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陈赓打开小鬼的干粮袋一看,里面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

《胜利的曙光》讲的是班佑河边的故事。红三军团过了草地以后,彭德怀对后来的开国上将王平说,班佑河那边还有几百人没有过来,你回去接应一下他们。当王平带着一个营的人往回走到班佑河边时,他拿着望远镜一看,班佑河对岸大约有七八百人,背靠着背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他们涉水过去发现,这七八百人全都死了。王平他们把红军战士的尸体一个个放平,就是让他们走的舒服一些。这时,他们发现一个小战士还有一点气,就赶紧把他背过了河,结果到了河对岸小战士也没有气了。革命英烈们就是这样用鲜血和生命铺就了长征路,走完了长征路。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一方面军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经受的一次血与火的考验,同时,长征也使得这支队伍更加坚强,为后来的抗日战争胜利打下了基础。

三、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长征是宣言书。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图谋,保存了革命的精华,使全国人民对革命的前途和抗日运动的前途有了新的希望,促进了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长征以其体现出的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向中国和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成为一篇中国革命的“宣言书”。

长征又是宣传队。中央红军走了11个省,加上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则一共走了14个省。红军每走过一个地方,都向人民宣传红军是一支革命的队伍,是为了人民大众的解放的。红军各部队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各项纪律,不进民宅,不违禁令,公平买卖,救死扶伤,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得到各民族同胞的衷心爱戴和热情支持。

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沿途,不仅宣传革命真理,还撒播下革命的种子,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红军经过一些地方,帮助群众建立了革命政权,组织了革命武装,并且留下了一些红军干部和战士与当地百姓一起建立根据地。

正如毛主席所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真的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即使是现在,世界各国还有很多人在研究中国的长征。

四、不忘初心,走好新长征路

今天,我们怎么样学习和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红军长征之所以取得胜利,凭借的是共产党人对革命理想信念的坚信不疑,凭借的是共产党人对奋斗目标的矢志不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的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住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又一次又一次的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这样才能战胜千难万险、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胜利。

今天,没有了生死的战斗,也没有当年的千山万水,但我们要看到,新的长征路上,还有很多的困难,像雪山、草地、大渡河、泸定桥、腊子口这样的“高山险阻”、“急流险滩”仍然存在,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那么,我们怎样学习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来克敌制胜?这是对我们的考验。新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就必须发扬长征精神,革命理想永远在路上,永远怀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在革命的熔炉中,使我们的理想信念得到锤炼和提纯。

从中国共产党一大,到遵义会议,再到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革命理想都在一步步的锤炼和提纯。当理想有了前进的力量,我们就能在党的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做更多切实的工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八项规定”、“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都是对党的理想信念的进一步提炼。

在新长征的岁月中,我们一定要有一种理想,有一种信念,发扬革命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一步一步的扎实前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带着这样的理想信念,就能够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就能够实现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也一定会实现。

谢谢大家。

 

 

1

 

编辑:宁静致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