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处于一二年级的时候,家长们常常「笑逐颜开」,因为孩子的成绩还是挺好的!
但是一进入某个阶段,孩子就变得更让人费心,坏习惯增多了、成绩也开始下降,还有的孩子胆敢和大人顶嘴了……不少家长以为是个例,结果一商量:嘿!我家孩子也是这样!那么,学生时期最重要的是哪一年?
“三年级是道坎儿”
这句话在家长、老师中广为流传。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二年级的知识点较少,孩子只要写写背背就能取得不错的分数,而三年级之后的学习难度增大,孩子要学会思考、分析,突如其来的学习难关,让一些孩子「原形毕露」!
在这个特殊阶段,我们不能只去批评孩子
要多和孩子谈谈,聊聊知心话
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三年级孩子在各方面都出现了转变,也会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家长和小朋友们该如何应对呢?
“超前学习”抓深度
很多爸爸妈妈生怕孩子上学的时候落后,所以在孩子幼儿时期,就提前学了拼音、学了识字、学了数学、学了英语。
这就导致他在进入小学低段时,上课的时候觉得无聊、无所事事。
因为提前学过而对内容失去兴趣,注意分散、专注丧失。
而考试的时候,一来孩子在小学前学过;二来小学低段的考试确实简单;孩子很容易取得双百分。
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孩子以为上课随便听听就能取得好成绩,家长也以为自己的孩子确实认真或者聪明。
建议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我们不要让孩子接触太多的「超前教育」,适当就可以了。
不要着眼于「浅层知识」的学习,而要注重「深层习惯」的养成。
例如,孩子刚进入或即将进入小学,我们教他写字,不要太在意孩子到底会写了多少字,而是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握笔方法、基本的发音等。
指挥孩子“张弛有度”
不少家长有“强迫症”,比如,孩子不想现在叠衣服,家长非要让他叠衣服,又是顶嘴、又是训斥,少不了一场鸡飞狗跳。
小的时候,孩子会服从家长的话,乖乖叠衣服、吃饭。
但是三年级后,孩子从一名儿童成长为一名少年,逐渐有主见。
他不饿的时候,家长非要让他吃饭,他就会顶嘴、产生反抗心理。
更可怕的是,这种反抗会延续到学习上。
当孩子进入三年级的时候,聪明的家长都会学会有抓有放!
例如:孩子已经把作业写完了,但是到了饭点他还是想玩。这个时候不要大喊“XXX快来吃饭!”,更不要揪着他的耳朵逼他,而是放手让他玩。
等他玩饿的时候,发现好吃的已经被吃光了,下次他自己就会主动到饭点吃饭。
妈妈们要学习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孩子吃什么、穿什么衣服这种小事不要太过干涉。
但是“写完作业再玩”“不准说脏话”这种原则性问题该抓就要抓。
我们抓原则性问题,放弃枝节问题,才是聪明妈妈所为。
打消孩子“事后学习”心理
什么叫“事后学习”心理?
就好像咱们大人去听某节课,觉得哎这个老师讲得不错,赶紧记下来。
但是一想想,哎等会儿让老师把PPT发给我不就好咯!
于是心安理得开始玩手机、不再听老师讲课。
孩子也是一样的。
上课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听不懂,算了回家让妈妈给我讲吧!
课堂练习的时候有一道题不会,算了上辅导班的时候问老师吧!
而事实上,当孩子见到妈妈、见到老师的时候,往往就忘了自己还要问问题。
这些问题堆积起来,久而久之,孩子很多知识点就没掌握,考试的时候也就一下子暴露出来了。
怎么办呢?
生活中,我们做家长的尽量“装无知”,不要让孩子觉得你什么题都会,不要让孩子有“上课不学没关系,回家妈妈给我讲讲”这种念头。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孩子有道题不会,我们可以说“这道题妈妈也不会,你明天问老师好吗?”
同时第二天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问问孩子问题解决了没有,最好让孩子给你讲一遍。
提高孩子阅读的质量
有的孩子看完一本书,就扔在一旁不看了,或者觉得这本书无聊,就翻几下扔了。
书架上貌似很多书,但是孩子真正看完并且记在心里的真没几本,读完就忘,一点印象都没有,一点积累都没有。所以孩子在写作文时,感到没话说,内容空洞,语言苍白。
很多孩子读书是装样子的。一方面是装给老师和家长看,希望受到表扬,另一方面是装给自己看的,纯粹完成任务。
当孩子进入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可以陪孩子深度挖掘书中的内容。
拿到一本书的时候,和孩子一起研究目录,看看章与章是如何构建的。
然后,浏览这本书和小节标题。接着,读分章概要,找到它的架构之后,就会很清楚书的要点,然后确定要怎么读它。
当孩子对书的结构,已经有个大概的了解,就是时候阅读了。开始读第一章,快速地往前读。如果有什么困惑或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标记,继续往下读。
引导孩子在书的空白处,记下自己不同意或者质疑的东西。在这章结尾,回到标记的地方。通常等通读到那一章结束时,之前的许多问题常常已经被作者回答了。
不要一有问题就停下来,这样会浪费不少时间。
进入三年级后,我们会明显发现孩子的运动量变大了,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大,难度的增加,孩子娱乐的时间变少了,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学生会产生疲倦感。
这时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很容易变得浮躁,学习不踏实,成绩时好时坏,起伏大,不容易静下心学习,作业时不应该犯的错误多。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只去批评孩子,没有去了解孩子,只会使亲子关系恶化、孩子也变得不听话、成绩差。
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孩子在成长中产生的问题,有个性问题、也有共性问题,这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去努力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