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南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学习规范
品德与生活
一、预习
在上课前一天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一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准备需要的资料或其它(如帮做家务,种一棵花草等)。
二、课堂活动
1、课前准备好《品德与生活》课本,课本要摆放端正,铅笔放在课本的右侧并离开课本一些的地方。(如需要彩笔可摆放在一起)。一年级开始可让文娱委员领背古诗或儿歌等待老师上课。
2、老师宣布上课后,要迅速坐好,精力集中听老师布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3、如是小组活动,组内成员听取小组长的安排,遇到问题大家共同讨论。
4、活动中,学生要积极参与。活动时敢于尝试,并且可利用自己的经验解决问题。需要书上写或画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
5、活动时,也可举手向老师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动,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6、活动中遇到困难及时请同学或老师帮助。
7、活动结束,在得到老师的许可后,学生可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同学分享交流。
8、老师做活动总结时,如还有问题,要先举手,然后向老师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课下作业(活动延伸)
1、向家长讲述活动内容和过程,向家长征得评语。
2、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家务、手工或画画等,以待交流或展示。
3、收集资料时要弄明白,可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如果是图片或其它,自己要先整理,以便利用或交流。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学习,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课前准备
1、预习教科书。
(1)大体了解新课的类型,社会知识课还是活动课?
(2)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介绍了哪些知识,需要准备那些材料?
(3)根据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如:想一想、议一议,进行初步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准备学习材料。
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利用各种资源,如参考用书、网络、参观、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为学习作准备。
第二步:课堂学习
1、集中精力,关注情景。情景的创设,是进行学习的铺垫,是提出问题的引子,上课时,要抓住情景内容,集中注意力,积极提出问题。
2、听清问题,抓住关键。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线索,听清问题,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投入教学活动中。
3、参与活动,积极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集体交流、达成共识。汇报交流时, 要学会倾听、分析、比较、判断,哪些知识是自己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自己还有哪些不同见解,积极发表意见,尽量达成共识。
5、课堂总结,收获新知。课堂总结 ,要把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想法,积极主动的表达出来,听清老师和同学是如何总结的,并能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
第三步 课后延伸
1、知识性的内容,做好复习整理,理解消化。①尝试回忆课上学过的知识点,可以简单列出条目;②回忆课上学习过程,强化记忆;③通读教材,加深理解。
2、实践性作业。写倡议书、做手抄报、黑板报、写论文等,可进行作业展览;搞调查、作访谈、参观等类型的作业可在家长、社会有关单位的协助下完成。
3、德育方面:把认识变成行动,使思想认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