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大会 > 苏轼词19首

苏轼词19首

2025年04月16日 16:47:02 访问量:6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集》四十卷等,词集名《东坡乐府》。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解】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小乔初嫁了:《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

【评笺】

金·元好问《题闲闲书赤壁赋后》: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江东战伐,惟孙曹事于往史最有声色,临风酹酒,俯仰兴亡,是何等气概!起笔入门下马,已气压江东。“乱石”三句壮健称题。“江山”二句尤深雄慨。题为《赤壁怀古》,故下阕追怀瑜亮英姿,笑谈摧敌。“华发”句抚今思昔,有少陵“看镜”、“倚楼”之思。结句感前朝之如梦,洒杯酒而招魂,瑜亮有知,当凌云一笑也。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解】

明月几时有: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起舞弄清影: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南朝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玉宇:《云笈七签》:“太微之所馆,天帝之玉宇也。”

【评笺】

杨湜《古今词话》:神宗读至“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乃叹曰:“苏轼终是爱君。”即量移汝州。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明月生于何时?天上有无宫阙?甲子悠悠,谁为编纪?三者皆玄妙之语,可谓云思霞想,高接混茫。起笔如俊鹘破空疾下,此调本高抗之音,得公椽笔,压倒豪杰矣。“琼楼玉宇”二句,以高危自警,即其赠子由词“早退为戒”之意,上清虽好,不如戢影人间也。下阕怀子由,谓明月且难长满,何况浮生焉能长聚,达人安命,愿与弟共勉之。全篇若云鹏天马,一片神行,公之能事也。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评笺】

俞陛云《北宋词境浅说》: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下阕墙内外之人,干卿底事,殆偶闻秋千笑语,发此妙想,多情而实无情,色是空,公其有悟耶?

清·黄苏《蓼园词选》:“绿水人家绕”,非“绕”字,乃曰“人家晓”。“晓”字与“绕”字盖霄壤也。“枝上”一句,断送朝云。一声何满子,竟能使肠断。李龟年正若是耳。“佳人”是“无情”,“行人”是“多情”者。“柳绵”自是佳句,而次阕尤为奇情四溢也。

虞美人

涛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阴花圃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注解】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十一月,苏轼从扬州到高邮与秦观相会,离去时,秦观送至淮河边,此词便是与秦观在淮河饮别时所作。

竹溪:唐时李白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六人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此处借喻与秦观之间的交游。

【评笺】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新锓订正评注便读草堂诗余》:离情无限,故泪多于酒。与“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同意。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

 

减字木兰花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时堕帻。落笔生风。籍甚声名独我公。   高山白早。莹雪肌肤那解老。从此南徐。凉夜清风月满湖。

【注解】

据南宋陈善《扪虱新话》的说法,这是苏轼路过润州遇到两位歌姬郑容、高莹,请求苏轼帮她们赎身,于是苏轼写了这首藏头词,让她们带给润州太守。您看出来了吗?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评笺】

宋·曾季狸《艇斋诗话》:东坡和章质夫杨花词云:“思量却是,无情有思。”用老杜“落絮游丝亦有情”也。“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即唐人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即唐人诗云;“时人有酒送张八,惟我无酒送张八。君看陌上红梅花,尽是离人眼中血。”皆夺胎换骨手。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起二句已吸取杨花之全神。“无情有思”句以下,人与花合写,情味悠然。转头处别开一境。“西园落红”句隐喻人亡邦瘁,惄然忧国之思。“遗踪萍碎”句仍归到本题。“春色”三句万紫千红,同归尘劫,不仅为杨花惜也。结句怨悱之怀,力透纸背,既伤离索,兼有迁谪之感。质夫原唱,亦清丽可诵。晁叔用云:“东坡如嫱、施之天姿,天下妇人莫及,质夫岂可比耶!”

 

望江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解】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即明前茶。不同于雨前茶,清明与谷雨之间采摘的茶,称作雨前茶,比明前茶稍晚,算不上新茶了。

【评笺】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春水”二句超然台之景宛然在目。下阕故人故国,触绪生悲,新火新茶,及时行乐,以此易彼,公诚达人也。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向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解】

谢公雅志:《晋书·谢安传》载:谢安虽为大臣,“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造泛海之装,欲经略相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遂遇疾笃”。雅志,很早立下的志愿。

“西州路”三句:据《晋书·谢安传》,太山人羊昙素为谢安所重。谢安过西州门病死之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此处言盼望夙愿实现,以免知己抱憾。

【评笺】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突兀雪山,卷地而来,真似泉(钱)塘江上看潮时,添得此老胸中数万甲兵,是何气象雄且杰!妙在无一字豪宕,无一语险怪,又出以闲逸感喟之情,所谓骨重神寒,不食人间烟火气者。词境至此,观止矣!”又云“云锦成章,天衣无缝,是作从至清流出,不假熨贴之工。”

阳关曲三首

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赠张继愿

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南旧战场。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答李公择

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注解】

受降城:《新唐书·张仁愿传》:“时默啜悉兵西击突骑施 , 仁愿请乘虚取漠南地,於河北筑三受降城 ,絶虏南寇路。” 明敖英《塞上曲》:“ 受降城 上月,暮色隐悲笳。”

紫髯郎:指孙权。《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苏轼《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旧日髯孙何处去?”此指张继愿。

戏马台:在徐州城南,项羽所造,戏马于此。

阳关肠断声:引用李商隐《赠歌妓二首》之一:“断肠声里唱阳关”。

霅溪:水名,亦称霅川,在浙江省湖州市。也为旧吴兴县之别称。《诗集》施注:李公择先知湖州,自湖移济南,故东坡以霅溪女戏之。

【评笺】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三首重在音律,入乐府腔,即《小秦王》调。第一首第三句之“此”字、“不”字,必用仄声,第四句“何”字必用平声。三首皆同。以词论,第一首“此生此夜”二句固极达观,二、三首亦各有思致,音节复动宕入古。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注解】

破帽:《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龙山时帽子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重阳登高典故。此词翻用其事。

明日黄花蝶也愁:唐郑谷《十日菊词》:“节去蜂蝶不知,晓庭还绕折空枝。”此词更进一层,谓重阳节后菊花凋萎, 蜂蝶均愁。

【评笺】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恋我唯有破帽,写愁唯有蝴蝶,皆托想高妙处。

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解】

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

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上。

秋风洛水: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吴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此表示退隐还乡之志。

【评笺】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东坡在黄州,寒食开海棠之宴,秋江泛赤壁之舟,历五年之久,临别依依。“坐见”以下四句及“细柳”以下四句,情意真切,属辞雅逸,便成佳构。

满庭芳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漂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闲,笑挽纤纤。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

【注解】

青衫:九品文官的服色,指官职卑微。作者自谓。

穷途:喻路走到了尽头。《世说新语·栖逸》注引《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坐守:喻无所建树,坐视时光流逝。

扦扦:扦古同“掺”,手纤细的样子。《诗经·魏风·葛屦》:“扦扦女手。”此处指苏轼挽着刘仲达的手。

松杉:指故乡之树;一说指祖坟,古人常在坟旁植松杉,因以代指故乡。

弹铗悲歌:战国时冯谖寄食于孟尝君之门,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只被当作一般的食客。他便弹铗而歌,表示自己的不平。后因用为才士失意不遇典故。

【评笺】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以上二首在去黄州时道中所作。前首以淮水浅冻,留滞泗上,故有“船尾冻相衔”句。次首以道中蒙恩,放归阳羡,故有“船头风转”句。一则写羁泊穷年之感,一则寓江湖魏阙之思,拳拳忠爱,不以隐显而殊。“画楼”、“夕阳”二句景中有情,语尤名隽。

临江仙 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评笺】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前首因送友而言我亦逆旅中行人之一,语极旷达。次首方写江上夜归情景,忽欲扁舟入海,此老胸次,时有绝尘霞举之思。《临江仙》调凡十二首,此二首最为高朗。

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注解】

红巾蹙:以褶皱红巾形容石榴花。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山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

待浮花二句:韩愈《杏花》“浮花浪药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浮、浪,言众花之轻浮。此二句谓一等众芳谢尽,只有榴花陪伴幽独之美人。

手扇似玉:《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尘,与手都无分别。”

西风惊绿:皮日休《石榴诗》:“石榴香老愁寒霜。”

【评笺】

曾季貍《艇斋诗话》云:东坡《贺新郎》在杭州万顷寺作,寺有榴花树,故词中云石榴。又是日有歌者昼寝,故词中云:“渐困倚孤眠清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极写其特立独行之概。以上阕“孤眠”之“孤”字,下阕“幽独”之“独”字,表明本意。“新浴”及“扇手”三句喻其身之洁白,焉能与浪蕊浮花为伍,犹屈原不能以皓皓之白,入汶汶之世也。下阕“芳心千重似束”句及“秋风”句言已深闭退藏,而人犹不恕,极言其忧谗畏讥之意。对花真赏,知有何人,惟有沾襟之粉泪耳。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评笺】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东坡时在黄州,此词乃写途中遇雨之事。中途遇雨,事极寻常,东坡却能于此寻常事故中写出其平生学养。上半阕可见作者修养有素,履险如夷,不为忧患所摇动之精神。下半阕则显示其对于人生经验之深刻体会,而表现出忧乐两忘之胸怀。盖有学养之人随时随地,皆能表现其精神。东坡一生在政治上之遭遇,极为波动,时而内召,时而外用,时而位置于清要之地,时而放逐于边远之区,然而思想行为不因此而有所改变,反而愈遭挫折,愈见刚强,挫折愈大,声誉愈高。此非可悻致者,必平日有修养,临事能坚定,然后可得此效果也。”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解】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其妻王氏之墓。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评笺】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此词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寓意却十分深刻。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陈师道)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起言死别之久。“千里”两句,言相隔之远。“纵使”二句,设想相逢不识之状。下片,忽折到梦境,轩窗梳妆,犹是十年以前景象。“相顾”两句,写相逢之悲,与起句“生死两茫茫”相应。“料得”两句,结出“肠断”之意。“明月”、“松冈”,即“千里孤坟”之所在也。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