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双减工作 > 河南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 第六期:“双减”后家校共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河南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 第六期:“双减”后家校共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2021年12月16日 09:51:39 访问量:7536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a4d5eb216b8aa2f578bc77da01172a11.jpg

主办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639554717(1).png

河南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 期:“双减”后家校共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主题:“双减”后家校共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主讲:吕海峰(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省首届家庭教育优质课大赛特等奖获得者)

 

内容如下

“双减”后家校共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主讲人   吕海峰

2021年秋季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展开。一时间,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话题。多数学生认为“双减”政策很好,可以在学校高效率地完成课堂学习和家庭作业,不用再上很多的课外辅导班,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参加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

家长更多的反应是,在此情况下对孩子的学习质量和学业情况不好把握,尤其对学生的前途堪忧,导致了焦虑和彷徨。学校的老师们也是众说纷纭,觉得作业和考试减少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一定不扎实。

随着新学期正常开学和“双减”工作逐步推进,经过近两个月在基层教学观察和分析,对于“双减”工作的推进有了一些客观的认知。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双减”工作的部署,现就“双减”后家校共育的新任务与新要求,提出以下观点。

在“双减”政策下,家校共育将面临三个新任务

.家校共育要确定培育目标

第一,要有家国情怀,立足本国坚定化。有家国天下的情怀、舍我其谁的担当。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立足本国坚定化,就是要教育学生对祖国无条件地热爱,因为作为一个自然人也好,作为一个社会人也好,都是在本国的天空下、大地上生存,本国同胞、本民族儿女如同在一个大家庭里共同生活。

第二,要有健全的人格。有了健全的人格,学生才能积极地面对周围的人和事,才能从容地面对得失和荣辱,才能懂得感恩与回报。

第三,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让生命充满活力,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根基。

第四,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让学习不再枯燥。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知识,挖掘潜能。

第五,要有艺术素养。学会一门艺术技能,提升自己审美水平,通过关注艺术来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关注艺术的人,生活也一定是多姿多彩的。

第六,要有基本劳动的能力。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扩大知识面,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家校共育要确定培育途径

第一,学校要扮演好教育“主阵地”的角色,突出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作用。

学校大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对学生的多维考评机制,以“硬核”举措破除“唯分数论”的桎梏。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延伸,布置作业要做到‘五精’即精选、精研、精练、精批、精讲;作业批改做到‘六必’即必收、必改、必评、必讲、必纠、必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定时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开展诸如“教师技能大赛”“作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为教师搭载成长平台,提升教育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最终为落实“双减”政策提供土壤。

第二,优化课后服务,彰显办学特色。

充分挖掘教师潜力,或者邀请具有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进校进行课后延时。既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辅导、指导完成作业,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第三,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

可以利用网络APP软件、开发教材和课程等多种方式开展家长课堂。让家长明晰不同年龄阶段和年级的学习特点,要养成的学习习惯,需要掌握、理解以及熟练运用的知识和技能,在该年龄段会出现的各方面生理、心理及学习上的问题、困难以及解决办法。将本学期学校的各项学生活动安排提前告知家长,以便于家长能够提前腾出时间全力投入并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为孩子的每一次活动留下精彩的回忆。

第四,建立健全家委会的分工和职责,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民主管理中,由客体变为主体,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通过校级、年级、班级的三级家委会编制,进一步发挥其办实事、明责任、强沟通的作用,各层级权责清晰,层层递进,增进家校互通,促进学生成长。

第五,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学情和特点,设计家校共育校本课程和活动手册。

学校及社会可以形成合力,各行各业有专业特长的优秀家长,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给学生上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技能实践、特长发展等课程。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家校共育校本课程,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吸收家长、社区相关人员参与到校本教材开发。

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吸纳有专业知识、技术特长的行业精英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被邀家长可以是医生、教授、军人、警察、律师、厨师、理发师、技术工人、书法家、商人......这些来自社会不同层面和不同行业的家长参与开发、授课的“家长课程”,融道德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创新实践于一体。他们从多角度、多层面给学生讲解生活中的知识、技能,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工作实践来告知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家国情怀,让学生学会生活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

 

三.家校共育要确定培育举措

 

第一,通过校级家委会和年级家委会,针对不同的学段特点制定“五项管理”目标考核。

设计围绕“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个方面的《家校共育达标标准》,家长通过网络平台上传每周学生的完成情况,由班级家委会进行监督和纠改。学校每月汇总并评选出“月度达标家庭”,每月均达标的家庭方可评选“年度达标家庭”、学生方有机会评选校级或其他更高层级的先进;达标情况将作为毕业时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评选依据。

第二,通过班级家委会,组建小型家庭群。

现如今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交往能力及合作意识薄弱。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老师及家委会的共同牵线搭桥下本着自愿的原则结对,两三个家庭或三四个家庭组成一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周末或平时开展相应的活动,如登山、骑行、徒步、烹饪、天天跑、周周游、月月读等都可以在“双减”后抱团组织。这种开放的交际方式,通过与朋友、自然界的交流,更有助于家长和孩子产生新的自我意识,培养道德规范和约束,更适应整个社会化进程的需要,同时将家庭的堡垒作用得以重塑。

第三,通过政府及社会力量,完善各项服务和考评措施,切实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实。

政府可以为学校聘请优秀的家庭教育专家和心理辅导专家做定期的指导。定期开展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场馆。在高校、师范类、职业类院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为社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大学培养专门师资。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妇联为留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提供无偿家庭教育服务。

在“双减”政策下,家校共育将面临四个新要求

.家校共育要转变思想

传统家校共育的思想“焦点”是学生的“学业水平”,主要内容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能够考多少分、是否可以考上更加理想的学校。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学校对家长有交代,家长对学校就有肯定。至于“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等四个维度,并不是家校共育的核心。“唯分数论”的思想,根深蒂固地深埋在家长和教师的心中,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合格,一名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致使许多年来素质教育始终无法落地生根,学生综合素养无法在中小学进行系统培养的最大思想障碍。

“双减”政策,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义务教育阶段校外辅导负担。“双减”政策旨在转变“唯分数论”的思想,弱化以“分数”为评价标准,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们转变思想,共同构建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思想形态。学校是在育人,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只有教师和家长共同进行思想转变,“双减”政策才能完全实施,达到最终的目标。

二.家校共育要形成新模式

“双减”实施前的家校共育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主导,家长辅助配合,一主辅共育模式。学校开办的家长学校,定期举行的家长会也是学校领导或班主任老师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以文化知识为主的单一共育。家长觉得只要把学生送入名校,学生就会出类拔萃。学校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家庭教育只是辅助配合学校教育。

“双减”实施后家校共育的模式应从“一主辅”转变为“家校融合”。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

家长要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与学校共同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的职责。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和规范的班级管理数据平台,和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形成家校统一的教育理念,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家校共育要转变评价体系

现有的学生评价体系主要是在学校进行单一的学校评价,家庭教育评价几乎为“零”。家校共育,就要建立一个具有一定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的评价系统。通过评价系统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和监督。家长可以通过评价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评价系统和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由单一的学校评价向家校评价转换,最终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四.家校共育要推进法制化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及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家校共育法治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为规范教育活动中的教师行为和家长行为指明了方向。

法律不是用来惩戒人的,而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作为教育工作中两个主要角色——教师和家长,应该主动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明确自身的义务和权力,遵守法律规定的责任,认真学习教育学生的知识,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符合其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校之间、社会之间的知识共建、精神共勉和生命共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真正的教育就是守护人性。

优质的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科学的家校合作=成功教育。“双减”正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积极构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家校合力共促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