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体天地 > 小学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2024年01月17日 09:19:10 访问量:2082

河南省小学美术学科课堂教学

基本要求(试行)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做到课程育人,为引导和提高河南省小学美术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遵循基础教育规律,做好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的课堂教学,特制订《河南省小学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美术教学通过一定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并形成特定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学科素养,进而形成人的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学科已经跨越单一、单向的专业传授,拓展出更多的教育价值。希望在今后的美术课堂中,在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上出美术学科的特性,即用艺术的方式呈现出艺术的内容。首先,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逐步形成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是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根基。其次,更多地开展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将学生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学会变为会学。这是目前课堂学习的基本目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形成能力,实践性是美术学科的基本特点。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方法有实践。让学生了解,学习美术学科的意义和用途,唤起学生审美的价值认知,并为形成终身的艺术爱好打下基础。

一、教学准备

()课标研读

1.课程性质

美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审美活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提升审美能力、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能力的完善,甚至人格的建构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以美育人。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将美育贯穿于艺术课程的全过程,发挥美育在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型美术实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我国各民族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广泛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开阔艺术视野。

(2)重视美术体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强调美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美术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融合、创作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3)突出课程综合。强调美术与自然、社会、生活、科技之间的关联,突出课程的综合性。重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增强课程的丰富性。加强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美术学科为主,汲取人文、自然学科的相关内容,发挥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教材解析

1.教材价值

美术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育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认识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教材领域说明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力。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发展实践能力,提升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学习领域。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提升审美判断和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新上的基本方法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还能够用语言、文字、肢体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认识。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美术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的方法,增强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找到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课程。

()学情分析

1.小学生的审美规律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认知水平在快速发展阶段。美术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都能均衡地发展,造型表现的技能和欣赏评价的水平能够相互促进。

2.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规律

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一般是从绘画开始,从幼儿的“涂鸦期”进入“图示阶段”学会用线条和图形表现所看到的世界,并用绘画记述思想和情感。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将快乐、愉悦包容在教育、教学之中,美术学习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注重设置真实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和游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活动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感知、体验艺术美的基础上学会欣赏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健康生动的艺术作品,提升艺术审美与表现能力;在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坚定文化自信;了解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学会包容、尊重和理解;运用创新性的方式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

美术课堂教学可以选用如下方法:

(1)建构新型课堂关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2)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3)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演示法、参观法、比较法。这些方法能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

(4)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绘画实践,是巩固相应技能知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美术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

3.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精选美术知识与技能,注重准确性、系统性和趣味性,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积极的思想导向,注重实用性、审美性、时代性、科学性,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4.教学过程

(1)依据学段特点,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现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并运用美术语言和多种媒材创造性地加以表达。

(2)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3)正确区分每一课的分目标领域,围绕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

(4)适时展开课堂评价,落实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结果和课堂生成问题,并能因材施教,合理点拨。

(5)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安排教学内容,内容安排要努力实现合理性和综合性。

5.教学活动

(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2)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

(3)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

(4)提供多样化的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

(5)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6)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7)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6.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要尽可能做到学习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要适当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和个性发挥,既着眼于实际成果,更注重未来发展。教学评价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见下表。

1教学评价形式

评价形式评价方法

过程性评价强调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为核心,来开展美术课程评价。随时发现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等方面出现的偏差和问题。

阶段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阶段性地进行美术技能考核,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美术作品评价:尝试进行成果性评价,能够直接且快速地对美术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改进的教与学的方法。

书面测验:能够辅助了解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在开展评价时,应该注意的要点有:

(1)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

(2)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

(3)坚持教学评一致性。

(4)课堂评价形式多元化。

(5)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

(6)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资源利用

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等。

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美术教学

学校适当地增加美术专用教室、美术展览室,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展览作品提供必要的场所;同时为美术教师配备教学所需的数码设备、理论图书等供其教学使用。

2.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

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动植物园等)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影视、戏剧、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等)进行美术教学。

同时,扩展校外美术教学资源时,教师应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等校外的艺术资源,开展形式丰富的美术教育活动。

3.充分利用网络美术教学资源

教师要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合理选择、整合和应用美术数字教育资源,支持学生学习。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尝试探索网络化、个性化、沉浸式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实施()新课导入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来导入新课。可用直接导

入或间接导入方式。

2.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用设、故事、演示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学习

1.基础知识学习

(1)讲述新课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一节课中的基础知识应该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建构基本的美术知识,并形成相应技能。

2.技能技法练习

(1)技能与技法练习应有方法和步骤的演示或示范,辅助学

生体验和借鉴。

(2)注重学生的实践的引领,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创新。

3.重点难点突破

(1)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必须解决,学生必须掌握的问题。要明确该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结合课标、教材、学情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突破重点。

(2)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不易把握的知识。难点突破要巧妙引导,有针对性地讲解,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4.作品欣赏评述

(1)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通过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发挥学生在欣赏课上的主体作用。

(2)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表达的形式语言、思想情感、历史背景、画家生平。

(3)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例如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艺术家的角度、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从美术史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等。

(4)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表达作品,并学会使用美术术语。

5.学习活动设计

(1)学习活动要符合学段特点,要围绕学习目标来进行设计。

(2)学习活动设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

(5)通过课堂评价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6.创作实践反馈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

(2)学生能够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完成创作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能力。

(3)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例如是否积极参与创作实践活动、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否尝试多种表现方法等。

(4)对学生学习的能力进行评价。例如:作品是否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能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和自己的感受,是否能够运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等。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要精准到位,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给学生提供多元评价标准、学习方法、问题纠错方法和方向引领,关注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难度适当,符合学段认知特点。学生能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不同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均有收获。

()教学反思

1.课前思考

课前要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教学的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

2.课中反思

教师在课堂中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适当。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对策,找出解决方案。

3.课后反思

教师应思考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教学行为是否恰切、有效,是否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否有助于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如何改进有助于较好地完成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达成

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合当的美术

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围绕教学目标,有意识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美术学习。

3.检测学习目标时,关注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考教师素养评价

1.是否做到热爱岗位、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2.是否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并平等相待。

3.是否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持续发展。

4.是否具有自动自发地学习能力。

5.是否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考学生素养发展

1.了解基本的美术内容和现象,能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了解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学会包容、尊重和理解。

2.了解基本的美术创作方法和过程。发展创新思维,运用有创意的方式进行制作、展示、创作等实践活动。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创意实践能力。创作生动积极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3.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