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经典 > 《三字经》成为幼儿园和小学教材,不合适

《三字经》成为幼儿园和小学教材,不合适

2017年02月08日 17:24:03 访问量:2101

《三字经》成为幼儿园和小学教材,不合适

 《三字经》在今天成为幼儿园和小学教材,是一桩非常遗憾的事情。
左:供小学一年级下学期使用的广东版《三字经》(北京版等其他地区版本也已推出);右,2011年出版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实验教材”《三字经》

上期文章《〈弟子规〉:一本粗制滥造的儿童读物》刊出后,不少读者提出另一个问题:时下,许多幼儿园和小学,《三字经》已被列为教材。这种做法是否合适?

相比同时代的蒙学识字教材,《三字经》是最优秀的

《三字经》的作者为谁,自明代起即存在争议,迄今仍无定论。这并不影响其作为一本蒙学教材,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该书在明清两朝流传甚广,其核心作用,是充当儿童最基础的识字课本。因普及性高,19世纪的西方来华传教士也视其为重要的汉学入门书籍,曾将其翻译成多国文字。

《三字经》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6个部分:1、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2、介绍基本伦理(融四岁,能让梨);3、介绍日常事物(天地人、日月星);4、介绍应该学习的经典和学习顺序(经子通,读诸史);5、介绍历史朝代变迁(考世系,知终始);6、拿成功事例对儿童进行劝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①

能够在古代诸多蒙学教材中胜出而得以长久流传,《三字经》在文本上有其特殊之处。三字句体,易于诵读;字义浅显,易于理解;内容所涉义理(如前文所总结),亦颇易为古代知识分子所接受。西方传教士马礼逊在其1812年的《三字经》英文译本中,对比评价了当时流行的四种中国蒙学教材(三字经、幼学诗、千字文、百家姓)。马礼逊说:

“《三字经》是四种小册子中最有趣味的。《幼学诗》向儿童宣扬虚荣心:佳好的衣裳,众多的赞赏,以及品级的荣耀,均被用于激励他们发奋努力。‘千字’经精心编排,却极其晦涩难懂。而‘百个姓氏’则实在索然无味。在这些小册子中,《三字经》是最受称许的样板。”②

章太炎的意见,与马礼逊相似:“(《三字经》)比较梁人所集《千字文》,虽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其启人知识过之。”语言学家张志公则评价称:“《三字经》全用三言,更便于儿童朗读背诵,这可以说是《三字经》的一个特点。……用简短(三、四个字)而整齐的韵语,好处在便于记诵,但是往往有两个缺点。一是容易写得艰深难读或者牵强硬凑,一是容易写得贫乏呆板。《三字经》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这两个缺点。拿文言的标准看,《三字经》的语言是相当通俗的,无论如何,比《千字文》通俗得多;除了个别的句子外,没有勉勉强强硬凑字数、硬押韵的毛病。从句法上看,可以说得上是灵活丰富,包罗了文言里的各种基本的句式,既有训练儿童语言能力的作用,又使全书的句子显得有变化,样式多,不枯燥。”③

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官网披露的“全系列传统文化教材目录”(部分)截图

但放到今天,《三字经》作为教材已不合时宜

《三字经》有上述优点,是否意味着其在今天被列为幼儿园和小学的教材,是妥当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道理很简单:《三字经》的上述优点,乃是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蒙学教材而言。和今天的蒙学识字教材相比,无论是识字效果,还是义理传递,《三字经》都已经落后太多。

1、识字层面

关于汉语识字教学,教育界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教学须同时兼顾识字、阅读与写作,学生的识字任务应该随年级逐渐增加,低年级最轻。一种认为低年级学生应把重点放在识字上,先大量认读常用字,因为“在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前,是无法整句整段地阅读的。……不集中识字而过早教儿童读书,其结果是识字教育和知识、思想教育两败俱伤”;至中、高年级再逐渐减少识字任务,将重点转移至阅读和写作上。前一种意见主要流行于民国时期,三四十年代出版的小学国语教科书,多是按这种意见编写。后一种意见是时下国内教育界的主流。有相当多的实验和数据证明,后一种意见对汉语教学更有效果。④

《三字经》走的也是“先大量认读常用字”的路数。这是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三字经》可以成为今天幼儿园和小学的识字教材。前述《三字经》中的优点——短句便于诵读、浅显易于理解、启人知识、句式丰富等——也同样存在于2016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之中;且该教科书还有着许多《三字经》不具备的优点,比如内容贴近当代儿童的生活实际、重视互动性与游戏性、字形由简单至复杂并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等,这些都切合着识字阶段的儿童“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⑤的心理特征——当然,这并不是说2016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尽善尽美,但与近千年前的南宋时代成书的《三字经》相比,其更适应今人识字之需要,是毋庸置疑的。

简言之,在历史上,《三字经》曾经是很好的识字课本;但在今天,有比它更好的。《三字经》应该被写入教育史,而非再次被塞进学生的书包。

2016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科书封面及课文,该课文贴近儿童生活、兼顾知识性与游戏性,且配以色彩艳丽的图画,作为识字课本远远胜出《三字经》

2、义理层面

此番《三字经》进入幼儿园和小学教材行列,是以“国学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名义。遗憾的是,《三字经》中“传统文化”的主体,也就是其所传递的“义理”,部分虽仍有价值(如劝人向学),但不妥之处也很多。

比如,“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明显是在歧视女性。再如,“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这段不妥之处有二:1、榜样教育不可选择极端案例。“刘晏七岁为官”这样极鲜见的特殊案例,难以令儿童产生共鸣。2、以做官为饵劝学,本已不妥。且刘晏入仕,是靠着呈文歌颂唐玄宗劳民伤财的封禅之举获得赏识,其呈文本身乃是一次溜须拍马的政治投机,手段并不光彩——按唐制童子科,刘晏7岁童子及第成为“神童”,须按照守选制守选11年才能做官;11岁时刘晏向唐玄宗献颂文,12岁即破例授官。⑥

再如,在《三字经》看来,学子应读之书,唯有经、子、史三类,并强调“经既明,方读子”、“经子通,读诸史”的学习顺序。全文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被用于介绍应该学的儒家经典和应该了解的朝代更迭史。这种知识结构安排,显然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让没有辨别能力的识字期儿童朗诵这些内容,并没有什么好处。

再如,《三字经》中的很多概念,乃是科学理性未倡时代凭“日常经验”所造,只应该留存在思想史中,对今人已没有价值,是不必学的东西。最典型者,莫过于“三才者,天地人”之“三才”—— “三才”这个概念,语出《周易》,实不过先民对世界的一种极简单粗糙的认知:“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大意是:世界是由天地人三者组成,天有天道,就是阴阳(白天和夜晚);地有地道,就是柔刚(泥土与石砾);人有人道,就是仁义。根据这种理念,《易》每六画组成一卦。时至今日,人类对世界的了解,大至宇宙之起源,小至细胞之构成,早已远超先秦时代。世界观也早已突破“三才”的局限。继续向学生灌输“三才”概念,显然不合时宜。⑦至于“夫妇顺”、“夫妇从”、“君则敬 、臣则忠”之类“三纲”“五常”,亦毫无疑问已是糟粕。

综上。1、《三字经》在教育史上应该有其地位;2、作为识字课本,当下的语文教科书,无论是编纂理念还是教学效果,都远胜《三字经》;3、《三字经》所传递的“义理”,有很多过时的糟粕(《百家姓》《千字文》等不如《三字经》者,自不必赘言)。总而言之,《三字经》在今天成为幼儿园和小学教材,是一桩非常遗憾的事情。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识字课文“天地人”与“金木水火土”,摒弃了传统的、过时的“三才”“五行”概念

注释

①《三字经》有很多不同版本,文字上略有差异。清初本有380句1140字,时下较通行的版本是416句1248字。②黄时鉴,《〈三字经〉与中西文化交流》。③张志公,《传统语文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P34-37。④田本娜,《小语教学论稿》,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P426-438。⑤斯霞,《对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看法》,《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2期。⑥王佺,《唐代干谒与文学》,中华书局,2011,P65。⑦《周易》在今天被很多“国学神棍”弄得神乎其神,但在严肃的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则认为“《周易》一书的形成,可能与上古时代的启蒙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王演易布数源于启蒙教育——设爻布数是认字识数的基础教育”。参见:陆思贤,《周易·天文·考古》,文物出版社,2014,P73-92。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