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双减工作 > 中小学校长谈“双减”,让教育回归本源,育人回归初心

中小学校长谈“双减”,让教育回归本源,育人回归初心

2021年12月09日 15:03:56 访问量:4628

今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实施,各中小学纷纷结合学校特色,推出一系列做法,并对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改变。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双减”这道必答题?让教育回归本源,育人回归初心。在“双减”政策落地已逾百天,一起来看各地及各位校长如何亮招......

家校协同让“双减”事半功倍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小学校长鲍宇红

随着“双减”政策的正式落地,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小学的校园里便围绕活动课程、课业辅导、家校社协调等三方面精心设计,精耕细作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管理水平,以期做到给学生、家长“减负”。

一是精心设计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坚持五育并举,按照“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育为本”原则,深挖资源,开设科技实践类、艺术审美类、体质健康类、传统文化类、劳动技能类等32门课程,学生均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喜好进行选择,满足个性化成长发展需求。

二是精心设计学生课业辅导。学校每天按年级、学生课业辅导需求开设分层走班制课业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业发展需求,保障学生在校基本完成作业。设计学生每日课业辅导记录单,围绕体育锻炼内容、作业完成情况、个别辅导情况等各环节,每天每个课业辅导班完成课后服务记录。尤其是在记录中特别设置个别辅导版块,就辅导学生、辅导内容做好记录,及时给与学困生学习帮助,满足其学习需求,体现学校、教师对其关注与辅导。

三是精心做好家校社协同。学校广泛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从课后服务的防疫安全、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延时托管、放学路线等诸多环节入手,细化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职责,与部分家长志愿者一起研究放学路线,解决沿途管理,分流放学问题。与社区工作人员、交通协管员、派出所民警提前研判校门口交通拥堵、人员聚集等情况,采取错峰、分流方式,有序做好学生放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相互协调、和谐统一,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让“双减”工作扎实落地事半功倍。

减负增值 全面创优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校长李升华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如何减学业负担,减课后培训负担?嘉铭人提出“六增”,即增体验、增经历、增实践、增情感、增体能、增见识。教师如何在“双减的变”与“优质不变”中做自我改变?我们提出了“让学科学习饱和”、“学科学习生活化”的理念,强调学科的探索活动,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研究。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标准,调整三四学段的课时,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要求。特别注重了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对探究过程的评价,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加课堂的情趣。并通过自助式阅读,丰富学习内容,让课内学习实现自主延伸和拓展。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教师学生个体评价、备课组班级评价、教研组群体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以评促改、以评促提升。备课组每周进行学生学习自我诊断,以巩固学习成果。学校成立四个课程管理中心:健康运动管理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实践活动中心,根据家长调研需求和学生选课情况,设计了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实践活动类等80多门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落实了“校内学得好”的要求。

在作业管理方面,学校高度关注作业设计的备课研究,通过研究动态作业。优化常规作业、探索开放作业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各学段学生作业实施“自助﹢自主”性选择方式,通过精选基础作业、丰富实践活动作业、巧设拓展延伸作业,落实“保底线、有提升、促发展、创优质”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提升要求,推进“校内学得够”的要求落地。

学校积极挖掘、调动多种资源拓展课后服务内容,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支持,推出了10个研究所课程;与朝阳区社区学院合作,由社区学院委派不同领域、专业的教师,补充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三十多项;学校通过家长助教团、义工团、志愿服务团,开设传统文化、科普知识、健康与生活等各方面的专题课程;通过高学段学生的“牵手成长”课程,形成跨学段的“小老师”专题讲座、实践辅助课程。让学校在面对大规模办学、大班额教学情况下,课外活动多姿多彩、成效显著,实现了“校内学得足”的目标,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心聚力 精准施策

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第二中学王新燕

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第二中学认真学习“双减”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研讨,达成共识:“双减”工作就是为进一步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提升校内服务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家长会我亲自向家长们解读政策,汇报学校措施,从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到课后服务,让家长们看到老师们克服困难保证学生课后服务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得到了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

学校制定了“五育并举、统筹推进、聚焦发展、把握关键”的原则。第一,以课题组为龙头,以教研组为阵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完善班本教育团队,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以“丰台区义务教育学校品质提升建设项目”为契机,申报了“班本教育团队课程一体化研究项目”,把学生个体差异和群体发展需求作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从人的发展角度实施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区域整体改革”中,学校成为领航学校;积极参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区域改革探索,一大批教师的课例、论文在区级展示中获得了较高评价;学校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教师们既体会着成功的喜悦,更感到专业提升的幸福。第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课堂5分钟反馈上下功夫,在作业设计批改上下大力气。我带领干部教师深入课堂,与每一位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分析老师们的授课优势,总结老师们形成的教育风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研讨课,引导教师们重视生生互动,重视课堂生成,重视学生深度思维的培养。学校做好作业的班级统筹,经常性地开展作业检查和调研,从学生源头了解一手资料,发现典型做法及时进行表扬。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组织教师开发学科实践活动,初步完成日常学科实践活动方案及寒暑假假期实践作业手册。第三,丰富校内供给。中层干部、骨干教师无一例外地加入到课后服务当中,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学生是每名教师的学生,教师是每一名学生的教师”;以自己的热情不断推动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举办科技节、艺术节和体育节,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充分彰显个性,在赛道上肆意挥洒汗水,在比赛中提升综合素养,真正体现让每个都生命都精彩的理念。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开设了艺术、体育、科技等兴趣活动小组,每逢活动时间,整个校园内激情涌动、艺采飞扬。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实施“3+3+3”推进策略、做好“双减”工作的“加减法”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小学校长 叶艳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古城小学基于“生命教育”办学理念,以构建师生、家长生命成长共同体为追求,采取“3+3+3”式的推进策略,做好“双减”工作的“加减法”。

“三加强”加强思想认识、加强机制管理、加强文化营造

加强思想认识,贯彻落实“双减”政策。通过召开专题工作会,带领全体教师学习相关文件,领会文件精神,上好“双减第一课”,引领全体教师站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政治高度,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全面做到“减负、提质、增效”。

加强机制管理,确保“减”得到位,“增”得有效。学校完善作业管理机制、建立课后服务管理机制、健全家校沟通协作机制、实施教师绩效评价机制,以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双减工作有效落实,良性发展。

加强文化营造,营造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全员参与、共同谋划的工作氛围,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的“双减”工作目标。

“三研究”研究课堂、研究作业、研究课后服务

研究课堂,打造“四真”高效课堂,构建“4+X”评价标准。学校要求教师的课堂突出四“真”,即在课堂上创设真情境、提出真问题、学生真学习、最终达成真提升;课堂教学应有情境创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汇报交流、总结反思和应用迁移几个环节,使教师明白自己的课堂应该追求什么。通过“4+X”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调整确保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质量。“4”指“四真”课堂的基本要求,“X”指教师自身教学特点。课上听、课后评,通过双线并行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研究作业,建立全程可控管理链条,实行分层推进提质方法。作业布置上要求每日作业公示,班主任负责统筹,严控作业总量;作业批改上要求教师全批全改,加强面批;作业评价上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能力发展和习惯养成,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作业观。建立全链条作业管理机制的同时,通过分层推进的方法提质作业。采取行政干部制定策略、学科组长设计方案、年级组长督促落实的方法,分层推进作业的减量、提质、增效,让科学、合理的作业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研究课后服务,形成满足学生兴趣发展与作业辅导需求的服务模式。丰富的课程体现多元化发展。学校将课后服务与体育课程、劳动课程、德育课程、美育课程相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热情,多元化课程满足学生的发展差异,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答疑辅导体现个性化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老师鼓励他们进行课外积累,使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满足其求知欲望;中等生的辅导则通过思考提示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复习所学,学会独立思考;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一对一辅导启发,指导他们掌握新知。

作业清单体现精细化管理。通过每日作业辅导清单,将学业辅导的各个环节责任到人。任课教师负责填写当日作业和作业完成情况,班主任负责严控总量,当日答疑教师负责填写家庭作业校内辅导完成情况。学校每周进行检查管理,不定期与教师、学生进行访谈,解决辅导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利用清单实现“责任主体”落实精细化管理。

“三跟进”人文关怀要跟进、激励评价要跟进、家校沟通要跟进

人文关怀要跟进,确保教师队伍更有生机。面对“双减”带来的教师工作时间变长,工作量增加的问题,学校制定多项举措关爱教师。通过试行“弹性工作制”,开展健康身心理疗,打造校内休闲驿站等缓解教师身心压力,真正爱护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

激励评价要跟进,做到鼓励创新、激发热情。将教师落实“双减”工作的好方法、好思路,以快报、微信、图片、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不仅对教师的创新工作给予肯定,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以教师的智慧保证“双减”工作落实到位。

家校沟通要跟进,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协同减负的工作合力。“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的担忧随之而来,减负了,质量怎么保证?学生闲暇时间多了,怎么有效管理?学校及时跟进家校沟通,指导家长在孩子的学业管理上,做好成长的“减”法,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在时间管理上,做好陪伴的“加”法,如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亲子手工、亲子劳动、亲子分享等活动,把教育的主阵地从课堂延展到家庭教育中去。

以“三变”的心态扎实落实“双减”

北京市顺义一中附属小学校长王晓芳

“双减”政策实施后,北京市顺义一中附属小学依据校情、师情、学情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切实推进“双减”在校内落地。首先,落实“双减”做到“一盘棋”。正确认识双减政策的政治意义,准确把握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全体教师共谋共为,立体发力,让教育回归学校,回归育人本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其次,提质增效做到“两注重”:一是注重向内提质,挖掘潜力,立足课堂,依托教师,借助外力,深研课堂,精准施策,力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实现课内提质;同时年级共研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作用,丰富作业形式,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作为作业的主人。二是注重思想建设,行动迅速,举全校之力,丰富课程供给,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提升学校教育吸引力。本学期,短短两个月,上研究课百余节,邀请专家近四十人,共同诊脉课堂,做到精准教学。课后服务做到时间上从早到晚全覆盖,早锻炼,午管理,课后拓展和晚托管,全天候服务;内容上德智体美劳全涉及,五育并举,全方位发力,促进学生和美成长。

第三,课后服务做到“三突出”:突出课程建设、突出师资融合、突出个性化选择。本着基础+特长的原则,围绕学校和美课程,构建五育并举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融合学校教师、外聘教师、社工和家长等各种资源,全力为学生提供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在学期初,本着自愿的原则,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线上自主选课,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第四,全面提质做到“四保障”:一是管理制度全面保障,二是教学质量全面保障,三是资金全面保障,四是绩效考核全面保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全面升级。管理制度细致入微具体到每一项工作,教学常规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全方位,资金确保学校各项活动的全面落地,绩效考核让更多的人乐于参与,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构建“一站式”课后服务体系为家长分忧解难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小学校校长刘秀清

今年秋季开学,“双减”工作全面启动,作为课后服务改革试点学校,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小第一时间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组和服务中心,召开全体教师会、班主任会、任课教师会,分别对减负文件进行深入学习和细化研讨,明确“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新要求。学校陆续倾听师生与家长心声与建议,多次召开减负背景下课后服务专题会议,将提升课后服务品质、最大化吸引学生、让所有家长都满意作为课后服务的目标,持续完善创新,着力构建“一站式”课后服务体系。

所谓“一站式”,是指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全面解决家长接送难、放学无人看管、家长辅导作业难、课外辅导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学生个性发展等问题。即: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渠道作用,让学校成为学生一天学习的第一站,也是最后一站。

多向发力,聚集“双减”最大合力

一是纵向深挖校内师资力量,最大化发掘教师潜力。经过多次调研学生需求,不断深挖校内师资优势,广泛发动教师开发课程,建立党员示范引领,激励评价跟进等机制。班主任全部参与,任课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及兴趣特长,开设了51个学科拓展小组。

二是横向聘请专业教师入校指导,最大化拓展教师资源覆盖面。外聘专业教师,开设艺术、体育、科技类兴趣小组,开设朗诵、围棋、硬笔书法等校外课程,补充校内师资力量,提升课程品质,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三是大力整合多方资源进校,为学生搭建“高速路”。学校不断发掘地域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到北京公共安全体育馆开展生命教育安全小讲师培训,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牵手,让专业团队走进校园开展科普大讲堂活动;与少年宫合作,引入“宫校携手”项目,拓展学生科技视野,开设海洋创客与汽车创客课程。

四是学校不断统筹规划用于课后服务的场地空间,最大化合理规划学校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利用专用教室和大小操场,专用教室几乎每天都会安排不同的兴趣小组使用。根据场地特点,将操场分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运动娱乐区等不同的活动区域,每天都会有孩子们在运动场上挥洒着汗水,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开发劳动教育试验田,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基地,孩子们每学期尝试种植不同的蔬菜、花卉,在耕耘收获的过程中体验耕种的快乐,感受丰收的喜悦。更新五层“科技长廊”设备,让学生们在科学的世界里徜徉;搭建“梦想舞台 成长剧场”,为学生展示才艺提供舞台;改建“书香廊亭”,给学生诵读、对弈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场所。

丰富多彩的课程是五育并举的基石,更是吸引学生的法宝。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的喜欢的课程,学校开设了体育、艺术、科技、劳动实践、学科拓展类70余个兴趣小组,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99.7%,实现了对有需求学生的5+2全覆盖。

辅导答疑,打通家庭作业负担的“最后一公里”

经学校调研,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班主任能辅导学生每天在学校完成作业。因此,为了确保辅导效果,在作业辅导时段,学校安排全部执教语数学科的班主任进行辅导。尽管班主任很辛苦,但为了孩子都任劳任怨,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赢得家长们的爱戴。在这中间,孩子们还可以走出教室,因为还有市、区级的语数英骨干教师,在答疑室为同学们答疑解难、深入交流。

课后服务坚持多样化与个性发展齐头并进

北京市通州区第六中学校长常恩元

坚持课后丰富,满足学生多样化与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北京市通州六中突出八个结合:

一是坚持服务内容系统化与课程化相结合。将过去课后服务内容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课程化转变,系统化突出育人,突出五育并举、五育融合。课程化就是要提升课后服务的吸引力,落实五育并举。学校在课后服务的实施中,基于学生实际,设立了学习类、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生活类、实践类、创新类七大类课后服务课程,共计40余门次课程,如学习类的学习方法指导课、自主学习课、答疑课、辅导课、巩固课、提高课等;体育类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轮滑、田径、体质提升课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机会。

二是坚持规定课程与自选课程相结合。在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中,注重与学校的特色相结合。如北京市通州区第六中学是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和北京市田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对学生提出“2+1+N”课程选择要求,即“2”为篮球课、田径课作为每一名学生必选课程,“1”为一项艺术课程,“N”为学生可自主选择的课程,既体现了学校的特色,也满足了学生体育、艺术“2+1”的特长要求,以及学生多样化发展、个性化成长的需求。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问题导向即学生有什么需求,是兴趣爱好的,还是学业补救的,成绩提升的。目标导向即通过课后服务活动的参与要达到的目标,三个年级不尽一样。初一年级注重活动的广泛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二年级在面对学考的同时,培育特长;初三年级在巩固特长的基础上,全力备战中考。就拿课后服务的体质提升课来讲,初二年级有121人,初三年级有90人体重超标,分别占年级总人数的34.6%和26.5%,可谓问题严重,对学生的升学与将来生活都会带来极其不利影响。为此,学校高度关注,认真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召开展家长培训会,由医务室拟定健康食谱,体育组拟定运动处方,进行针对性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降低学生体重,提升身体运动机能,短期看收到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效。

四是坚持部门实施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学校在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细化落实。德育部门负责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生活类、实践类、创新类课程的组织与落实,有计划、有安排,具体到周、到日、到负责人,有评比检查的措施,确保了活动的质量。另外,在课程的设计、安排上,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如课间操所有学生练习一样,大课间、课后综合素质拓展类课程给班级及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满足了不同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教学部门重点负责学生学习类课程的落实,满足学生学业需求及成绩的提升要求,做好课后的答疑、辅导、巩固、提高工作。学校通过高水平、高质量地供给满足学生的学业需求,统筹师资、学生、时间、空间、内容、方式等的安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好的发展。

五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普及即面向全体开展的活动,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关注特长的培养,更注重个性化的需求,展现的是高水平。

六是坚持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学校现有的师资、提供的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及个性化需求,学校立足实际引进校外优质师资、课程,满足学生的需求。

七是坚持监督与评价相结合。学校“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课后服务过程管理与检查,建立学生、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的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课后服务的参考依据,促进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

八是坚持提供待遇与激励相结合。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合理的待遇补贴,并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情况纳入评优、评先、职评,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支持课后服务的局面。

优化资源供给,落实课程体系,实现减负提质

北京市门头沟区新桥路中学校长 谢国平

“双减”是中央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最终目标是建立起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解决教育供给侧结构问题,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北京市门头沟区新桥路中学在双减工作中,按照“课堂质量提升为主,减轻作业负担,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后服务为重点”的工作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强化校内教育主阵地作用,特别是通过课后服务,统筹优质资源,优化资源供给,减负提质,既满足全体学生的成长需要,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构建学校教育良好生态,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双减”筑基

“双减”工作关键在校内,校内质量主要在课堂。课堂作为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双减”背景下,我校以“心桥”教育课程体系为引领,以“问题解决—主体互动”学习方式变革为抓手,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基本单位,加强开展教学研究、课堂实践和展示交流,定期进行以校长牵头为主的课堂诊断,切实推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质量的双提升;将学科内容与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发地方资源,丰富学科活动形式和内容,促进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合作探究;,学生校内各时段学习效率,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际获得。

优化作业设计管理,为“双减”增肌

减轻作业负担是“双减”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学生和家长对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怀有极大期待,这对学校的作业设计与批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校将作业设计纳入学科教研体系中,开展“作业设计、实施与管理”专项研究,以研促改,以研提质。通过精准教研,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情学生的多层次、多模态的作业设计与指导形式;以年级为基本单位,班主任为核心,实施作业统筹管理,确保能在课堂完成的作业不布置到课外去做,能在学校完成的作业不留到家里做,每天课外作业总时间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所有学科教师布置的作业全批全改,使用激励性语言和个性化评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进一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常态化作业管理督导检查机制,教学管理中心、学科组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质量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优秀作业设计展示与交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作业从“设计—布置—管理—批改—检查—展示”闭环管理全优化,全提升。

丰富课后服务菜单,为“双减”赋能

作为推动“双减”落实的配套政策,课后服务是我校着力完善与实施的重点。首先,通过整体规划设计,构建“5+2+N”课后服务供给体系。每周五天,每天两个时段(第一时段固定为作业辅导与体育锻炼,第二时段为多类活动),学校统筹资源,提供包括作业辅导、体育锻炼、劳动教育、学科答疑、巩固拓展,以及航模、戏剧、皮影、舞蹈等综合素质拓展活动在内的N种课后服务项目集合菜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努力提高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在保证学生在校尽量完成作业,每天锻炼一小时基础上,坚持学科答疑、分层进行巩固拓展指导,满足不同学生和家长在课业上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坚持“五育并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传统文化,开展劳动项目,并积极发展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统筹校内外资源,将周边社区、文化中心、职业学校开发为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中心开发为校外课堂,设计课后服务管理平台,探索课后服务教师管理机制,充分优化资源供给,保障课后服务工作优质开展。

加强多方联动,为“双减”聚力

“人心齐,泰山移”。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家庭、社区,全员、全方位聚力,是“双减”工作扎实推进的重要力量。我校组建“双减”工作专班,全体教师分级、分组认真学习 “双减”相关文件,统一思想,形成“双减”攻坚凝聚力;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微信推送等线上线下多形式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并在作业、手机、睡眠、读物、体质管理等方面征求家长意见,取得信任,争得支持,形成减负提质协同力。

“双减”工作仍在路上!我们下一阶段将充分发挥党的引领作用,继续优化资源供给,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学生精彩绽放。

手抄报、绘画、表演……作业还可以这样做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徐向东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为落实北京市区教委关于落实“双减”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强化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落实好课后服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广泛关切,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时刻强调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严格要求,呈现有深度、有活力、开放性的优质课堂。

亚太继续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制度建设与团队建设的优势,通过组织主题鲜明、针对性与专业性较强的组内培训,着力落实集体备课的相关制度,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形成相对统一、成体系、可量化、易评价的标准。

“双减”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作业,本学期,亚太教学管理部门在包括作业数量、书写要求、评价要求、作业目的、不同层次学生预计完成时长等各项数据上狠抓落实,教学处及年级组共同审核,从源头控制作业的数量及质量。同时亚太也积极开展特色作业的设计,如作业的分层分类,在原有常规作业要求基础上,增加分层分类一项,明确分层依据、每个层次类别作业的目的、内容、具体要求、评价与反馈方式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再如鼓励教师加强对实践性、探究类、跨学科作业的创新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以多种形式,包括手抄报、绘画、表演、思维导图、手工、演讲等呈现学习成果。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响应国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号召,积极满足学生及家长需求,充分发挥场地条件及师资优势,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基础,建立弹性离校制度,努力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后学生接送困难的问题。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可自主选择的各种服务,供学生按需进行选择,既包括田径、篮球、武术、太极扇等体育活动,也有语、数、英学科的分层分类个性化辅导,文综的跨学科特色活动,理综学科的趣味实验及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课程。学生既可以选择以巩固完成当天作业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也可以选择拓展类的学科课程,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权。

以精求进,赋能成长

青岛市第五实验初中(青岛62中)刘文波

减轻学业负担,提升综合素养,建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双减”背景下青岛市第五实验初中(青岛62中)以精求进,做有温度的教育,培养学生“会微笑、会阅读、会运动、会欣赏、会学习”的“五大气质”,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优化课程建设、课堂生态,提质增效。成立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联盟,联盟成员每周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开展上课、听课、评课沙龙活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开展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课例研究,通过对活动设计、提问设计、作业设计、评价反馈设计的探讨,构建不同课型的高效教学模式。开展生涯教育系列课程,通过生涯人物故事汇、对话学长、生涯影随、计划导学等活动,激发学生发展的群体内部力量以及个体内在动机。开设篮球、趣味编程、心理沙游、数学探秘、书法、啦啦操、科技等20余门多彩课程,配套完善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个性成长需求。

优化作业管理,菜单式、多样化作业设计,减负增能。学科作业高质适量,构建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作业审核机制,提前确定每周学科作业内容;构建以年级组为单位的作业协商机制,把控每日各科作业总量。学科作业菜单体现层次性、探究性、实践性,根据学生个人情况灵活匹配作业数量与难度;重视对知识的梳理、整合和运用,通过手抄报、思维导图、生活实践等多种形式呈现作业成果。确立“良好习惯”、“温暖他人”、“创美生活”三级劳动菜单,开辟校园“种植园”,开展“培育、采摘、售卖、建立公益基金”系列活动,通过家庭、校园和社会劳动培养多种能力和责任意识。在体育老师指导下,制定班级和个人个性化运动菜单,满足每天校内运动一小时的基础上,鼓励课后多彩运动,增强体质,磨练意志。

优化系统环境,给养学生发展。做有温度的教育,缔造和美校园、温雅教室;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和系列活动建设和谐进取的教师团队,造就幸福教师,优化学生成长的“校园土壤”。通过智慧家长课程,进行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生涯教育培训,引导家长减轻焦虑,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和科学的教育观;开设融情亲子课程,七八九年级分别进行“让爱住我家”、“牵手”、“听我说谢谢你”主题亲子活动,提升亲子沟通质量,融洽家庭氛围,优化学生成长的“家庭土壤”,为发展全面赋能。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