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双减工作 > 河南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 第二期:“双减”后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河南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 第二期:“双减”后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1年12月15日 16:09:28 访问量:6993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a4d5eb216b8aa2f578bc77da01172a11.jpg

主办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639554717(1).png

河南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 期:“双减”后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第二讲

主题:“双减”后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主讲:杨 雄(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原所长)

内容如下

各位家长,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关于双减政策出台背景下,如何使我们家庭教育焦虑?我呢,谈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这次双减政策的出台?这里面我谈两个方面的想法,第一就是双减到底要减什么加什么。第二点我想也和各位家长老师来剖析一下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家长到底在焦虑什么。大家知道7月15号中央出台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所谓的双减政策。

那么双减政策出台的本意是什么?我个人理解双减政策不是国家要改变什么,而是要回归到我们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所以双减不是改变,它是回归,让学校教育回归本位,让我们的家庭教育回归生活,这是一个大逻辑。

有人说这个教育不就是分数考试就是筛选嘛,我说教育不是筛选,教育是育人不是育分,这就是我们的共和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健康的孩子,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我们的教育要回到原来的本位上,所以有些家长说教育是筛选,教育是升学,这种理解是有偏差的。

我要强调义务教育不是筛选,义务教育是让每一个儿童全面的健康的成长,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我个人对双减回归教育本位的一个原则。

第二,家庭教育在双减背景下怎么回归生活呢?有人说双减以后家庭就更重要了,在我看来,即便不是双减,在我们信息化时代,在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至少与学校教育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是生活教育。当然这个生活教育是一个广义的生活教育,他就是要养成教育,他就要使得孩子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进入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然后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掌握一门生存的技巧,能够适应社会,尊重生命。

所以家庭教育广义的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区别在于学校教育是系统化的,这个是面广量大的,按照统一的大纲完成我们的培养的目标,它是以系统的知识传授,当然育人也很重要啊,他也必须要五育并举,但是他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要素组织起来的这种正规教育。

那么家庭教育是应该是非正规教育,是私人领域的教育,是每家人家内部的,特别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有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教育养成,所以它主要的任务是生活教育,这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双减背景下各自的分工与功能。

第二,双减政策出来以后,我们减什么?就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减轻家庭的养育焦虑,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双减不是一减了之,双减也不是家长就完全躺平,用我的理解双减就是有些方面要减,有些方面要加,而家长不能再鸡娃,但是也不能完全躺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双减是减轻了我们的家长在刷题抓升学考试方面的这种焦虑,但是对于养成教育,对孩子的五育并举,做人方面实际上是增加了任务,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魅力。

所以我经常说家庭教育方面减的过程中,有些方面是要加,有些要降维,有些还要升维,比如说让孩子大量空出来的时间,怎么走向社会,树立劳动观念,培养他孝敬父母、感恩社会、敬畏天地的意识,如何学会生活管理风险管理,提升我们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他的心理弹性。

现在孩子有时候抓功课心理很脆弱,遇到挫折往往就无法应对,所以这方面要提升他的生命教育的质量,这就是在双减背景下,减的同时我们家长应该加的东西。

那么第三呢,双减之后,我们有些家长还以为这是一个短期的安排,可能过一年半载,该干嘛就干嘛,该补课还是补课,还是存在的某种侥幸心理,甚至有误读,因为考试还在,中考高考在你减什么,那我觉得就是你对形势认识是不够到位的。

所以我在这里特别要总结一下,就从大的逻辑来说,双减之后学校教育就要抓立德树人,要提倡五育并举,光是育分,还有育人,德智体美劳,要全面的平衡的发展。小逻辑这对家庭教育而言,我们家长就是要减轻内卷减轻焦虑,同时要增加对孩子的生活教育。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双减绝对不是短期的安排,家长必须认清实际,这个事实和形式要更多的执念与长期主义的这种价值的导向。这就是我要谈的关于双减减什么的问题。

第二点,在三孩和减背景下,我们做了调查,有一部分家长比较开心,有一部分家长可能更加焦虑,更多的家长在观望,我们做过调查,要分析一下当前我们大中城市的家长到底在焦虑什么,我们怎么在家庭教育方面进行指导和引导?

这方面我从社会学方面和心理学方面做一些分析,为什么双减背景下一部分家长焦虑,一部分家长仍然在焦虑,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如果把东西方做个比较,对文化心理做个比较,从儿童发展自我比较,如果西方说的是儿童独立的自我,那么东方式的家庭是依赖性的自我。

尽管现在的70后80后的家长也非常尊重孩子自我个性的成长,但是母子关系、亲子关系还是存在着一种血缘的依赖。

西方的家长认为孩子就是孩子,我就是我,他们从小培养孩子真正的意义上的独立的自我发展的一个人格,我们一方面要让他放飞,一方面在后面还有一根绳子牵着,特别是母亲总是在血缘上、在文化心理上把孩子作为一种私有财产,这个依赖很大,所以这就导致中国的家庭中,母亲特别容易焦虑,这是儿童心理学上的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我在其他场合也曾经说到了,中国家长有一种浓厚的名校情结,双减背景下可能更多的家长可以接受孩子读了大学以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大部分家长其实已经能接受这个了,因为我们大部分还是普通人,99%的人都是普通人嘛。但是他们不太能够接受不让孩子读大学,这是我经过调研的结论,中国的大部分家长还是有高考情结,有名校情结,尤其还不能上一般的大专院校,要上北清、上名牌学校,他有很强烈的一种高考情结,金榜题名的这种文化烙印。

中国人不是有四个 Top状态吗?其中一个就是金榜题名时,所以传统的科举对现在的家长还是有浓重的心理烙印,不管怎么样,都要把孩子送进大学。但在双减背景下,特别是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伴随着我们共和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越来越多,总量上尽管是短缺的,因为我们有14亿人口,改革开放以来大概有2.6亿多大学生,跟美国差不多了,今年可能反超美国的大学生总量,这是总量已经齐平,但是从人均来说,中国的大学生还是比美国要少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所以考进大学还是我们每个家庭的梦,一个理想的梦,可能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涯规划的设计。

但是在发达地区可能有大学生结构性的过剩现象,这种名校情结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可能还会出现一些调整,我了解现在的孩子并不是人人都愿意读大学,随着GDP提高以后,可能将来和北欧和欧美一样,也就是50%的青少年如果你不陪他,他不一定想读大学,他可能更愿意去学门技术,进入这一行业早一点工作,同样可以拿到很高的薪水。

我们说高级的蓝领工人,可能比一个普通的白领工人收入更高。我们家长认识到未来的社会开放竞争以后,任何一个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我这里说到教育是一个美丽的风险,说明了在教育投资上,我们家长更加理性,它是一道充满风险的美丽的风景。

培养孩子未来发展更需要理性的选择,更要听听孩子的心声。家长交流第三点,更多家长是间歇性的关注,间断性的关注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没有宏观的视野,就像对双减未来的一个不确定的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用确定性的价值观去理解中央的政策,这方面的家长还是缺乏专业的辅导,所以不够自信,会迷茫,双减下也会迷茫。这个是我需要讲的第三点焦虑。

第四点焦虑是社会变化太快,我们的孩子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了,家长的知识还停在自己的观念地图内,其实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后喻时代,很多孩子由于互联网时代,他从小接受的互联网信息比你多得多,所以孩子很多想法家长反而不能接受,所以这个往往会引起家庭教育的冲突。

家庭教育是个双螺旋的结构,孩子和父母他互相在影响,互相在激励成长,如果正向的话,如果指导得利,你和孩子够朋友做朋友,和孩子的平等的沟通,那么孩子也会听你互相的学习,互相的影响,正向的发展,如果你是很拧巴可能面临更多的家庭冲突,孩子就会反叛,因为你不能代表权威。

话题:双减背景下,我们怎么认识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大的这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逻辑。

话题二:进入VUCA社会不确定社会以后,家长如何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和发展规划。

话题三: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变化的快,发展的快,过时的也快,所以我们大人应该去除精英认知的偏差,应该允许孩子自己自我选择,允许孩子试错,坚持这样的一种家庭教育理念 ,因为现在社会飞速的变化,所以VUCA社会就是英文的第一个字母,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正如我们总书记说的,社会面临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发展充满了机会,但是也充满了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我们进入一个知识后移的时代,知识有用和没用,什么是有用知识,什么是无用知识,几乎是相对的。你考进大学选专业觉得知识很有用,往往大学毕业已经面临AI失业,就人工智能替代了它,技术的更迭,技术的迭代这是大部分工作10年以后可能就要被机器所替代。在知识后移的社会中怎么培养孩子一种确定性的能力,对他的价值观,他的创新,他的克服困难的能力,他的心理弹性,他的内驱力,他的风险的管理,社商、情商、逆商等等,这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AI时代在双减以后家长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必须要去除我们传统高考的模式,认为我过去高考成功,你现在还是要follow我,按照我的发展思路就高考这样去拼命的考试去这个升学,但是现在孩子可能他的心智它的发展的线路可能会和你父母想法不一样,所以这一点我们家长一定要克服自己的传统精英的认知偏差。所谓的 EICD倾向就是把高考看得太严重,把一个学位看得过重,可能未来的孩子可能有不断的选择,他有很多的可能性,这个不是一锤子买卖,你高考分数高了,你就觉得你为了命运,所以就无法一个文凭就无法决定未来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VUCA社会中间,在一个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怎么办?

1.建议家长用培养孩子确定性的能力来应对他VUCA确信的过程,要允许孩子试错,从孩子的潜能兴趣去培养孩子对个人行为能力的负责。

2.要让更多的孩子到广大的中国的农村西部去走,体会到我们国家的文化历史发展的不平衡,能够有开放的视野来应对未来生涯的一种无限可能性。

3双减以后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怎么做到有机的配合、有效的协同育人?

第一,家校社必须各司其位,各有分工。 

第二,走出教育的内卷,走出全民的囚徒困境,家长、老师、整个社会一定要在观念和认知上要纠偏,就回到生活,回到教育本位,回到家校社协同育人。我们教育的囚徒困境就是把好端端的一个人生的一个正常的孩子发展过程,把它压缩到一场一个加时赛,一个抢跑道的锦标赛,其实人生就是个马拉松,不能用短跑的比赛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的生命周期的成长去对待人生,那么这样一定会导致内疚和焦虑,一定会导致鸡娃,一定会导致很多人躺平,这也就是说你补课对部分家庭也可能提高了分数,但是如果全部家庭每个孩子都去补课,就只能提高你的分数线,那就是剧场效应,所以全民焦虑,教育失衡,人才畸形,这种三输的局面就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囚徒困境。双减就要打破这种囚徒困境,使得我们教育回归正常,让孩子能够自由的幸福的成长。

第三,家长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在双减背景下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克服隐性失陪,也要加强对孩子的边界意识的培养,又要进行三的训练,特别要加强对孩子心理弹性的这种训练,使得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

第四,AI时代,家长帮助孩子掌握方法,远比掌握信息和知识本身来的重要。

(1)学校教育要提倡有效学习,不要为了刷分,重复的去做那些无效劳动,长期的强度的刷分刷题,最后反而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反而会导致厌学,反而会使心理学说是习得性无助。孩子就厌倦了,他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创新的一种追求。

(2)人脑不要和电脑去竞争,高科技时代,我们很多的知识可以让电脑来承担。提倡ACE的学习策略,就是审美共情和创新的策略。放空以后大脑可以学更多的思想,除了下载知识以外,我们可以迁移知识,整合知识来综合应用知识,还要进行社会的实践。

(3)学习的方法论,在知识爆炸在知识后移时代,远比掌握信息本身更容易。因为大量的碎片化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加工,一股脑的塞在儿童的大脑里,只会加重我们儿童大脑的负担,并不能构建起帮助我们孩子构建出一个自己的系统的知识的体系。

由于时间关系那么今天我的,讲座就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