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课改 > “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是教学的基本逻辑之一

“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是教学的基本逻辑之一

2024年05月08日 08:25:21 访问量:80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建南星空\1.jpg

在教学的基本逻辑之一应该是“教-学-评”一致性。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教与学的评价要保持一致。这一逻辑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评价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协调。有效的教学不仅包括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创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以及评估学习的进度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当相互呼应、相互促进。教师的教应当是有针对性的,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讨论的是指封闭的教学环境中的“教学的基本逻辑”。约翰·比格斯他们在《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中说:“我们感兴趣的是封闭性的学习。这样做并非否定开放式经验的重要,而是认为每一种经验都有其开放性和封闭性。专注于学习的封闭性可以便于对学习的质的方面进行标准参照性的评价。此外,研究表明这种评价可被视为形成性评价,它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表现与能否符合预期标准对教学来说是重要且符合逻辑的。”

我之所以认为“教-学-评”一致性是教学的基本逻辑之一,除了因为受到比格斯他们上述观点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在我的认知里“教”是指教师对知识、技能、价值观等进行系统地传授和讲解,教师的教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学”是指学生在“教”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理解和探究,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来巩固所学内容,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会经过两次信息转换,第一次从教到学,是信息的人际转换;第二次从学到学会,即信息的自我转换。“评”是指对教与学的状况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教与学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与改善。这当中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自我(相互)反馈与评价的信息的收集与反馈。以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如果“教-学-评”不一致,会导致信息传递失真,影响教学效果。比如说,如果教师传达的知识点与作业或检测中的要求不一致,就会让学生产生疑惑和困惑;如果教师提供的反馈评价标准与学生的行为表现不一致,就会让学生感到不公平。因此,“教-学-评”一致性可要求可以促进信息顺畅传递,并且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与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教学立场看,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体系。他们应该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要进入这样的境界,教师的教设计与教学实施就要建立在一定的专业水平上。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科目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相对完备的行动系统知识。“科目知识包括需要呈现具体的内容信息。行动系统知识则指计划上课、决定进度、清楚解释材料和对不同学生做出不同反应的技能技巧。”具体地说,科目知识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内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方法。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该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科目知识,能够准确地呈现具体的内容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行动系统知识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所需要的技能和策略。教师需要从科目知识要求出发,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科目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和思维方式。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建南星空\2.png

《教学是如何发生的:关于教学与教师效能的开创性研究及其实践意义》中说:“教学内容(教什么)和教学方法(怎么教)是教师的理解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专家教师对其所教授的领域(学科)、教学的复杂性(教学法)以及学习者如何学习(人类认知)都有深刻的概念性认识并掌握相应的技能。”理解学科知识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专业的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并掌握自己所教授的领域的知识和概念。否则难以准确地传递知识,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索。教学的复杂性意味着教师需要了解并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理解人类认知和学习过程也是专业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建南星空\3.png

具备专业精神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需求应该是教学的主导因素。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能力和学习差异,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教学目标和课程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来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了解他们的背景、兴趣、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唯有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中还应该根据具体的学习进程与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反馈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和尊重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个人努力与团队和合作下完成挑战性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相互呼应、相互促进。教师的教应当是有针对性的,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要与教师的教保持一致。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体系。他们应该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评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个性化地对待每个学生,为他们掌握科目知识,提升学习技能和思维品质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保持一致,学生的学才能与教师的教保持一致,才能够实现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要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保持一致,那就要有贯穿于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馈,也就是教与学的评价与反馈必须与教和学保持一致。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诊断功能、鉴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诊断功能主要是对教学进行的成效、问题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鉴定功能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等进行某种价值判断;导向功能是在诊断与评判的基础上引导被评价者朝着预定的、理想的目标努力;激励功能则主要是在反馈评价中坚持鼓励进步,激发和维持被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和潜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节功能为的是使被评价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明确自己的学习进程及下一步如何改善策略与方法,使学习更具成效。

“对于教师职业来说,‘诊断师’的角色意味着教师需要能够从一系列证据中确定学生下一步准备学习什么,以及最好地培养这种学习。”作为诊断师,教师需要持续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帮助更多的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学习潜力。这个角色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反思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循证教学专业要求所有从业者通过使用证据来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的进步,从而诊断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适当的基于研究的干预措施,并持续评估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一证据需要从测试和作业信息,以及倾听学生关于他们参与和成功学习的信念的声音中进行三角分析。”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学得如何需要证据来支撑。这证据主要来自检测、作业和学生的声音,将这些来源中的证据三角化,可以获得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整体进步的全面理解。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来源中的证据,教师可以获得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整体进步的全面理解。教师需要根据评估结果来设计和实施适当的基于研究的干预措施,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评估结果显示某些学生在某个特定的知识点上有困难,教师可以针对这个知识点提供额外的教学支持或资源,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作为“诊断师”的教师应该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结果,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如果教师发现某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影响,教师可以继续使用并进一步改进这种方法。相反,如果教师发现某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则需要尝试其他教学方法或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作为“诊断师”的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及同伴的学习进行即时的评估,并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困难和问题,以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馈,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与教学目标

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业务,而分类法正是在这样的实践领域中发挥最大效用。要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就要掌握一点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基本知识,譬如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以及比格斯SOLO分类理论等。分类法是教师的实用工具。通过划分流程,对其进行排序和系统化,它可以使教师的工作更为轻松,为他们提供一个用来规划教学、学习和评估的有力工具。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由简单到复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将情意领域教育目标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形成品格六个层次;将动作技能领域分为感知、准备状态、引导反应、机械化、复杂的外在反应、适应和独创七个层次。比格斯的SOLO分类理论将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五个层次。了解这些分类法可以指导教师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及适合不同层次目标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在不同认知层次上的学习和发展。譬如,我在执教小学五年级(上)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部分时就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法设计了以下六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六个不同层次的目标依次推进,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在学生具体的学习中进行全面的观察,系统的分析,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引导学生积极应对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性任务,对照不同层次的目标一步一步地进阶,看到自己的学习进步。

《教学是如何发生的:关于教学与教师效能的开创性研究及其实践意义》一书中说:“约翰·比格斯(John Biggs)在1996年启用‘建构一致性’(constructive alignment)一词来描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问题。”“建构一致性本质上就是基于三步走的系统化教学法:(1)要求学生达成的预设的教学目标或预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之前已经做出规定;(2)选择的教学方法非常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学习结果的达成;(3)设计的评估方法可以稳定地判断教学方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或预期学习结果。图7.1诠释了建构一致性的概念。这与‘应试教育’并无关联,而是确保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活动以及教学评估和学生应该知道与能够做的事情保持一致。”

我以为上面这张图很好地诠释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内涵。首先,预设的教学目标或预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之前的规定非常关键。这样做可以确保教师清楚地知道他们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并根据不同类型(学习水平)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其次,在教学实施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实现教学目标或学习结果的达成至关重要。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有效的评估方法可以精准地判断教学方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或预期学习结果。评估既可以是形成性的,也可以是总结性的,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做出调整和改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上图清晰地展示了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该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紧密结合,确保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教-学-评”一致性逻辑要求教师充分理解具体学科的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目标要求及质量标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照这些目标要求和质量标准将其转化为具体单元(章节)的目标任务,再将这些目标任务分解到具体的课时与教学环节上。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教学进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将目标要求落实到位,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其间有一个重要策略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各自的学习目的与成功标准,在学习进程中对照学习目的与成功标准纠正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的,接近一个一个的成功标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照标准自我(相互)反馈与评价,并且要在学生的自我(相互)反馈与评价基础上做出及时的,有针对性、启发性的反馈以帮助学生慢慢接近成功标准。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各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和准备来实现。 在反馈评价上要采用更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方式,进行差异化帮助和指导,如作品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

与“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逻辑相关的,还有教学的逻辑起点与归宿的问题,以语文教学为例,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它的教学起点在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归宿则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在交流、表达和沟通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语文反映了人类语言文化的本质,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修养和人文关怀也有积极作用。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可以这么说,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学科。

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课堂上必须将评价反馈贯穿于从教学目标确定到教学目标实现的全过程中。我的观点是从教的立场看目标即追寻的结果;从学的立场看成功标准(学习结果)即学习者努力的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不断提醒和鼓励学习者对照预期的学习目标,评估判断自己或同伴的学习状况,评判各自的达标情况,分析各自与成功标准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探讨朝着成功目标努力的策略与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不仅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了解教与学的效果,调整教与学的策略与方法甚至目标,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学习困难,以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学习者的自我或相互间的评价与反馈则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各自的学习进程及达标程度,明白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养成取长补短,互学互助的良好习惯。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学习任务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都需要依靠对学生后(也可以理解为前测)了解他们的“已知已会”与课标、教材规定的“应知应会”之间的差距,并在将评价反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为调整教与学的策略与方法甚至目标提供依据,如此,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才有可能得以实施;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一定程度地实现当堂进阶。

“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与“成功标准”

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学生的“成功标准”教学目标的分解为学生的“成功标准”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要求的基本教学策略,这一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新西兰教育学者哈蒂在《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教师版)》中说:“了解并与学生分享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是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的强有力方式。一旦学生清楚了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他们就更有可能朝着掌握成功标准的方向不断向前,更有可能了解他们在通往成功的学习轨迹上的确切位置,更有可能学会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方法。”要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我们不仅要在教师的立场上设定教学目标,更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帮助学生设定自己的学习目的,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照目标判断自己的达标情况,也就是自己在哪些方面获得了成功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通过分享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当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和成功的标准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学习,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将会带来具体的成果。这种明确的学习目标将给予学生一种指导和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学习过程并取得成功。如前所说的我执教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做这样一个简单地处理一下,以“成功标准”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对照“成功标准”进行自我评估、相互评估。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建南星空\4.png

前面说到比格斯将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五个层次。以高中数学函数图像为例,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可能分别是这样的(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在不同学习进程中的学习状况):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建南星空\5.png

引导和要求学生分享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当学生了解他们需要达到的标准时,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判断自己在哪些方面已经达到了标准,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这种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分享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并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这样的做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也将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追求成功。

下面是我在给一批高一的学生上《乡土中国》时组织他们讨论分享时共同商量设定的“成功标准”: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建南星空\6.png

我们必须认识到,让学生自己去制定“成功标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指导学生设定自己的学习目的与成功标准,就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搭建支架,我以为重要的一步就是我们能够根据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对照学习目标编制成功标准才有可能指导学生去设定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下面是我在执教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中《春》这篇课文时与学生商量设定的关于《春》的主旨及写作特点的理解以及如何阅读同类文章的“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建南星空\7.png

哈蒂所说:“就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来说,有很多概念与其相关,例如,设定目标、抱有高期望(不管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帮助学生设定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设定个人最佳目标、确保学习目的和成功标准对所有学生具有足够的挑战性,等等。”

通过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学生的“成功标准”,教师可以更具体地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方法。教师需要从整体目标出发,逐步细化为学生可以理解和实现的具体目标。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背景知识、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有深入地了解。通过分解目标,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差距,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学生的“成功标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是否达到每个具体目标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这种评估方式更具体、客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当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并且看到自己逐步实现这些目标的进展时,他们会更加有动力去学习和努力实现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学生的“成功标准”,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最后我想说的是,今天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的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人工智能技术为即时反馈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捷,然而,教师仍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何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来解读和应用人工智能助手的建议对教师而言考验的不仅是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水平,更是教师对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学生需求的准确把握的智慧。美国教育技术和创造性教学倡导者马特·米勒在《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教学:从作业设计、个性化学习到创新评价方法》一书中说:“我们知道,有效反馈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及时。在过去,学生交上传统的纸质作业,必须等到老师打完分并将其返回后,才能看到反馈。许多教育技术工具让我们能够更快地向学生反馈——无论是自动化的还是通过与老师或同学的直接交流。”“人工智能助手可以成为反馈的另一个来源。在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后,他们可以将其复制、粘贴到与人工智能助手互动的对话框中,并向它提问:如何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曾把我的一篇博客文章复制到ChatGPT中,并简单地询问它我要如何改进这篇文章。它给了我5个建议,包括过渡短语,增加更多的例子,把它分成更短的段落(最好现在就开始一个新的段落……)等。”“不过,人情味在这件事情上显得格外重要。反馈一定要取决于学生的情况,要基于他们学过的写作知识来决定是否提议他们实施这些建议,以及如何实施它们。此外,教师会想要权衡人工智能助手给出的建议是否适合课堂和学生的写作。”“如果你有一个标准说明,在将学生作业复制上传给人工智能助手之前,先将这个标准提交给人工智能,并要求它依据该标准为学生提供反馈。”

如果我们要借助人工智能助手批改一篇文章时,必须先将作业质量标准提交给人工智能助手,并要求它依据该标准提供反馈,并提出个性化的修改建议。即便如此,教师也需要权衡人工智能助手给出的建议是否适合具体的学生。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仍然是评估学生作业和提供有效反馈的关键。要使人工智能助手更好地服务教学,教师需要联系具体的教学实际与开发者交流,提供反馈和建议,以帮助改进人工智能助手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