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南课改 > 马永钦:对教改热需冷思考

马永钦:对教改热需冷思考

2014年05月30日 08:43:37 访问量:466

随着教改的深入,各地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地方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不足,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流于形式。比如,一些课堂的活跃仅仅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混乱,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一些课堂教学评价过多关注表象的东西,偏离了评价的本真与宗旨。课堂教学手段僵化,过多地依赖多媒体,不再考虑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不考虑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和教师都成了多媒体的俘虏。为使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教师在一些方面应当进行理性而深入的思考。

不要盲目赶时髦

经过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应该有一些必要的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喜欢学习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习轻松了。提高了教师的工作幸福指数,让教师少了一点加班,多了一点休闲。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也包括考试成绩在内。课堂教学改革其实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探索,一种追求,没有现成的路子,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样板。只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研究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规律,使教学健康、稳步、持久、高效地开展下去。教改不是搞出几个+的简单公式,也不是提炼几个A步B环节的短语,就万事大吉了。课堂教学改革不能搞大跃进,吃大力丸,喝大胆汤,玩大手笔,吹大泡沫。

不能片面夸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完全弄懂课程知识和技能,可以完全解答难题和疑问,每个学生都可以自学成才。有人甚至认为任何科目都简单好学,任何高难度的中考题奥赛题学生都可以迎刃而解,不需要教师的讲析教授,只要教师多讲一点儿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失败和耻辱。如果这套假设属实,那么全国早该取消学校,发放教材给学生在家自学就行了。

一些学校主张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30分钟或展示30分钟,教师讲述不准超过15分钟,把教师的时间挤到了少得可怜的程度,更有甚者教师不用讲了,真正靠边站了。这不仅取消了教师的权利和责任,更剥夺了学生通过听来学习的权利。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恐怕不是让孩子来自学的,更不是让孩子来讲课的。一些较高学段的内容大部分是学生自学难以弄懂的,换个角度看,我们成年人有几个是凭自学考上大学的?又有几个是自学成才的?那么中小学凭什么强迫学生自学,教师凭什么不讲,反而让优等生来讲呢?从某个角度说,教师的不教是对学生的最大不尊重,是对工作的懈怠和不作为。

不应满足于形式上合作探究

当下许多教室四面墙上的黑板上,全是几个小老师的涂鸦。全班学生被分为七八个学习小组,美其名曰合作探究。小组学生自由读书、自由讨论,可以随时跑到黑板前讲课。满教室乱跑乱讲,七嘴八舌,东倒西歪,真是活动起来了,像超市和农贸市场一样。这种课堂活跃完全是学生的肢体活动,缺乏思维活动。一些优等生讲课也只是囫囵吞枣,啰嗦重复,浪费时间,由此造成了一些学生不能专心地听讲。在吵闹嘈杂的课堂上,学生也难以独立思考。这种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优等生对课程知识也不过只有些粗浅理解,分组围坐、合作探究成了少数优等生的喜剧表演。 

课改没有固定的模式

我国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课改必然是一种扬弃,课改既不能为了而破除一切,为而求新求异;也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传统和实际。课改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我们学习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而不能照搬他们的课堂结构,我们借鉴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合作、小组学习的精髓,而不能简单地去复制。顾明远先生说:新课程标准无论用什么语言、什么方式表达,但是核心没有变,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改革无论怎样改,学生学会了,能力提高了,就是成功的课改。所以怎样改,我们一定要从本学校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根据校情推进课改。

成功的教学模式有强烈的局限性。教学模式是特定人物、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每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运用的教学手段各不相同,社会的局部环境各不相同,学生的家庭环境、学生的素质等情况更是不相同。因此,机械套用别人的模式不一定灵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如果盲目效仿、机械套用,教学效果也许会适得其反,结出的或许是苦涩的果实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