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世界 > 为什么有些孩子再怎么努力也学不好数学?

为什么有些孩子再怎么努力也学不好数学?

2020年05月28日 16:15:20 访问量:809

数学是一门让全国人民操碎了心的学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天爷似乎把孩子悄悄分成了两波:

一波学习数学几乎不费力气;

另一波再怎么费劲,就是学不明白数学。

有些孩子明明小学成绩还不错,到了初一,一接触到抽象的代数就不行了;也有孩子,初中数学还不错,到了高中,成绩就一蹶不振。

这时候,各路大仙就来分析原因了。

有人说不努力,

有人说方法不对,

有人说就是笨,

还有人说老师教得不行……

这些说法似乎都不能说是错的。

按照大仙们的指点,有些孩子奋起直追,数学成绩还真的越来越好。也有的孩子什么昂贵的补习班、家教老师、练习册都折腾了一圈,折腾到高考,数学成绩还是没起色。

数学成绩就像命,不信不行。

****

数学是门玄学

数学是门玄学。玄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语数外中,数学成绩提升的空间貌似最大,可是又最不受人左右。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数学老师总说这样一句话:你们要好好做数学。语文、英语你是什么水平,就考出来多少分,而且大家差得不多。主要差在数学上。

在考研中,考生们也往往把黄金的时间留给了复习数学,而学习政治、英语更多地是在维持水平。

这说明,在大家的观念里,数学相比较其它学科,成绩变动更大、可塑性更强。可是,努力学数学,成绩就真的能提高吗?

不是的。数学远远没有语文、英语受控制。英语多背单词、多读多听,成绩就能缓慢提高,至少不会变差。语文也差不多。数学却不一样。题做太多、太用功,反倒会把孩子学傻了,成绩越来越差。

****

第二,数学既强调天赋,又强调努力。

我们常听到两句貌似矛盾的话:

一句是数学靠的是天赋

另一句是数学是练出来的

数学可能是最看天分的学科,也可能是最强调做题、练习的学科。

所以,当一个孩子数学不好的时候,他自己也会陷入迷茫——我究竟是脑子不行还是不够努力?

数学看天赋吗?

有数学天赋这种东西吗?当然。

如果一个人怀疑没有数学天赋,觉得学不好数学就是方法不对、不够努力,那么,去有北大疯人院之称的北大数学系待上几天,他就会彻底低头。

人家扫一眼就会的题目,你看答案都看不懂;人家天天打游戏都能考满分,你天天学习也可能挂科。在大神面前,高考状元和普通人都是人。

那里流传着一句话:进来后才发现,人和人的差别其实比人和畜生的差别还要大。

****

每个人学数学都有天花板,这个天花板主要是由天赋决定的。

拿我来说,虽然我高考数学考了149,然而小学的时候我就能明显的感觉到,数论和组合是我的天花板。我能努努力看懂答案,能偶尔做对两题,但是无法游刃有余地学懂它。

所以说,有没有数学天赋,倒是没什么好争论的。重要的是,我们口口声声说的数学天赋到底是什么?

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把数学天赋等同于智商高聪明这种说法显然过于简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孩子计算不错,立体几何就不行;有些几何不错,代数就不行。如果有数学天赋,那么几何和代数显然与不同种类的的天赋有关。

****

实际上,神经科学家发现,有5个不同的认知系统控制着数学思维。

第一个系统叫做小确数认知,也就是认识123等小的准确数。

第二个系统叫做大估数认知,也就是能通过估计,区分100200这种较大的数。

第三个系统叫做数字语言,也就是用数学符号描述东西。

最后两个系统是空间和地理位置能力,也就是空间想象能力和相对位置的记忆。

所以说,当我们说数学天赋”“数学思维的时候,是把几样东西一概而论了。

数学学不好

不一定是数学不好

数学成绩不好,就是上面五种思维方式出了问题吗?也不是。因为,数学考查的不仅仅是数学。

就拿小学生最头痛的应用题举个例子。

要想做好应用题,首先得看明白题,这是阅读理解能力。把题目信息梳理清楚,靠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能列出算式,设计了路径解决问题,考查的可能是问题求解、统筹的能力。最后,光列出算式还不行,还得算对答案,这考查的是计算能力。

如果一种方法解不出来,孩子还得不慌不乱,尝试不同的方法。不能想着一下子就能做出来,而是要允许自己尝试、允许失败。这考查的就是心理素质了。

有些孩子一道题没做出来,后面心态就崩了。有些孩子懂得取舍,放弃不会的,拿到可以拿的分。我觉得这考查的甚至不是智力,而是智慧,一种做人的智慧。

****

应用题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当然是因为它和生活应用紧密关联。虽然现在有些应用题已经进化得过于变态,可是最初,应用题就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小商贩、工程师、运动员、园丁平时会遇到的问题。

只具有所谓的智商、数学思维是做不好应用题的,就像只懂数学,也不一定能生活得好一样。

应用题是对人的能力、情感一种全面、综合的考查。

翻看小学数学的知识大纲,我发现小学数学无外乎两种内容,一种是计算能力,主要是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另一种是常识性知识,包括钟表、货币、度量、方位、图形等等。

这些数学可以称得上是生活中的数学,它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的是孩子接受了小学教育后能够生存。

****

因此,生活是学习数学的第一间教室,其次才是课堂。

所以说,当孩子做不好应用题的时候,大可以不要把原因归为数学能力上,进而让他做数学题、上数学课。而是想一想,孩子是不是缺了些生活?

是不是不常与各种人交流,难以理解题意?是不是缺少各种各样的生活实践,导致不太理解问题的情境?是不是被保护的太好,没有在生活中解决过问题,导致解答复杂的应用题时,遇到挫折便手足无措?

说到这,就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吧。

刚上小学,我的数学成绩也不好,经常粗心算错。后来,妈妈开了一间书报亭,我就经常帮妈妈卖东西。卖东西的时候,要听顾客的需求,货不能拿错,账不能算错,钱不能找错。

有时候拿着货、算着账,顾客又要把这样东西换成下一样。还有的时候,几个顾客同时买东西,就需要一边笑嘻嘻地请一位顾客耐心等待,一边给另一位顾客拿东西、找钱。

****

说的高大上一点,这段经历培养了我什么能力呢?

记住价格锻炼了记忆力,

找货培养了相对位置记忆能力,

算账训练了计算能力,

与顾客交流锻炼了理解与表达能力,

忙的时候还考察了多线程工作的能力。

今天,我们把孩子需要掌握的能力都拆解开来,听上去显得很高大上。讲到底,这都是些非常朴素的能力,在生活中就能一股脑都锻炼了。

如何进行数学启蒙?

前面说了,小学数学其实就是生活中的数学。因此,给孩子启蒙数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孩子不能只在书桌前解决问题,他应该多和社区中做着不同职业的人接触,有机会也要体验不同人的生活,把数学用起来。套用一句流行的、高大上的话,就是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不过,光有生活当然是不够的。因为应试教育竞争激烈,小学的很多题目,已经超越了其生活基础,变成了一种模式,一种套路。

没见过,想要自己想出来是很难的。因此,孩子还需要见识各种各样的题目,接触不同题型,这是没办法的。

生活实践,加上广泛做题,是我推荐的数学学习的方法。

****

由于篇幅所限,关于数学的每个方面该如何启蒙,用什么材料,就不一一细谈了。类似的文章、资源也很多。我只谈谈在使用这些资源时,应当避免什么误区。

前面说到,小学数学是一种生活中的数学。而生活包含了非常丰富的面向——不仅有能力、方法、技巧,还有心态、毅力。

因此,我们要避免的误区,就是用一种简化的心态看待数学,进行数学启蒙。

什么叫用简化的心态看待数学呢?

比如说,如果我们觉得学数学就是要努力,就会忽视技巧和孩子的心态,搞题海战术。这可能导致孩子不带脑子做题,效率极低,或者心态崩塌。

比如说,如果我们觉得,数学就是技巧,那么我们就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所谓名师传授独门技巧的班。结果,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实践这些技巧,而且这些技巧根本不是孩子琢磨出来的,没有根基。所以,学了太多技巧的孩子就像吃了太多补品的人,消化不了。

而且,他们会把数学看成一个巧活儿,遇到难题不愿意思考,而是想着套用些稀奇古怪的模型。就像是一个学手艺活的学徒,眼高手低,不想花苦功夫,企图三五天就达到师傅的水平一样。

****

举个例子。初中的时候,让我数学突飞猛进的,就是一本只有答案没有任何解答过程的数学竞赛书。那本书有三百多页,里头有海量习题,而且都很难。我坚持着一道一道把整本书做完了,只剩下不到十题,实在解不出来。

虽然我用的方法可能很笨、可能过程压根是错的。不过,这样做完一本书得到的锻炼,绝对比学习一堆不属于自己的方法要有效。

再比如说,如果把学数学看作是锻炼一种又一种能力,家长就有可能买回家一堆所谓的国外教具,宣称培养各种各样的能力。然后,按照说明书,一样样地培养孩子的能力,仿佛能力都培养好了,没死角了,数学也就学好了。

这种做法把数学看得过于机械,孩子就像是没有感情的产品体验官,按照产品设计师的设计使用产品,少了些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关于启蒙教具,建议主要买一些简单的、可塑性强的,比如积木块、黏土、木棒等等。

越简单、越原始的东西,孩子的探索和创造空间反倒大一些。

****

结语:对待数学就像对待生活

数学学不好怎么办?不妨试着用对待生活的方法来看待。

首先,承认人与人的数学天赋是有巨大差异的,就像接受人和人的起跑线不同一样。投胎投得好,你的起点就可能超越别人的终点。

不过,就算天资一般,也可以通过努力、调整心态、扬长避短,在高考中考个不错的成绩,有个不错的出路。就像是尽管出身一般,很可能不会大富大贵,依然可以活得还不错。

普通的孩子,目标不是成为科学家,彻底学明白数学;而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尽量多考些分数,当做敲门砖,实现自己其它目标。学习中能领略到数学的美,那就更好了。

****

第二,即使数学成绩不好,也要相信自己能学好。就像生活就算一地鸡毛,也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一样。

信念的力量,有时大过天赋。

心理学家Carol Dweck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发现,具有固定思维模型的人,潜意识里认为智商是天生的,数学是一种天赋。

所以,他们不愿意挑战难一些的数学题,数学成绩也就较差。相反,具有成长性思维的孩子认为数学能力可以后天养成,数学成绩就会越来越好。

就像有些人,觉得出身不行、家境一般,就躺平了,最终也就碌碌无为一生。还有些人不信命运的安排,反倒能实现逆袭。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