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世界 > 2011年《课程标准》关于《数与代数》的内容要求

2011年《课程标准》关于《数与代数》的内容要求

2018年04月02日 17:26:40 访问量:288

2011年《课程标准》关于《数与代数》的内容要求

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参见例1)。

3.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2)。

4.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3)。

5.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

6.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7.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4)。 

(二)数的运算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5)。

2.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3. 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5.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6.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参见例6)。

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参见例7)。

(三)常见的量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8)。

3.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四)探索规律

探索简单情景下的变化规律(参见例9、例10)。

第二学段(4~6年级)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3)。

3. 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参见例24)。

4.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5. 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6. 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7.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参见例25);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8.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二)数的运算

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5.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6.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参见例26、例27)。

10.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参见例28)。

(三)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3.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

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四)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3.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参见例29)。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五)探索规律

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参见例30、例31)。

第三学段(7~9年级)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1.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参见例47)。

5)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会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6)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参见例48)。

3.代数式

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参见例49)。

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能推导乘法公式:(a+b)( a- b) = a2- b2(a±b)2 = a 2±2ab + b 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参见例50)。

4)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5)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参见例51)。

2)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参见例52)。

3)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4)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5)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1]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7)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8)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9*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0)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参见例53),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函数

1.函数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参见例54)。

4)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参见例55)。

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参见例56)。

2.一次函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参见例57)。

2)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 y = kx + b (k≠0)探索并理解k0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4)理解正比例函数。

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6)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反比例函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 y =(k≠0)探索并理解k0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3)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二次函数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通过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5*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王霞(2018/4/3 8:36:20)

常见的量:1.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