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纵横 > 这10个有关基础教育的议题,冲上热搜!

这10个有关基础教育的议题,冲上热搜!

2024年03月08日 14:53:30 访问量:1705

不失联

缩短学制

振兴县中

加强科学教育

为教师减负

守护师生心理健康等

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议题

2024年全国两会进行时

多位代表委员关于教育的提案

冲上热搜

引发热议

一起关注——

01.将基础教育缩短学制至9年

全国政协委员、青年创业导师洪明基‍‍

建议把基础教育12年学制缩短到9年,其中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孩子们6岁可以上学,15岁可以高中毕业,19岁大学毕业后,爱学习的学生继续深造,不爱学习的则进入社会,结婚生娃和事业发展互不冲突。

另外,校企可以联合办大学,根据社会需要重新编写教材,教学内容要跟着时代常换常新。让孩子一进入大学就知道未来的就业方向,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各占一半学时。

02.中小学稳步推进小班化教学

民进中央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这对于教师资源配置和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为了适应人口发展趋势,建议优化教职工配置标准,降低中小学班额。我国现行的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比OECD国家平均班额小学21人、初中23人的标准有很大差距。应充分落实“五育并举”和“双减”政策的要求,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配置标准,科学制定不同学科的教师配置标准,加大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等学科的师资培养和补充力度。

同时,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推进落实班师比和生师比相结合的教师配置方式。彻底消除大班额现象,有步骤、分地区推广小班化教学,逐步缩小班级规模,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

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降低生师比是一项根本性机制。建议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动态调整优化生师比,比如每 10 年调整一次。标准的核定应该根据该阶段的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增减情况以及教育发展形势等。

现行的生师比沿用的是多年前制定的标准,已经难以适应和支持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需求。因此,建议小学生师比由过去的 20:1 左右调整为 13:1 左右,初中生师比由过去的 13.5:1 左右调整为 8:1 左右。这样的发展方向可以促进中小学告别“大班额”,走向“小班化”,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研究孩子,更从容地和孩子们相处,一起进行实践类学习,促进孩子们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

03.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新安小学校长张大冬

目前,县域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面临两大困境: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教育公共政策失衡,导致县域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流失。为此,建议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

一是完善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财政经费分担机制。实施中央、省、县(市、区)按比例分担机制。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财政困难县(市、区)的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专项支持。

二是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县域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按照高考综合改革、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制定出台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工程。

三是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县域普通高中教师待遇,对长期坚持在县域普通高中任教且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特殊津贴补助,对优秀的县域普通高中教师在职称评聘、晋升晋级、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保障。其次,要遏制县域普通高中优秀教师的“流失”,鼓励外流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学科名师回县域普通高中工作,实现“凤还巢”,对退休的名师可以返聘。再次,要加强大中城市优质高中对县域普通高中的帮扶,鼓励大中城市优质高中优秀教师到县域普通高中支教。国家部属师范大学要为县域普通高中定向培养高质量的公费师范类硕士生、博士生。

四是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政策,严禁各种形式的跨区域招生行为,明确县域普通高中教育公共服务边界,推动县域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

五是全面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教育家型校长队伍建设。鼓励学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具有学校特质、区域特色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分类学科考评,抓实质量监测,不断提高县域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县域普通高中全面振兴。

六是完善中央和地方面向县域普通高中的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按照县域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安排相应的定向招生计划,为县域普通高中学生提供更多进入国家重点大学就读的机会,逐步缩小大中城市高中和县域普通高中学生入读国家重点大学的机会差距。

04.建立高中高校衔接机制

民进中央

高中阶段教育是从强调通识的义务教育向专业教育或社会就业过渡的关键阶段,高中阶段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贯通、协同育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

一、加强高中高校深度衔接的政策协同设计和统筹谋划。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建立高中高校间对话沟通协调机制。突破学校的资源边界,深化高中-高校对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的互动,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持下推动高中学生参与真实研究、开展跨学科学习。拓宽高校人才选拔的通道,打破学段壁垒,实现高中特色与大学专业的融通,促进各学段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的一致和协同。探索高中高校共同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协同贯通培养,共定培养方案、共开特色课程、共建导师团队、共享资源平台、共认学分评价、共创体制机制,变革教育要素组织结构,在自主招生、师资配置、评价与激励、办学空间与设施设备等诸多方面改革创新。

二、高校向高中分类分层开放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发挥高等教育引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龙头作用。鼓励高校面向高中常态化开放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面向高中办学的特色特点、学生丰富多样的兴趣爱好,注重分类分层进行开放共享,使共享的教育资源效用最大化。本着高中高校双向选择、互助共赢的原则,鼓励引导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与高中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指导高中组织开展学生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指导高中解决学段设计、综合素质评价、选课走班、考试科目选择、高考志愿填报等方面实际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高中高校教师互访机制,鼓励高校为高中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将高校教师走进高中、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

三、鼓励高中与高校共同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表现档案,将评价融入日常教书育人过程中,以评促教、促育。鼓励高中高校共同探索建立数据驱动的创新型考试机制,赋能教育评价变革,采用更多基于问题解决的开放性和综合性的考试形式,建立数字化教育环境下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通过高中招生预分流和高校招生专业分流制度的设计,促进高中高校深度衔接。

05.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

从长期趋势看,各行各业对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技能的人力需求正急剧增长,以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际技术水平来看,特别是在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更加短缺。因此,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将成为我国产业持续升级的关键因素。

对此,从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建议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同时将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从基础理念到简单应用,全面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培养中小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源头核心技术创新和顶尖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建议加快推广大模型赋能全学段(从中小学到职业教育和大学的教育教学提质增效),以全新机制加快探索我国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如设立国家人工智能学院,以“核心+基地”的组织形式和全新机制推动我国应对中美竞争的拔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加强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联合头部企业打造一批人工智能人才产教融合培养基地,打造优秀人才专项遴选机制和通道。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

基础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学生的大脑更多样化,而不是掐尖培养。多样化的好处是让缺点与错误也能成为资源与优势。建议在学校里建设更多的科技类兴趣小组和创新实验室,在课堂里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技术和各种教学方法。中考高考需要设置更多样化的评价招生方式,特别要积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形成新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找到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评估办法。

在校科学课程更强调知识性、系统性和基础性,以形成基本的思维能力;校外课程更强调实践性、时代性与多样性,以形成个性与特长。建议规定中小学生,每周都要走出校园到社会大课堂中去调研实践;鼓励社会开展各种科技类实践活动和比赛。

06.有效利用大数据为“表哥”“表姐”减负

全国政协委员、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

近年来,基层工作者“忙”和“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线教师在表格、打卡、应对检查中疲于应付,自嘲为“表哥”“表姐”。国家相继出台各种创新政策,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推出大数据工程,依托互联网技术,让数据多“跑腿”,希望能为基层“表哥”“表姐”减负增能。

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并非如此。“大数据不但没有为‘表哥’‘表姐’们减负,反而增加了更多的‘婆婆’们越级下达指令。”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建议在以市一级为中心利用原有大数据平台,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系统报表数据中心,各部门可以通过报表中心自建相应报表规格下载所需报表,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信息共享。区块链时代,数据的输入、修改和传输等操作均可被精确记录和追溯,完全可以减少纸质文件报表必须手工填写的所谓“留痕”,提倡“数据网上走”“报数不报表”,既能解决瞒报、漏报、虚报、误报、重报、迟报等问题,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又能真正减轻基层多头报送的压力。

此外,建议各部门在数据平台的建设方面,不应“以点击论英雄”。

07.允许教师跨专业考取编制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公开招聘存在教师报名条件专业要求过于窄化、跨学科考取编制受限、学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话语权较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队伍的质量。

对于上述问题,建议首先是对应专业门类,放宽学科专业报名准入条件。教师公开招聘根据学科所需知识储备来确定专业,不过分强调学科与专业必须对应。各地人社部门在教师招聘报名条件的制定上,可将目前专业限制进一步放宽至所聘学科对应的关联专业。

其次,允许教师跨专业考取编制。对于所学专业和所任教学科不一致的跨学科教师,各地人社部门应给予其考取编制的机会。在报名条件的设置中,平衡好学科背景和教学经验的关系,要为具备教学实践经验的优秀跨学科教师提供报名机会,不以专业背景作为唯一衡量标准。

再次,关切学校需求,增加学校在招聘过程中的话语权。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校的意见,增加学校的话语权,让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标准,深度参与招聘过程。

08.守护师生心理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

据《中国儿童健康成长白皮书》显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抑郁症检出率分别约为10%、30%、30%;重度抑郁症检出率分别约为1.9% -3.3%、7.6%-8.6%、10.9%-12.5%。

为守护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出四点建议:

一、提升普及推广家庭心理健康知识能力,营造良好环境。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中小学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全国根据不同情况设立试点区,编写家长学习训练教材。以社区为单位开设家长公益课堂,开展主题性培训互动和案例交流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能力。完善家校联系机制,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交流。

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心理咨询软硬件建设的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应支持高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将家庭教育课程列为师范专业必修课程。尽快出台新的国家从业资质认证和从业规培,扩大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师资力量,按照生师比标准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加大经费、政策扶持力度,使学校心理咨询室真正运转。开展评估、督导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实效。加大全体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能力。

三、加快建立“问题筛查—危机干预—疾病治疗—跟踪回访”为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将中小学生心理治疗和普通医院心理科的心理咨询有序纳入医保范围。常规化开展学生心理情况筛查全覆盖工作。构建政府指导的医校合作转介干预机制,各地卫健委与学校开展定点合作,或由国家级精神卫生中心按区配备在编医生的服务,或疾控中心增设精神科,医生定期到校坐诊。加强学校对重点学生干预力度,指导家长及时将有关学生转到医院专科治疗,建立跟踪反馈制度。

四、加强科普宣教及社会参与度。整合现有服务热线资源,做到心理服务热线人人知晓,减少民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解。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通过捐赠、合作方式,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服务,确保特殊群体更能享受到心理健康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沧源县国门小学教师李瑞芳

优化教师减负管理机制,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范围;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的协同联动,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支持协作机制,定期为广大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把心理健康作为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新教师入职前进行心理测评,将不符合教师职业心理素质要求的人员排除在教师门槛之外。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生命教育成为不可或缺的“常态课”“必修课”,建议加强青少年对生命的由来、如何实施自我保护、如何尊重和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等内容的认知,将“生命关怀”主题的教育尽快落实到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同时,建议将“生命关怀”教育主题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当中,提高教师队伍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

09.把课间自由活动权还给学生‍‍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李国华

孩子们走不进操场,不能在走道里停留,甚至在教室里也只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被逼无奈之下只能躲进厕所里社交,即所谓的“厕所社交”。迫使小学生进行“厕所社交”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对安全的顾虑,另一方面则是家长对学生的焦虑。

为了减少安全隐患,学校对课间活动的管理日趋僵化,逐步演变成设立“一刀切”规定——除上厕所外,学生课间不得离开教室。

对此,建议教育部门切实拿出方案,确保全国学生课间自由活动权的落实。要想学校放开包袱、解放课间10分钟,还要从源头上帮助学校合理管控风险。建议最高法和最高检进一步细化规则,明确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责任的情况下发生意外伤害的相关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

怎样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让“消失的课间十分钟”重新回来?为此,提出四个建议:

第一,开展专项教学督查。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办牵头,会同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单位,适时对各地学校保障学生课间十分钟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和检查,对落实相关制度不力的地区和学校进行问责。要推进学校把保障学生课间十分钟作为基本办学制度,纳入到学校教学与管理活动的考核内容,切实纠正部分教师“拖堂教学”的不良习惯。

第二,恰当分配学科课时。针对近年来增加的体育、美育、劳育等课程课时,要建立科学的配置及调整机制,避免各学科教学“抢课时”,影响总体课程教学方案的落实。对于各地自行增加的国家课程方案之外的“进课堂”任务,相关方面要建立严格的论证和审核制度,杜绝地方自行“增压”,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三,合理界定安全责任。完善学生安全事故责任认定与赔偿机制,对于已尽到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责任的学校及教师,要建立免责制度;同时,要健全学校安全事故赔偿机制,通过校方购买责任险、学生(家长)购买人身保险、地方建立安全赔偿准备基金等方式,以减轻学校的赔偿压力,有效化解各种纠纷。

第四,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关键是要切实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的功能作用。为此,要按照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构建和谐、有序的家校关系,督促所有中小学都要依规成立家长委员会,明确家委会的职责范畴及议事程序,有效发挥家委会参与管理、履行监督的作用,更好形成家校共育的共识与合力。

10.提升学校体美育人功能

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雅礼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旭

对于青少年而言,更要重视体育健康教育,建议中小学校能够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多一个体育场馆,也许就少建一个医院。有好的体育运动,它不但培养人良好的健康体质,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培养人的抗挫折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包括规则意识。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体卫艺站正高级教师马丹

美育课程应当突出实践环节,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美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建议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校引进校外资源,满足学生开展美育教学和实践的多样化需求。

按照国家对美育教育设备配备、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各美术馆、博物馆、展览厅、音乐厅、剧场等美育场馆应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向学校提供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所需的场地、器材、设备、仪器、工具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澄

建议在大中小学生全面推广和增设生活管理校本课程,从小培养学生个人生活管理能力;并在学生已有的劳动技能课程中增加日常生活劳动课程,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的努力,让家庭、学校、学生达成共识,保证长效推进机制。

按照学龄段,制定不同学习标准、学习目标。在小学阶段,建议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日常清洁卫生、物品的整理与收纳、学会简单的烹饪和生产劳动。到中学阶段,增设生活管理校本课程。课程涵盖活动策划、课程指导、实地练习、总结交流等。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