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省市链接 > “十四五”河南教育怎么干?教育厅各处室“一把手”告诉你!

“十四五”河南教育怎么干?教育厅各处室“一把手”告诉你!

2021年10月19日 14:08:55 访问量:16437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ca62e897cf968caaa30d92cfa7b43ba6.png

10月16日至17日,省教育厅举办“‘十四五’教育怎么干”高峰论坛。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以创新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实施“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贡献教育力量,在中原更加出彩的征途上让教育先出彩、出重彩。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宋争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在郑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进行了点评发言,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十四五’教育怎么干”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发言。

相关链接:省教育厅举办“‘十四五’教育怎么干”高峰论坛

“十四五”河南教育怎么干?8位教育厅领导这样说!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badf2fbe0a91a54f65b0b4275355cfa5.jpg

 厅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6a9d586d583f498929c8a12a89ec3b07.jpg

分别围绕“‘十四五’教育怎么干”

逐一发言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55c27609a524da6dce94b66d5c91fa36.jpg

说明: 图片秘书处处长宋辉就《奋勇争先担使命 更加出彩谋新篇》发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处将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政治部、参谋部、服务部”作用,突出“统筹协调、沟通联络、督促落实”职责,锚定“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全面实施“五个行动”(坚守一个根本,实施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行动;打牢一个基础,实施组织建设攻坚行动;抓好一个关键,实施队伍素养提升行动;突出一项保障,实施体制机制增能行动;建强一个支撑,实施高水平智库建设行动),发扬钉钉子精神,躬身入局,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当好“十四五”时期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参与者、积极推动者和忠诚实践者。

奋勇争先担使命 更加出彩谋新篇

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厅里组织这次高峰论坛,充分体现了新一届党组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只争朝夕的奋斗状态。秘书处将按照秘书组、委、厅党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躬身入局、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以实施“五个行动”服务支撑“十四五”各项目标落地落实,为全省实施“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坚守一个根本,实施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行动。党的教育方针是引领教育发展的思想旗帜,是确保“十四五”事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政治保证。一是学习宣传行动。推动各地将方针纳入领导小组会学习议题,列为各级党政干部学习培训专题内容,作为广大师生思政教育的必学内容,确保把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准、理解透、落实好。二是研究阐释行动。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尤其是高校的人才聚集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加强研究、阐释和解读,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员工上好专题课,把党的教育方针讲好、讲深、讲透。三是督查督办行动。持续开展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专项督导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坚持立行立改、真改实改,推动各地党委政府把党的教育方针落细、落小、落实。

二、打牢一个基础,实施组织建设攻坚行动。一是“纵到底”更加坚实。加强对市县领导机构的政治领导和业务指导,一级带着一级建,一级带着一级干,着力解决“上热中温下冷”突出问题,夯实党委教育工作的基层基础,实现市级秘书科长配备100%、县级秘书股设置100%、工作覆盖100%的目标。二是“横到边”更具活力。聚焦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优化调整成员单位构成,紧紧围绕党建、思政、意识形态等重点事项,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分工,充分调动成员单位的教育担当,汇聚教育事业发展合力。三是“全覆盖”留空白。在完成全省建制县(市、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全覆盖基础上,总结经验,梳理问题,探索建立既符合地方实际又满足党委教育工作需求的功能区党委教育工作运行模式。

三、抓好一个关键,实施队伍素养提升行动。一是重心下移,强化培训有形覆盖。统筹省市县党委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办事机构三支队伍建设,每年分类分批开展专题培训至少两次,针对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常态化组织综合文字、信息、公文等实务培训,全面提升业务素养和服务能力。二是渠道扩面,推动培养提质增效。发挥党委教育工作的渠道优势、平台优势、枢纽优势,加大“请进来”和“走出去”培养力度,积极推荐到上级办事机构挂职学习锻炼,放在身边教、跟在身边学,全面提升素养。三是作风硬朗,保障队伍一专多能。党委教工机构肩负为党而生、为党奋斗的神圣使命,始终把作风建设挺在前面、抓在手中,全面落实省委“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培育求真、创新、奉献的系统文化、战线文化,打造作风过硬的党委教育工作队伍。

四、突出一项保障,实施体制机制增能行动。一是织密科学系统的制度网络。全面落实《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秘书组工作细则》以及《加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与省辖市领导小组协调联动工作方案》等制度,持续推进党委教育工作领导机构“3+N”制度体系建设,完善领导小组会、秘书组会、专题会等议事规则,创新实施成员单位述职评议考核,以制度细化推动工作规范化。二是夯实高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和省市县三级机构之间的协调联动,进一步健全请示报告、信息报送、调查研究、督促落实等机制,在督促、督查、督办上下功夫,在问计、问责、问效上出实招。三是打造高效规范的公文运转模式。规范领导小组及秘书组文件收发流程,提升公文办理质量和水平,确保程序规范,重点任务“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五、建强一个支撑,实施高水平智库建设行动。一是提升以文辅政水平。落实文稿服务工作职责,第一时间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力争使每一篇综合材料有高度、有思路、有亮点,切实发挥好参谋辅政作用。二是打造精品教育研究智库。发挥河南宏观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加强宏观教育政策研究课题的组织管理,力争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综合改革等领域产生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依托河南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围绕省委工作部署和工作需求,健全教育改革发展专家库、成果库,编印好《教育工作参考》。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紧紧围绕中央关心、师生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产生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经验,编好《教育工作情况》,为各地各校工作交流和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服务。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今后的工作中,秘书处将充分发挥好“政治部、参谋部、服务部”作用,突出“统筹协调、沟通联络、督促落实”职责,发扬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永葆“闯”的品格、“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当好“十四五”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忠实实践者、积极推动者。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a8fee42d7061f9bd18dd1a618627cc6e.jpg

办公室主任张国强就《不忘初心 勇担使命在“十四五”教育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发言。“十四五”期间,办公室将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五个坚持”重要指示,按照楼阳生书记打造“五型机关”要求,紧紧围绕厅党组中心工作,秉持“政治坚定、对党忠诚,承上启下、协调有序,服务大局、担当奉献,善思善谋、建言献策,从严从快、马上就办”的理念,完善落实“13710”工作机制、首派负责制,牢固树立“一次法则”,躬身入局、加压奋进,真正做到参谋辅政精度与深度并重、综合协调规范与效率并行、服务保障干劲与实劲并用、督查落实重点与难点并举、队伍建设作风与形象并进,为推进“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不忘初心  勇担使命

在“十四五”教育新征程中奋勇争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公厅(室)既是参谋部、联络部、执行部,又是总开关、总枢纽、总调度。省委书记楼阳生对办公厅提出了打造“五型机关”的明确要求。当前,厅党组正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带领全省教育系统系统谋划“十四五”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办公室如何看、干什么、如何干,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谋划的问题。“十四五”期间,办公室将秉持“政治坚定、对党忠诚,承上启下、协调有序,服务大局、担当奉献,善思善谋、建言献策,从严从快、马上就办”的理念,实现高水平参谋服务、高效率统筹协调、高质量督促检查、高标准运行保障。

第一,讲政治、谋大局,做到参谋辅政精度与深度并重。一是政治站位求“高”。牢记政治机关这一根本属性,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无论是筹备会议、安排工作,还是综合协调、服务保障,都严把政治关,当好党组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二是服务大局求“深”。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深度参与教育科技创新、“双一流”建设、技能社会建设、“双减”等重点难点工作,多为党组提供有价值、有分量的好主意、金点子。三是信息编报求“快”。深度挖掘教育专报功能效果,提高教育要情质量,完善信息判、信息约稿、信息报送等制度,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反映厅党组工作开展情况。四是新闻宣传求“效”。探索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教育融媒体格局,实施基于政务公开和教育新闻宣传工作需要的“一体两翼多点”建设,宣传和展示好河南教育形象,保持全国省级同行领先地位。

第二,建制度、抓统筹,做到综合协调规范与效率并行。一是制度要全。制定厅机关内部控制手册、厅机关采购管理办法、厅机关合同管理办法、厅部门网站管理办法等制度建设,明确工作流程,让每一项工作都有制可依、有章可循,让每一名干部都脑中有数、心里有底。二是效能要高。优化办公室工作职责,做好应急值守、督查督办、新闻宣传、文电运转、机要保密、后勤保障、经费管理、办文办会等工作,使办公室干部静有其位、动有其。三是文稿要精。持续提升综合文稿水平,建立文字工作数据库,加强文字资源共享,开展文字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整体文字工作水平,打造机关的“思想库”。四是协作要通。办公室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协调各方、凝聚力量,对上要快,快速反应、快速落实、快速办结;对下要细,细化工作、细化任务、系统部署;对外要联,积极联系、联通、联动;对内要严,严肃纪律、严格标准、严格落实,形成“同频共振、合力共为”的机关运转体系。

第三,保运转、提水平,做到服务保障干劲与实劲并用。一是加强文秘工作。落实公文运转制度,规范公文运转程序,严格把好行文关、会签关、政策法规关、文字关和格式关,优化简化运转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借助“豫事办”平台,协调推进教育系统政务服务PC端和移动端同步建设。二是优化后勤保障。积极争取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理解支持,确保在“十四五”期间新增500平米办公用房,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美化办公环境;保障视频会议直连至158个县区教育局;提高机关财务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机关运转有力、保障有序。三是提升服务能力。牢记教育为民宗旨,办好民生实事,做好舆情监测,抓好便民服务热线和网民留言办理,搞好基层一线调研,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转变成办公室的“参谋清单”“服务菜单”。

第四,重结果、求实效,做到督查落实重点与难点并举。一是围绕中心抓督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没有督查就没有深化,办公室将发挥好督查“利器”作用,建立督查台账,逐项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健全“明责、履责、督责、追责”闭环落实机制,做到党组决策部署涉及到哪些方面、推进到哪个阶段,督查工作就深入到哪些方面、跟踪问效到哪个阶段。二是创新方法抓督查。健全完善“13710”工作制度,启用厅机关“13710”工作平台,将委、厅领导同志指示批示、重要会议议定事项纳入“13710”工作机制,建立业务派遣单、重要事项交办通知单等措施,强化实时监测、实时推送、实时处置。三是突出结果抓督查。严把完成时限,严格办结标准,严控清零程序,严肃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发挥《督查督办通报》作用,做到有交办、有督办、有考核、有奖惩,营造以实干立身、拿实绩说话、以结果论英雄的浓厚氛围。

第五,增本领、强素质,做到队伍建设作风与形象并进。一是强化学习意识。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省委部署要求,开展全系统办公室主任培训,提升办公室综合能力水平。二是强化精品意识。坚持高标准,追求高质量,强化细节管理,做到凡事从细节着手、从细处着眼,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细节之间显水平,办文办得严谨规范,办会办得周到圆满,办事办得没有遗憾。三是强化纪律意识。落实“首派负责制”要求,牢固树立“一次法则”:接受工作只需一次,领导要求只提一次,办件努力一次就过,同类失误最多一次。坚持廉洁自律,做到时时讲自律,事事守规矩,处处知敬畏,维护好办公室良好形象。

使命呼唤担当,梦想照亮未来。我们一定按照厅党组的部署要求,躬身入局、真抓实干,拉高标杆、加压奋进,为推进“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614a9c57ef0e4897b4f8bb34eb63e7dc.jpg

政策法规处处长徐军保就《努力为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发言。“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会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教育政策和制度供给更为迫切,依法行政规范办学更为严格。政法处将立足本职站位全局,增强服务意识,注重宏观教育政策研究,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强化教育规章制度建设。注重加强教育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办学,实现教育治理规范化法治化,营造良好教育法治环境。注重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激发办学活力。注重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依法依规办学。

努力为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近年来,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政策法规处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积极作为、履职担当,荣获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获批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入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推荐对象。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有:一是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存在短板,服务教育决策的参谋智囊作用有待发挥;二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水平能力还需提高,教育执法效力比较薄弱,师生法治素养有待提升;三是民办学校监管不力,风险化解能力亟待提升,办学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

“十四五”时期,政法处将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从全局出发、于大处着眼,坚持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广泛开展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深化教育系统法治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协调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中原大地起高峰、实现“两个确保”贡献智慧和力量。

“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会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教育政策和制度供给更为迫切,依法行政规范办学更为严格。我们将聚焦主责主业,立足本职站位全局,增强服务意识,突出“四个注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注重宏观教育政策研究,当好厅党组科学决策的参谋助手。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宣传。统筹谋划教育发展政策调研,开展教育宏观政策系统研究,打造一批宏观教育政策研究基地。加强政策前瞻性思考,积极为教育决策服务,当好厅党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参谋助手。加强教育规章建设,不断提高教育制度供给水平和建设质量。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扎实做好前置审核,为厅党组后期决策特别是涉及“三重一大”问题决策提供政策支撑和理论依据。

二是注重加强法治建设,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监督指导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认真履行机关法制部门职责,不断提升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水平,维护厅机关和教育系统合法权益。完善法律顾问制度,组建法律人才专家库,为教育法治建设提供队伍保证。加强教育领域立法调研,规范教育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防止和减少行政违法行为。强化基于法治的办学治校理念,形成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价值判断。拓展法治教育手段,实施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持续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提升学校依法治理水平。推进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建设,完成全省高校章程修订核准,指导中小学校章程建设,实现教育治理规范化法治化,营造良好教育法治环境。

三是注重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激发办学活力。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以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加快作风转变。协调推进教育系统“双随机、公开”监管,统筹实施教育审批事项清单化管理,推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落地见效。持续优化教育营商环境,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运转效率,促进教育民生事业发展,增强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为维护教育良好形象,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营造良好氛围。

四是注重民办教育规范发展,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贡献民办力量。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坚持民办教育公益属性,着力发展优质特色的民办教育。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开展“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专项治理。推动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打造一批民办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基地、民办教育发展政策研究基地。稳步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优先扶持各类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发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强化民办学校年度检查,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依法依规办学,引导民办学校规范健康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们将在厅党组的领导下,朝着讲政治、懂政策、善管理、守纪律的处室建设目标,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做事能力,以作风转变促事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a21ebb60f98291bfdf6ae5939e89845f.jpg

人事处处长杨光就《聚焦“三支队伍”建设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发言。“十四五”期间,人事处将在厅党组坚强领导下,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聚焦干部、人才、教师“三支队伍”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厅党组选人用人当好参谋;围绕建设人才高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聚焦“三支队伍”建设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人事处作为综合协调部门,既有干部、人才工作,又有人事管理工作,还有教师队伍规划建设等工作,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协调的任务重,工作的标准高。经过认真思考谋划,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应当把工作重点聚焦到干部、人才、教师“三支队伍”建设上来,通过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为厅党组选人用人当好参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点要抓好“选”“育”“管”“用”四个关键环节。“选”是做好干部的选拔配备,“育”是抓好教育培养,“管”是加强监督管理,“用”是做好干部的使用。

近年来,通过加大干部选拔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公务员职务职级配置最大效益,机关、直属单位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但仍存在统筹不够、交流不畅、结构老化、梯次配备不够合理;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不力,存在重选轻管现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和专审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等问题。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就是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立五个“体系”的总要求: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

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将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具体抓好干部“五种能力”的提升。一是注重培养,提升素质能力。统筹用好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学习等多种形式,推动学习不断走心走深走实。针对干部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二是健全考核,提升内生动力。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动态调整考核内容,合理设置评价指标,注重分类考核,差异化考事核绩,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同时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更加全面、客观、准确的依据。三是完善选任,提升干部合力。通盘衡量使用各层次、各年龄段干部,优化机关处室人员配置,抓好厅属单位(学校)班子配备,推动干部交流,形成年龄梯次配备、专业优势互补、来源渠道广泛的合理结构。四是从严监管,提升政治定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加强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探索制订干部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等有效举措。五是正向激励,提升干事创业动力。统筹用好职务与职级并行、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等政策,拓宽干部成长通道,用好评优评先、表彰奖励、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等激励措施,提升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让干部安心安身安业,营造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为教育系统招才引智占领高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事处作为教育人才工作的牵头处室,要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人才的“引”“育”“用”“留”四项重点工作。“引”是人才引进,“育”是培养培育,“用”是充分使用,“留”是待遇留人。

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成果显著,高校无论是人才引进的数量还是层次都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其他省市、与省委提出的用前瞻30年眼光谋划和建设人才高地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在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保留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大师级领军人才、拔尖人才数量不足,国家级科技平台也比较少,人才政策优惠待遇方面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优势还不明显,引进高层次人才较为困难。在刚刚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特别是楼阳生书记就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近期,省人才办接连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为我们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围绕建设人才高地,下一步要着重从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这三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政策举措。一是确保人才政策落地见效。认真落实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部署,研究省管高校加强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督促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出台更有吸引力的人才举措。进一步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建立更加灵活、高效、便捷的管理机制。二是持续创设引才育才氛围。以每年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为契机打造高校人才引进集聚高地,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以重大人才项目为引领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做好重大项目的评选推荐工作,切实担负起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责任。三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体制。优化灵活用才机制,加大“柔性用才、项目引才”力度。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年薪制、项目工资、特殊津贴、股权激励等多种分配方式。建立完善省管高校人才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以结果论英雄,实行省管高校人才工作专项述职,持续推进人才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四是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打破传统的藩篱,认真落实省委“一事一议”支持人才发展实施办法,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平台建设、项目申报、经费支持、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为引进和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精准支持,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促使人才效应不断提升。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发展调查研究。积极开展人才专题调查研究,依托高校或厅属教科研单位,筹划成立教育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定期发布人才分析报告,为人才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结合开展整治教育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工作,及时发现整治在人才引进、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为教师潜心教学激发活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人事处作为教师队伍规划建设的牵头处室,要积极主动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积极统筹协调,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抓好“改”“减”“保”“奖”四项重点任务。“改”是加快推进教师管理改革,“减”是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保”是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奖”是加大表彰奖励。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把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出台了包括规范创新教职工编制管理、提高岗位结构比例、实施“一补两贴”“两房”等一系列惠师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师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待遇不断提高,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我省教师工资待遇水平还总体偏低,结构性缺编问题还比较突出,教师整体素质能力和师德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推行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县级教师统筹管理力度,促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充分发挥编制的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推动县域内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做好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的制定,积极稳妥在全省全面推行。稳步推进高校“员额制”改革,实行实名制管理,对纳入员额管理的人员与在编人员同等对待,进一步扩大高校用人自主权,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规范创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按照“省级统筹、市域调剂、县管校聘、动态调整”的总体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配合编制部门,指导各地加强编制的动态调整,充分保障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落实中小学教职工实名制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编制。

三是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落实省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部署,按照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要求,加强督导检查和监测管理,保障教师减负事项落实。认真做好督查落实和跟踪问效工作,将教师减负纳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对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环境。四是完善教师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优先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所需经费,落实“一补两贴”等惠师政策,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确保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等条件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完善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教师表彰奖励力度,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0398871c0f2939ddaa23915a3f7df137.jpg

组织干部处处长冯轩友就《以“三个高质量”开创“十四五”时期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新局面》发言。“十四五”时期,组织干部处(统战工作处)将持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抓组织强作用、抓干部强能力、抓统战强团结上下功夫,深入指导高校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开展党建示范创建,夯实党建基层基础,建设高素质高校干部队伍,健全完善高校大统战工作格局,一体推进党建工作示范引领高质量、干部人才队伍支撑高质量、统战工作创新发展高质量,以“三个高质量”全面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发展高质量。

以“三个高质量”开创“十四五”时期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新局面

按照厅党组安排,对标党建工作任务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十四五”时期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党建工作关键环节,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在抓组织强作用、抓干部强能力、抓统战强团结上持续下功夫,努力打通堵点、破解难点、形成亮点,一体推进党建工作示范引领高质量、干部人才队伍支撑高质量、统战工作创新发展高质量,实现以“三个高质量”全面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发展高质量。

一、党建工作示范引领高质量

1.发展基础

近年来,组干处(统战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委厅的正确领导下,在主管领导的关心指导、兄弟处室的配合支持下,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是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推动高校建立“第一议题”制度,指导高校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二是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深入开展党建“双创”工作,全省高校63个基层党组织获评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推动形成了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三是一些难点问题得到破解。开创性从公办高校选派党建指导员、开展“一对一”帮扶,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实施党建创新课题研究,探索各级各类学校基层党建新模式;成立教育系统社会组织党委,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同时,我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在高校层面,一些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执行还不到位,部分高校党建主体责任压得不实,高校智慧党建水平普遍不高、具有影响力的党建工作品牌较少。在中小学层面,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社会组织层面,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党务工作力量较为薄弱。

2.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党对高校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高校党建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更加规范,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更加充分,党员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智慧党建运用水平大幅提升,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全面理顺,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教育系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途径不断拓展。

3.落实举措

一是压实党建工作政治责任。指导高校党委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各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二是强化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督促指导高校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发挥好“指挥棒”作用。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高校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高校党建示范创建、质量创优工作为抓手,实施省级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工作,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四是提升中小学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贯彻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党对中小学的领导。出台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职责等政策措施,高水平推进中小学党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指导其他教育类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形有效覆盖。

二、干部人才队伍支撑高质量

1.发展基础

近年来,我省高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升,专业、年龄结构日趋合理,干部培养选拔使用激励机制逐渐完善。同时,高校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干部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二是党委任期与行政任期不同步。三是部分领导干部在个人学术研究上投入精力过多,学校管理工作投入精力少。四是做空做弱院系问题较为突出。五是双向交流力度不够,地方干部交流到高校多,高校干部交流到地方少。

2.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建成一支讲政治、高素质、专业化、勇担当的高校干部队伍。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凸显,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整体合力强,队伍结构合理,有一定数量党外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使用激励机制完善,干部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

3.落实举措

一是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配合省委组织部,在3年内实现本科高校领导班子平均年龄降至50岁左右。做好“墩苗育苗”,构建年轻干部发现储备、培养锻炼、选拔使用和管理监督的全链条机制。督导高校党委加强源头培养,中层干部换届时,45岁以下中层正职要不少于1/5。

二是提升领导干部职业精神。督促引导领导干部正确处理领导管理工作和个人学术研究的关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主要精力投入学校管理工作。

三是畅通干部选拔使用机制。配合省委组织部在选人用人中大力倡树基层导向,把院系出干部作为主渠道。加大高校与地方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力度。四是强化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坚持把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开展分类培训;坚持联系实际,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模式;坚持简便易行、务实管用,优化培训课程设计,提升教育培训质量。

三、统战工作创新发展高质量

1.发展基础

近年来,全省高校统一战线紧扣凝聚人心,突出政治引领,服务中心大局,完善制度机制,精准施策发力,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更加走心,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高校党委对统战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待加强,制度、条件建设有待完善;一些高校统战团体建设迟缓,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2.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党对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高校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完善,广大统一战线成员能够立足本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言献策,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党建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相互支撑、深度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建成。

3.落实举措

一是强化创新理论学习。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主线,以学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为重点,全面准确领会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认真履行统战工作主体责任。二是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广泛凝聚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共识,增强听党话、跟党走、与党同心奋斗的政治自觉。筹划建立并用好“高校统一战线建言献策双月谈”平台,聚焦省委重要部署和高校发展建言献策。三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探索“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深度融合。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fc30bf739f8126d2429f392ad7d13578.jpg

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陈凯就《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 打造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发言。接天线连地线,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坚持高位推动,加强政治引领;坚持示范带动,加强阵地建设;坚持系统联动,加强理论宣讲;坚持主体驱动,加强整体统筹。强主线重长线,发挥大思政课育人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着力建强主渠道、建好主阵地、抓好主力军、挺进主战场。筑防线守底线,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全力维护高校大局稳定。全力打好主动仗、阵地战、攻坚战、持久战。

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

打造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一、接天线连地线,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1.坚持高位推动,加强政治引领。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带头讲思政课为主要抓手,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进校园与思政课教师、青少年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强化理论研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河南的实施推进,围绕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革命精神的传承弘扬,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在河南实践的专题研究。

2.坚持示范带动,加强阵地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主要抓手,出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职责使命,推动内涵式发展,强化政策保障;支持建设10-20所重点马院,发挥示范带动、结对帮扶作用,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建设,促进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学生培养和教师发展相辅相成、出成果和出人才并重并举,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3.坚持系统联动,加强理论宣讲。以重大主题教育宣讲为主要抓手,“省市、县、校”联动,“人、事、物、情”集聚,“报、网、微、端”融合,创新方式方法载体,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深度融入社会热点,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实效性,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4.坚持主体驱动,加强整体统筹。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主要抓手,出台《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加强教材建设,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学习宣传,注重系统整体设计、分段分科推进。成立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着力构建13个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完善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学纵向衔接、横向联动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二、强主线重长线,发挥大思政课育人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1.建强主渠道。以深入推进思政课改进创新为主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遵循、以统筹设计为基本原则、以有机融入为基本方式,强化纵向贯穿、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握代际特点,适应青少年网络化生存、个性化表达、圈层化交往的鲜明特征,着力构建学校思政教育新模式、主动运用网络育人新手段、积极探索青年自我教育新途径,持续开展“微视频+思政”、“热话题+思政”“大活动+思政”,推进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上云课堂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2.建好主阵地。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和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一体化构建育人工作体系,推进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等,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以“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心理健康工作坊”、“年度明星社团”创建等为引导,持续开展“两创两争”、校园文化展演、心理健康宣传、年度辅导员、最美大学生评选推介等活动,着力构建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相统一、校内教育和校外培养相协同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3.抓好主力军。以启动实施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为主要抓手,出台《全省思政课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意见》,常态化开展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活动,建设一批思政名师工作室,打造一批思政优质示范课,形成一批思政精品案例库,加快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全国思政工作品牌。配齐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岗位,推动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和“三单独”职称政策。

4.挺进主战场。以实施全省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系统工程为主要抓手,启动实施“新媒体+育人”建设,推动思政工作联网上线,建设一批网络思政工作基地、支持一批育人融媒平台,培育一批网络思政工作室;实施高校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探索“思政名师+时政热点+思政育人”工作新模式,加强理论宣传教育、网络热点阐释、网络作品创作、网络人才培养、网络阵地建设,遴选培养一批工作骨干、推动出台一批激励措施、打造一支网络思政引领轻骑兵,主动挺进网络主战场,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提高网络思政育人新成效。

三、筑防线守底线,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全力维护高校大局稳定

1.打好主动仗。压实高校党委主体责任,推动高校党委建立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校党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关注网络热点问题,掌握各类“风吹草动”,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打好阵地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占领阵地、守住阵地、管好阵地。进一步加强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阵地管理,规范官网、“两微一端”等各类网络宣传阵地管理,推动落实“三审三校”制度,突出网络宣传的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3.打好攻坚战。要坚持和完善风险隐患预警预防、分析判、值班值守、督查报告、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对高校重点人的精准管控。

4.打好持久战。建立完善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意识形态工作督查巡查机制、定期判和片会制度和全链条防控风险的管理流程。加大不稳定因素排查和矛盾化解力度,及时下发风险预警提醒清单,完善提醒督办机制,在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的框架下做好高校稳定工作。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77f50f964d81ef69c3459c59010b5419.jpg

发展规划处处长宋振就《“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工作的总体考虑》发言。一是科学谋划,落实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统筹推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推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三是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和人才培养层次结构,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是强化基础,提升教育保障服务能力。五是深化部省、区域、省校合作,主动融入教育国内大循环体系。

“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工作的总体考虑

一、科学谋划,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会同有关处室编制好“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完善规划落实工作机制,引领我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紧盯教育发展目标落实。到2025年,构建以“四个体系”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四个体系”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支撑技能社会建设的职业教育体系、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同时,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公平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要求。二是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 “十四五”规划围绕事业发展、改革创新、保障机制等方面拟实施18项重大政策措施。通过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统领教育事业发展。三是实施好重大工程项目。按照规划编制 “工程化、项目化、方案化”和“项目为王”要求,前瞻性谋划了17个重大工程,安排了77个重点项目。通过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统筹推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今年5月份,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时期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改革的总体思路,谋划了26个重点改革项目。 “十四五”期间,将围绕《指导意见》从4 方面狠抓落实。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重大问题。二是加大激励引导。遴选确立一批教育综合改革优秀试点,充分发挥试点单位的引领作用,把改革试点成效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三是强化检查监督。制定年度教育综合改革工作要点,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分工,建立改革事项监督检查和跟踪推进工作机制。四是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改革宣传,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信心,宣传重大改革成效和典型经验。

三、优化结构,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优化城乡中小学结构布局。推动《 “十四五”期间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意见》的落实,编制好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把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编制、实施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实施相结合。完善与常住人口相匹配的城乡中小学校规划建设机制,破解“乡村弱、城镇挤”难题。二是优化高校结构布局。依据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制订《河南省高等学校结构布局调整优化方案》,争取教育部支持,编制实施好《河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三是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争取教育部支持,扩大我省研究生、本科生招生规模,建立分学校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构建结构更加合理的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体系。

四、强化基础,提升教育保障服务能力。一是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支持持续改善农村基本办学条件、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稳步提升学校办学能力三个方面的建设项目。到2025年,使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入学需求,学生寄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加强农村教师“两房”建设,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生活待遇。二是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支持巩固基础教育脱贫成果,积极扩大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加快缩小与其他地区教育差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大力加强急需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加快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医学和教师人才,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优化调整,有效提升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三是提升数据服务教育决策能力。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全面深入分析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提高教育事业数据采集水平,增强统计数据的时效性,探索开展统计数据数字化改革。

五、深化合作,主动融入教育国内大循环体系。一是完善省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省部联席会议工作平台,提升会商规格,丰富会商内容,拓展会商成果,切实解决河南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深化区域合作交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调研及南水北调座谈会讲话精神,深化豫京教育合作;落实省政府与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深化豫沪、豫苏、豫浙教育合作;通过黄河流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深化黄河流域省际教育合作交流;制定好“十四五”教育援疆规划,持续推动教育援疆。三是深化省校合作。积极与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对接,争取在我省设立研究院所。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在委、厅党组的领导下,以百倍的热情、千倍的努力,深入落实省委“十大战略”部署,锚定“两个确保”,面向教育现代化,为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勇前进!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9b4adb340d651f34b9b5c949bcf0f00b.jpg

财务处处长王鹏就《“十四五”教育财务怎么干?》发言。教育财务工作将建立健全适应现代财税制度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求的教育财务治理体系,实施“两个只增不减”保卫工程、财务治理能力“提能造峰”工程、财务风险“防火墙”建设工程,形成分担机制合理、社会投入积极有效的多渠道经费筹措新格局,以“保基本+促发展”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项目化、工程化、方案化”为导向的经费分配新办法,规划合理、过程规范、结果有效的绩效管理新局面,责任清晰、部门协同、科学有力的监管新机制。

新起点  新使命  新作为  新跨越——河南教育财务的“十四五”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教育财务工作的“十四五”,是变局、是开局、是新局,对标厅党组的新要求,我们对“十四五”面临的新形势、当前禁锢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判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目标、新思路和新举措。

一、逻辑起点

经济形势、财政体制、事业发展、监管要求等要素是谋划教育财务工作的主要逻辑起点,“十四五”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呈现以下特点:

经济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增速放缓,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务工作必须由“总量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从注重规模速度向注重规模、质量、效益、结构并举转变,从政府单一投入向财政资金动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活力竞相迸发转变。

财政新形势: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教育财务影响比较大的关键词有:预算刚性约束;先定项目再定资金;绩效管理;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明晰。

发展新目标: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提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省委省政府部署十大战略之首即为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教育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开出了一系列任务清单;教育事业发展等距人民满意的教育尚有差距亟待补齐。

监管新要求:预算公开越来越细化;各级巡视财务都是重要内容;审计职能不断加强,联网审计实现全监控;财政监督直达资金监管等等都趋向全资金、全流程覆盖;自媒体发达时代,每一双眼睛都是监控摄像头。

二、基本原则

把坚持政治方向作为第一原则。财里有政,政里有财。始终将政治属性作为财务工作第一属性。

坚持依法理财原则。始终将合法合作为财务行为的底线要求和生命力,严格落实预算法、教育法规、财经法规、会计法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

坚持强化绩效原则。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坚持改革增速原则。坚持改革财务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水平。向改革要发展、向改革要效益、向改革要安全。

三、主要问题和短板

谋划“十四五”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直面短板。

一个硬伤:投入不足。经济基础薄弱是我省教育投入必须直面的硬伤。财政投入不足,各阶段生均长期排位倒数、且和全国平均水平比差距较大。社会投入占比偏低。中职学费等收费标准长期未调整。

一个禁锢:资金分配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绩效不够、导向性不强、统筹力不足。

一个脱节:经费保障与事业发展需求不够同步,保障不足、引导不够、没有完全做到同向同力。财力保障聚焦省委省政府核心战略、厅党组重大决策能力不足、分量不够。省级统筹能力与市县需求不够契合。

一个乏力:监管乏力,对省属高校财务监管职能定位不清晰、对厅直单位财务监管不给力、对市县财务监管机制不健全。

这些问题和短板,既有历史性的、政策性的、普遍性的,也有阶段性的、现实性的、特殊性的,但都是当前教育财务工作面临的瓶颈,只有找到困之策、破解之方,才能实现集聚裂变、凤凰涅槃。

四、主要目标

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守制度之正、创方式之新,强改革之效,建立健全适应现代财税制度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求的教育财务治理体系。

投入活起来:破解财力不足的问题。形成分担机制合理、社会投入积极有效的多渠道经费筹措新格局。

分配优起来:破解撒胡椒面的传统做法。形成以“保基本+促发展”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项目化、工程化、方案化”为导向的经费分配新办法。

绩效强起来:破解绩效不够的问题。形成规划合理、过程规范、结果有效的绩效管理新局面。

监管立起来:破解监管不力的问题。形成责任清晰、处室协同、科学有力的监管新机制。

五、重点改革举措

“十四五”时期,教育财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的部署,以落实财政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为主线,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以调结构为动力,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以强化监管为关键,进一步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形成法治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教育投入体制和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管理机制,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实施“两个只增不减”保卫工程。系统谋划,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刚性任务完成。明责任:继续推动各地合理划分和落实省以下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区分清楚该谁干、怎么干,加大对困难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县级政府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能力。抓通报:完善财政教育投入月报制度、教育经费统计季报制度、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年度通报制度,加强统计监测,会同财政部门建立会商、约谈、挂钩机制,增强县级政府落实“两个只增不减”压力。提生均完善生均标准体系,适时提高已经出台的学前、义务、普通高中、高职、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研究出台中职学校生均拨款政策,增强县级政府落实“两个只增不减”动力。扩总量:进一步研究完善教育领域税费政策,吸引社会投入。推动建立非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拨款、学生资助、教育收费标准“三位一体”动态调整机制,扩大经费总量。

二是实施财务治理能力“提能造峰”工程。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的原则,按照“调整结构、强化统筹、加大投入、改革机制、提高绩效”的思路,树立结果导向,加强绩效管理,改进督查和考核方式方法,以结果论英雄、从过程找经验、用实绩来检验,不断优化改进对教育投入的保障力度,积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改分配模式:改革现行拨款模式,区分运转类和发展类资金,对运转类采用因素法分类,对发展类落实楼书记项目化、工程化、方案化要求进行管理。改管理手段: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项目库,储备一批高质量大项目。改评价方式:建立具有教育行业特点的绩效评价体系,科学编制规划、和国家层面、财政层面的评价步调和谐、形成合力,实现绩效评价全流程、全覆盖,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改队伍水平:实施财务建设“五个一”计划(推出一个引领市,打造一个示范县,突出一个样板乡,树立一个精品校,为每县培养一个财务明白人),使管理能力突飞猛进、财务队伍兵强马壮。

三是实施财务“防火墙”建设工程。厘清责任,区分对省属高校、厅直单位、市县三个层面的监管责任。省属高校层面:以“以案促改+财务治理”专项行动为抓手,在省属高校和厅直单位层面建立常态化的风险排查消除机制。推动债务尽快化解,建立大项目事前财力评估机制,使高校轻装上阵。厅直单位层面:建立信息化监控平台,综合运用内部审计、内控建设、人工智能等各种手段,对厅直单位财务实施全流程风险监管。市县层面:完善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平台,以审计、绩效评价、专项检查为着力点,畅通举报机制,构建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完善的市县财务“四早”监管模式。

对财务处承担的其他职能:实施校舍安全监管智能化提升工程,解决校舍安全点多、面广、监管难的问题;实施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满足广大师生对多样化、高品质后勤服务的需求;实施国有资产管理效能提升工程,推进资产共享共用、提质增效;完善治理教育乱收费体系,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查处力度,保持治理教育乱收费行为的高压态势。

“十四五”、对教育财务工作而言,是考验、是机遇、是责任、是使命,“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财务处将以更大的胆略和气魄,实现更大更新更强的跨越。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cd6c37b8d477****4835aa668bc01054.jpg

基础教育处处长胡全胜就《保方向  强根基  促改革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发言。基础教育处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构建“三大育人体系”,深耕“四大领域”,实施学前教育行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提质、特殊教育提升等“四大计划”,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构建河南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体系,为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和人生出彩打好基础。

保方向  强根基  促改革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省是全国基础教育第一大省,现有中小学、幼儿园4.77万所,在校生2146.59万人,占全国近十分之一

当前,我省基础教育仍然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不足,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明显,普通高中教育同质化严重、特色不明显、普及水平高等问题还较多。

按照省委省政府“前瞻30年,立足十四五,系统谋划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教处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体系。拟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锚定“三个根本”,履行“三为”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个根本”,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完成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三为”责任,即把握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服务的政治责任。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三大”育人体系:一是“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体系。实施“五育”并举示范创建工程,开展学实践“五个一”精品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支撑体系。二是“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深化社会“大课堂”建设,推进中小学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三是基础教育教研支撑体系。建立高校、教科研机构与中小学校协同研究机制,打造共建共享开放的教科研服务平台。

二、深耕“四大领域”,实施“四大计划”,确保基础教育提标扩面上水平

一是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聚焦“两完善、提升”。一要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园,持续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到2025年实现公办在园幼儿达到50%以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覆盖率达到85%以上。二要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健全成本分担机制,全面落实省定公办园生均综合财政拨款和普惠性民办园奖补政策,动态调整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园收费监管,探索实行公办幼儿园员额制管理。三要提升保教质量,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工程和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建立幼小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

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聚焦“争创、两提高”。一要争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力争到2025年优质均衡县(区、市)比例达到20%,到2035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要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期间,评估认定省级标准化管理示范校250所、特色校750所左右,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内涵化发展。三要提高优质资源覆盖面。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四统一”;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进城乡、区域、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三是普通高中特色提质计划。聚焦“振兴、两促进”。一要振兴县域普通高中。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整体提升办学水平,缩小校际、区域差异。二要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实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1256”工程,培育100所省级多样化发展示范校、200所示范性教学创新基地学校、500个示范性学科、600项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三要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积极开展生涯教育,有序实施选课走班;不断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四是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聚焦“融合、两延伸”。一要坚持普特融合,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推动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二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向学前和高中以上阶段两头延伸。

三、强化“一个阵地”,推进“四大改革”,打造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一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认真落实“双减”等文件有关部署,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做到教育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三提高”,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二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分级办学改革,加强省级统筹,推动市县政府集中力量办好基础教育,落实举办基础教育的主体责任。三要推进招考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公民同招”政策,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四是推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倡导“绿色评价”“增值评价”,开展学生各年级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五育”并举横向评价机制。五是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强课提质行动,形成“轻负优质”的教学模式,构建优质课程资源和师资支撑体系,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和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事关“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的全面实现,需要全厅、全系统和各级党委政府通力合作、携手共进。基教处全体同志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将同心同向、克难攻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9ccb642b1d0f9256cfa69cad5ef65919.jpg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秦剑臣就《锐意改革创新 奋力攻坚克难 努力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发言。“十四五”时期,职成教处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加快推进职教高地建设,巩固类型教育定位,夯实中职基础,推动高职提质培优,稳步发展职教本科,探索“职教高考”制度,建立纵向融通、横向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积极优化专业结构内容,推动专业紧密对接产业,深化“三教”改革,探索“岗课赛证”融合发展,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推进“人人持证”,打造技能型社会,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坚强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锐意改革创新 奋力攻坚克难

努力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今年是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家层面,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职教大会,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省级层面,教育部与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我省成为7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省份之一。省委工作会议提出锚定“两个确保”的战略目标,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第一大战略强力推动,强调加快建设“技能河南”。

可以说,职业教育工作迎来了大改革、大发展的春天!职成教处将在厅党组的带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按照省委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筹备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坚持类型定位、产教融合、    提质培优、打造高地,奋力开创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类型定位,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巩固中职基础地位,实施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改善中职办学条件,加强文化知识和基础技能教育。强化高职主体地位,深化国家和省级高职“双高”建设,将高职学校建设成为集就业、升学、培训、创新于一体的技术技能教育资源集聚地。稳步发展职教本科,高标准建设职教本科学校和专业,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推进内部纵向贯通,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扩大贯通培养规模,实现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有效衔接。促进外部横向融通,推动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强职普渗透融通,实施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总体保持中职与普通高中、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二、坚持产教融合,当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协同推进产教融合,发挥职业院校专业优势,搭建省级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的精准对接。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建立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举办、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支持行业企业参与共建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产业学院。深化校企双元育人,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实现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等产教育人新模式。推动专业对接产业,根据产业规划和人才需求,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专业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打造河南职教特色品牌。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引导和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生产一线开展技术科创新,重点强化技术开发和创新成果本地转化能力。

三、坚持提质培优,打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组合拳”。深化评价制度改革,按照类型教育特点,加强德技并修、校企合作、就业质量、师资建设等方面的质效评价,加大职业技能考试在“职教高考”中的比重。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健全校企互兼互聘的教师管理制度,发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推动教材教法改革,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开发课程、设计教材,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分类施教、因材施教,促进自主个性化学习。加强开放交流合作,探索构建符合省情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鲁班工坊”“大禹学院”等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品牌。探索岗课赛证融合,推动工作岗位、课程体系、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四、坚持打造高地,下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先手棋”。加快推进职教高地建设,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重点解决束缚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障碍,指导各地、各学校制定职教高地“一地策”“一校一品”实施方案。强化德技并修育人导向,落实“三全育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浓厚氛围。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按照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推进“人人持证”,把职业学校纳入重点职业培训机构目录清单,确保优质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探索学分银行落地机制,对接国家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探索制定学习成果互认标准,逐步推进学校、行业、企业之间实现学习成果互认,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和各类教育相互融通。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推进落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有关政策,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在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领导下,抓住“大有可为”的机遇,坚定“顺势而为”的决心,扛起“大有作为”的担当,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坚强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711fc93dc0cde72e8103e0ee51caa793.jpg

高等教育处处长张水潮就《紧抓机遇强担当 打造优势建高地》发言。他表示,要把握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重大机遇,以高校综合治理改革为牵引,强化“双特”建设,创建高水平应用本科高校,深化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着力提升服务支撑能力;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将立德树人贯穿专业、课程、教材、实践各个环节,推进智慧教学,加快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链;坚持引育并举,构建支持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链;创新评估评价,着力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突破。

紧抓机遇强担当 打造优势建高地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提出了系列要求:一是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四为”方针;二是教育地位: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三是发展路径: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四是教育使命: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要以前30年的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战略举措,谋划推动河南高等教育发展。要把高等教育搞上去,首要任务是中原大地起高峰,要打造郑大、河大“双航母”;实施“双一流”创建工程。深化改革、健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树立一切为了科研、一切为了教学的导向,鼓励专心致志搞科研、沉在一线抓教学。要调整优化高校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等等。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思路、谋改革、抓落实:

一、锚定目标求达成

把握落实《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5年,“双一流”、特色骨干、应用型本科分类发展,各自领域争创一流,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显著增强。到2050年,高等教育走在世界第一方阵,全省人民的高等教育幸福指数得到极大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劲有力。

二、选准视角促发展

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围绕经济、社会、学校、师生等主体需求,聚焦全局与局部、党建与事业、综合与特色、设计与路径、改革与创新、稳定与发展、出发点与落脚点、勤政与廉政等关键范畴,选准改革视角、实现发展方向和效率提升的正向加速。

三、明确思路强贯通

导航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改革,推动学校、教师和学生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共舞;构建体系,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链、支持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链、推动高校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链,加快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完善机制,通过搭建信息化监测平台、创新评估评价机制,提升高等教育服务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能力。

四、深化改革重突破

(一)紧盯重点抓改革,着力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以“双一流”建设及创建引领,强化“双特”建设及支撑,开展高水平应用本科高校试点探索,推进高校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服务重大任务和“十大战略”、产业发展需求能力。

(二)紧盯育人抓改革,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改革,推进“四新”(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强化“”四类(未来技术、现代产业、特色行业、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加快推进实施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和重点规划教材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引领,分学科专业开展基础素质或创新创业大赛,构建国家、省、学校、院系四级竞赛体系,引导学生全员参加、多方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紧盯人才抓改革,着力促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发展。完善教师发展和管理机制;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名师工作室、基层教学组织等建设,逐步完善教师发展平台体系;遴选高校教学名师,选拔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加强高校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创新大赛。

(四)紧盯内涵抓改革,着力推动本科教育高效率突破。着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争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以三类评估体系构建为保障,充分发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以及专业认证的导向作用,营造本科教育质量文化,着力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发展;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打造一批展示本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五、推动工程见实效

(一)实施“双特”支持特需工程。支持9所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对标一流、创新发展,加强41个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实施骨干学科(群)支持特需产业项目,围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传感器、5G、电子制造等战略新兴和支柱产业,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遴选新增重点支持10个左右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实施特色骨干学科培育建设项目,支持本科高校重点建设1至2个培育学科。

(二)实施高水平应用本科院校试点工程。开展试点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引导高校紧密对接区域发展实际,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推动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标准、教学实践与生产实际、教师队伍与行业企业人才队伍相融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产科教融合创新推动工程。鼓励引导“双一流”建设和创建高校围绕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战略需求,聚焦集成电路等未来技术和产业,定向支持3-5个未来技术学院;聚焦企业迭代关键技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聚焦行业共性技术,协同行业部门、行业协会,合作共建行业学院,努力争创10个左右国家未来技术学院、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和国家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

(四)实施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工程。按照“五链”深度耦合要求,坚持“撤、停、增、锻、塑”并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启动实施“3432工程”,着力提升我省高校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能力。

(五)实施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工程。持续深化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重点支持1000个左右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00门一流本科课程、1000部左右规划教材;培育1000项左右优秀教学成果;引导支持高校和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联合建设1000个左右协同共建、共享、开放的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施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3年,全省本科高校智慧教学应用覆盖率达到100%。

(六)实施高素质师资队伍创建工程。坚持引育并举,组织实施好“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原英才”等高层次人才和省级重大人才专项;未来五年,重点支持300个省特聘教授岗位、250个名师工作室、1000名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建设30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000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开展高校教师示范培训2500人、每年组织开展1-2次全省范围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构建支持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链。

我们将在委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激发高等教育发展活力,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高质量育人体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实施“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提供有力人才智力支持。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24599aaa73413dbd7f63e8eccea05b01.jpg

教师教育处处长李松原就《应变局开新局,以行动谋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发言。“十四五”时期,教师处将聚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深化教师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教师教育治理体系、教师教育学术研究体系、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和教师职后培训体系,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行动、教师培养提质行动、教师补充助力行动、教师精准培训行动和教师梯队优化行动,构建起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的崭新格局。

应变局开新局,以行动谋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一、形势与任务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作支撑。而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教育处肩负着全省131万教师的培养培育重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实现由大到强,打造“强省优师”,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是我省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问题与方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创新的起点。进入新时代,我省教师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队伍大而不强、大而不新、大而不优、大而不专,教师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的更大需求、更高要求。师范教育体系和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弱化,优质师资不充足、不均衡,还不能为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由大省良师到强省优师,任重而道远。

三、思路与行动

望远才觉天地宽,实干方能破浪行。“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深化教师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坚持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促进均衡,充分发挥五方面力量,持续落实五个要求,深入推进五大行动,构建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崭新格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师德师风建设行动。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我们将把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实,健全宣传、教育、考核、奖惩、监督“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开展最美教师、教育世家和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宣传活动、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表彰活动等,激励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培育2所国家师德师风建设基地、10所左右省级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和若干所省级师德师风涵养基地,加强工作平台支撑,强化师德教育涵养,增强工作实效。出台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实施细则,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用好“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投诉管理平台”,持续开展师德失专项治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各类违反师德行为。

(二)教师培养提质行动。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我们将把抓好教师源头培养作为核心要务,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从事师范专业。实施强师计划、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建设计划、中小学幼儿园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抓好师范专业认证,构建高质量师范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建设3-4个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

(三)教师补充助力行动。做好教师补充工作是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我们将加强省级统筹力度,创新制度安排,积极吸引遴选一批优秀人才从教。做好教师资格考试、管理等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改革,把教师入口质量关。实施“特岗计划”“优师计划”等系列项目,为农村地区定向补充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形成立体化、全覆盖式的教师补充体系。

(四)教师精准培训行动。育人者先育己,执教者先受教。我们将突出精准,全面深化教师培训体系改革,搭建好以国培为引领,省培、市培、县培、校培错位补充的五级培训学习平台,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成长。重点是建强教师培训五大体系:重构教师培训组织体系、规范教师培训管理体系,完善教师发展学科体系、健全教师培训内容体系、建立教师智能研修体系,实现专业发展常态化、长效化。

(五)教师梯队优化行动。尊重教师人才成长规律,完善培育新模式,构建攀升新格局,“十四五”期间培育认定中原名师300名,省级名师8000名,省级骨干教师4.2万名,引导市县培育相应层级、相当规模的名师和骨干教师。建好中原名师工作室和河南教师发展学校,让名师、名校定向支持乡村教师、学校发展。全面推行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持续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奖励和跟踪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骨干教师。推动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国家试点项目,深化普及“三个课堂”应用,智能引领乡村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发展,助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

发展出题目,教育做文章。实现“两个确保”目标,我们教育人责无旁贷。实干为要,行胜于言。教师处全体同志将不驰于空想,不于虚声,脚踏实地、躬身力行,努力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局,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贡献教育力量。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b553a00dbc0877b23a952337a9d5c736.jpg

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长杨学勇就《创新驱动 精准施策 打造高质量科技管理与信息化发展体系》发言。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提质增能”“战略支撑”“产业对接”“团队引育”“协同发展”五项计划,锻长板,补弱项,扬优势,攀高峰。优化高校、学科学院和专业布局,加快融入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产业创新载体建设,打造高端科技创新队伍,促进政产学研用各环节相互贯通,大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强力支撑。教育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发挥信息化在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中的叠加倍增作用,聚焦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校园信息化支撑环境、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等8项行动计划、30项重点任务,实施一批变革性、引领性、标志性项目,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数据服务、应用系统、数字资源一体化建设,厚植发展优势,走出一条融合共享、集约高效的“互联网+教育”发展道路。

创新驱动  精准施策打造高质量科技管理与信息化发展体系

一、高校科技创新工作

(一)基本情况

全省高校共有参与科技活动人员6.4万人,拥有一支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34个、省部级平台近900个。建成国家、省、校三级协同创新中心体系。高校科研经费大持续增长,主持获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占全省总数的1/3、获省奖占比达2/3。高校承担来自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近2万项,一大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转化,高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人均、校均排全国25位,人才团队实力不强,领军人物缺乏,国家级创新平台少,创新成果转化体系不健全、转化率高等

(二)形势分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决策。省委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作出了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决策部署,充分提现了省委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科技创新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十四五”期间,高校科技工作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以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目标,坚持科教融合、学科交叉、开放协同、改革创新,瞄准我省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高校、学科学院和专业布局,加快融入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产业创新载体建设,打造高端科技创新队伍,提升协同发展水平,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促进政产学研用各环节相互贯通,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提供强力支撑。

(三)重点任务

第一,统筹创新资源,实施“战略支撑计划”,提升科技创新的“质”。一是建设国家和省实验室。支持高校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支持高校牵头或参与建设嵩山、神农种业、黄河等3-5个省实验室,加大100个左右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二是培育国家前沿科学中心。加强开放协同,围绕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汇聚一流人才团队,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10个省级前沿科学中心。三是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加强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重点领域的前瞻布局和创新能力建设,争取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实现零的突破,支持建设5个左右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第二,引进培育并重,实施“团队引聚计划”,提升科技创新的“源”。一是加强“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引育。强化引育结合,带动培养一批国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二是推进高校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每年分别支持50个创新团队、100名创新人才,组建跨学校、跨学科的大团队,培育5个左右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20名左右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

第三,面向发展需求,实施“协同发展计划”,提升科技创新的“效”。一是持续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主动对接新兴产业链和未来产业布局,新认定8-10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8个左右国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二是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深化校所、校企、校地合作,支持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建设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联合体。认定一批河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支持建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建设1-2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三是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载体建设。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等载体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5个左右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培育2-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3-5个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第四,深化评价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科技创新的“活”。一是强化分类指导。支持高水平大学全面提升科研水平,积极参与打造国家和我省战略科技力量。支持特色骨干大学加强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积极服务行业产业发展。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推动应用技术创新和转移研究。支持高职高专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实用性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二是强化机制改革。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全面深化科研和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活高校科技创新活力。

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面向整个教育领域的综合性业务,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履行厅网信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推动落实教育系统党委(党组)网络安全责任制。二是指导全省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三是负责厅机关及直属单位信息化建设。

(一)工作进展

近年来,我们着力着力构建了六大工作体系:

一是规划部署体系。发布《河南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按照规划要求,坚持发布年度网信工作要点,细化推进各阶段工作。

二是制度规范体系。制定并印发《全省教育系统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厅机关及直属单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标准》等制度规范。

三是示范引领体系。指导500多所学校围绕数字校园、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开展试点示范,遴选教育信息化2.0示范区7个、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450个,引导16个县开展了“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试点。推荐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是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入选单位。

四是素养提升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学校首席信息官制度(CIO制度),构建了高校校长、教育局长、信息化部门负责人、网络安全技术骨干4类培训体系,累计培训1.2万人次。

五是安全监测体系。设立省教育信息安全监测中心,部署监测平台,建立专业化的网络安全问题监管与处置团队,形成集技术监测、预警通报和处置反馈为一体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六是评估评价体系。在全国率先发布《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标准》《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标准》,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能力做出量化评价。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各级投入教育信息化的资金不足。二是行政领导体制不健全。全省28个省辖市、省直管县,只有4个设立有信息化专职行政科室,业务衔接不畅。三是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

(三)工作举措

当前,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持续深化,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益凸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既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和战略支点,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发挥信息化在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中的叠加倍增作用为根本,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为目标,以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为抓手,聚焦构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健全校园信息化支撑环境、加大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等8项行动计划、30项重点任务,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项目,实现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服务、应用系统、数字资源的集约化、一体化建设,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走出一条融合共享、集约高效的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道路:一是加强云网融合,健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二是构建支撑环境,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三是强化数据驱动,提高教育管理服务质量;四是推动共建共享,加大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五是利用技术赋能,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六是提升信息素养,支撑信息时代师生发展;七是开展联防联控,筑牢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八是汇聚发展动能,构建科学高效推进机制。当前,我们正在按照教育部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的部署要求和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加快开展厅“互联网+教育”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和全省教育专网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建设全省教育大数据调度指挥中心和领导驾驶舱。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b92e1682c1edb328d2c0dac61e4ab0ae.jpg

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华星就《发力“十四五”河南教育对外开放谋新篇》发言。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将以规划为引领,完善1+N政策文件支撑体系;以创新为导向,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等三个工程,实施“留学河南”品牌建设等五项计划;以考核为抓手,制定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贡献教育对外开放力量。

发力“十四五”

河南教育对外开放谋新篇

“十四五”时期,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对外合作与交流处通过制定“一个规划”、实施“三个工程”、开展“五个计划”等系列措施,基本实现全省教育对外开放治理现代化,力争实现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使我省教育对外开放整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一、具体工作措施

(一)制定“一个规划”

加强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出台《2021-2025年河南省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绘就河南省教育对外开放“十四五”发展蓝图,并形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1+N”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文件。制定《“留学河南”品牌建设计划》《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指标体系》《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国际理解能力提升计划》和《河南省留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全省教育对外开放“十四五”发展蓝图打造坚实的政策支撑体系。

(二)实施“三个工程”

1.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152030”工程。建立1所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新增5个非独立法人本科机构、20个本科项目;建成30个省级示范性机构和项目。力争实现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三大突破”: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机构“零”的突破、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层次突破、中外合作办学收费限价政策突破。

2.实施教育系统高层次创新人才境外培养“5050100”工程。设立省级财政专项,每年选派50名教师赴海外研修,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高精尖缺创新领军科研人才,为“双一流”学科创建高校培养青年学科带头人,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学校培养“双师型”青年教师。每年成班制选派50名专业课教师和管理人员赴海外研修,打造创新型国际化师资和管理队伍。支持高校与世界知名大学开展学分互认和双导师制等实质性合作,每年资助联合培养100名高水平硕士博士研究生。

3.实施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制定《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遴选20所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发挥国际化特色高校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全省高校国际化进程。2023年开展中期考核,2025年组织验收工作,认定15所高校为“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支持若干高校率先成为我国国际化办学的领跑者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参与者。

(三)开展“五个计划”

1.开展升级版“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巩固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交流,积极推进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交流,深化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推动与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等区域的交流,深度拓展合作交流空间和内涵。充分利用国家与东盟、中东欧、非洲、拉美、阿拉伯地区等区域和次区域的教育交流机制,开展国际高端论坛,推动“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等各类教育联盟特色发展,打造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

2.开展“留学河南”品牌建设计划。加大海外招生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河南省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来豫留学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教师、品牌校友、品牌活动。开展“豫见河南”留学生系列活动,培养更多知豫、爱豫、友华的外国青年人才。

3.开展境外办学特色发展计划。充分发挥我省武术、中医药、汉字文化、农业粮食研究等特色优势,推动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探索多种形式境外办学。建立若干所具有河南特色的“鲁班工坊”,打造大禹学院、仲景学院、河学院、卧龙学院、轩辕学院等境外办学品牌。

4.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影响力提升计划。积极参与高级别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活动;充分利用友好省州(城市)关系,深入推进中外师生友好往来;打造具有影响力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打造具有中原风格的中外人文交流品牌,提升“武林汉韵”等人文交流品牌国际影响力;实施“学在河南”外宣工程。支持高校做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讲好河南故事、黄河故事,提升河南形象、中原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对外传播能力。

5.开展智库平台引领开放计划。打造河南特色教育对外开放智库群,实现河南省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研究中心、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对外援助研究中心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平台作用,实现会员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推进保障措施

在现有人、财、物等常规保障措施基础上,创新教育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对外开放工作能力与水平。具体采取以下推进措施:

(一)制定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开展调研活动、组织专家论证,制定科学完善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评价指标体系。

(二)实行高校国际化年度报告工作制度

每年发布《河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报告》(蓝皮书),公布各高等学校国际化建设的进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

(三)开展全省高校国际化排名

定期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分类公布高校国际化排名;握紧教育评价“指挥棒”,将国际化评价纳入全省教育系统业绩考核范围,与国际化专项资助挂钩。

通过以上举措,河南教育对外开放将更好地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汇才引智,为实现“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贡献教育对外开放力量。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fb5ccbf01051ae3f99f1010037e8834c.jpg

学生工作处处长李班就《凝心聚力 砥砺奋进全面推动高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发言。学生处将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强化四个坚持:坚持立足“两个大计”抓改革,抓好调查研究、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坚持把握“两个大局”育新人,建立完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队伍体系和服务体系;坚持服务“两个确保”促就业,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全面实施“3+1行动计划”;坚持培育“两种情怀”提内涵,引导广大青年有情怀、有大爱、有担当。以担当作为的自觉行动,在实现“两个确保、更加出彩”的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写出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笔!

凝心聚力 砥砺奋进 全面推动高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并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第一战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学生处直接服务156所高校249万在校大学生、70万高校毕业生,他们的成长成才与兴省强省紧密相连,容不得丝毫懈怠。“十四五”时期,学生处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秉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理念,用心用力用情,抓改革、育新人、促就业、提内涵,全面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两个大计”抓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同有关处室稳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切实发挥招生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一是抓好调查研究。通过学习考察、课题研究等方式,围绕高考综合改革、普通专升本改革、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等重大专项开展专题调研,做到吃透政策、摸清实情、找准方向,为教育改革发展献计献策。二是抓好政策制定。有序推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研究制定退役大学生士兵专升本免试入读本科实施细则,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三是抓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省招委和高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建立任务清晰、分工明确、有序推进的工作体系,确保考试招生改革项目在我省平稳落地。

二、把握“两个大局”育新人。“两个大局”的历史性交汇,让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标更加清晰。学生工作将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着力建好三大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一是规范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依法治教和“放管服”改革要求,指导高校完善学籍学历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制度备案、督导检查、工作抽查等方式,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压实高校主体责任,严把“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推动管理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化。二是建强队伍体系。通过分类培训、交流挂职、课题研究等方式建强管理队伍、服务队伍和智库队伍。用5年时间对全省高校学工队伍进行系统培训,遴选一批专家建立全省学生工作智库。三是做优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学生管理服务数据化、智能化。以精准、精细为导向,指导高校通过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完善大学生成长导向教育体系,通过加强生活教育完善全过程服务体系,通过加强大学生典型选树完善奖励资助服务体系,通过加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学生权益保护服务体系,全面服务大学生高质量成长成才。

三、服务“两个确保”促就业。锚定“两个确保”,服务“更加出彩”,需要通过教育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我们将以“3+1行动计划”为抓手,积极协调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一是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素养提升计划。充分发挥就业评价导向作用,推动高校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教学体系。持续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健全实践育人机制,全面提升人才综合素养。二是实施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培优计划。巩固我省在就业创业指导职称评审、职业发展教育硕士点、博士点建设方面的既有优势,继续开展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轮训,5年内分类举办校长班、处长班、辅导员班,计划完成培训6000人次。遴选100名省级就业创业指导名师并建立一批名师工作室,鼓励开展课题研究,着力培育一批本土化的大师名师。三是实施全省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增能计划。健全全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就业市场功能,发挥省级就业市场的辐射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发挥校园市场主渠道作用,每年举办各类就业双选活动8000场、提供300万个岗位。加强智慧就业平台建设,优化省直部门、地市、学校、院系、辅导员以及社会机构相互融通的就业招聘服务机制,实现信息服务全天候、不间断。四是实施“新时代·新梦想”就业创业公益帮扶行动。针对退役大学生士兵、身体残疾毕业生、女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建立专门台账,落实“一人策”帮扶机制,每年举办不低于50场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等专题活动,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需求清、帮扶举措清、求职进展清,助力这类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四、涵养“两种情怀”提内涵。学生工作的对象是广大青年,甚至从事学生工作的多数也是青年,可以说,做好学生工作就是做好青年工作,也是青年要做好的工作。一方面坚持项目引领,涵养学生工作者的教育情怀。每年立项学生工作研究项目、评选一批学生工作研究优秀成果,持续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大美学工”评选、学生工作优秀成果展演活动,通过项目化的运作,统一思想认识,培育教育情怀,让学工队伍自发地投入爱心、热心和耐心,展现立德树人之美。另一方面坚持榜样带动,涵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发掘河南红色文化资源,遴选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立项一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成长之星”“职业生涯规划之星”评选,从援疆援藏、参军入伍、三支一扶、特岗计划等基层项目中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持续开展事迹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学生处将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以担当作为的自觉行动和攻坚克难的扎实成效,在实现“两个确保、更加出彩”的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奋力写出全省高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笔!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3a954adcb19e954dcfa7ef2506add02a.jpg

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处处长聂世忠就《转变观念 搭建平台 深化改革 强化保障 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体卫艺工作》发言。“十四五”时期,学校体卫艺工作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搭建体育竞赛、艺术展演、工作创新、健康监测四个平台,深化教育教学和评价制度两项改革,强化师资和场地设施条件保障,努力实现从“体”到“育”、从“小众”到“大众”的观念转变。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审美素养,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

转变观念 搭建平台深化改革 强化保障

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体卫艺工作高质量发展

体卫艺工作纵向覆盖深,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横向跨度广,“德智体美劳”五育占了三育。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审美等需求越来越高,对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认识越来越深。党的教育方针由“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再到“德智体美劳”的演变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出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全面。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劳动、体育、美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四份文件,要求落实五育并举,进一步突出学校体育、美育、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我省学校体卫艺工作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每天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全国率先开展,多次受到教育部表扬并向全国推广;校园足球成绩突出,被业界誉为“河南现象”;中招体育考试工作在全国处于领跑位置;学校艺术教育课内课外两个平台建设得到充分肯定;高校公共体育、公共艺术教育评估在全国独树一帜。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提振了信心。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体卫艺工作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短板,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要彻底改变“强于智、疏于德、弱于体、少于美、缺于”的问题,需要把握四个关键词:转变观念、搭建平台、深化改革、强化保障。

第一个关键词是转变观念。

一是要实现从“体”到“育”的转变。把体育的重音落在“育”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体育提出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工作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把体育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中,紧扣“育人”核心,帮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通过体育课、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实现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综合育人功能。

二是要实现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国家对学校体育、美育的要求是“教会、勤练、常赛(展)”,就是要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艺术展演活动。过去一讲到体育竞赛、艺术展演,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少数人、有特长的学生才参与的活动。而在中办、国办最新《意见》中明确提出,体育竞赛、艺术展演要面向人人,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的,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这是一个带有颠覆性的观念转变。

第二个关键词是搭建平台。

一是搭建体育竞赛平台。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及“校长—县(区)长—市长—省长杯”两个层面、四级联赛体系。促进体教融合,形成体育、教育一体化的竞赛体系。

二是搭建艺术展演平台。定期举办大中小学艺术展演、学生合唱节、舞蹈节、器乐节、戏剧节、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以班级或院系为单位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工作坊等活动。

三是搭建工作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县(区)和学校,挖掘推广先进经验。以校园足球为引领,广泛开展校园篮球、网球、冰雪等项目试点。建设一批美育特色学校、高水平美育社团和美育实践基地。十四五期间,实施劳动教育“四个1000”工程,建成1000个中小学特色学校、1000个中小学实践基地、1000个职业院校实践基地、1000个高校实践基地。

四是搭建健康监测平台。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每年监测、五年调研。健全体质监测和专项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排名、公示制度,设立学生体质健康等级证书制度,开展“争做体质健康优秀学生”活动。

第三个关键词是深化改革。

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分学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程衔接度和教学质量。在体育上,将继续坚持“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解决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在美育上,坚持“教会、勤练、常展”,落实 “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美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欣赏美、认识美、展示美、创造美、产生美的共鸣。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真正让每一名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体育运动技能、艺术特长。

二是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基础教育阶段,改进中招体育考试办法,完善中招艺术考试制度;将体育、美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高等教育阶段,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推动高校将美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依托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高等学校教学评估,近视防控年度考核、健康中原行动考核等,加强督导评估。

第四个关键词是强化保障。

一是配齐配足专任教师。实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等薄弱学科教师配备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配齐配强学科教师,满足开齐开足上好课程的需求,满足“教会、勤练、常赛、常展”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是改善场地设施基本条件。建设满足教学、训练竞赛需求的体育美育场馆,配足体育美育器材设施,完善器材补充制度。按标准配置卫生室、校医院,满足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需求。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今后,我们将在各位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下,凝心聚力、握指成拳,共同推进学校体卫艺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7c2153d25500e12a781df44e7670a876.jpg

教育督导办公室主任王明忠就《把握历史机遇 善谋善为担当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彰显督导力量》发言。面临“十四五”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推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更好地落地落实?督导办一致认为:强化各级政府优先发展教育职责是关键!这是教育督导善谋善为、发挥作用的机遇和使命。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规划教育督导;用活两个平台,组织教育督导;履行三个职能,实施教育督导;补齐四个短板,健全教育督导体系;抓实五项重点督导,助推河南教育加速度提质。

把握历史机遇 善谋善为担当

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彰显督导力量

汇报三点感受、四点认识和五点对教育督导工作的粗浅思考,提出一点建议。

三点感受:省委工作会议后,厅党组统筹谋划河南教育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今天组织教育论坛,督导办的同志们感受深刻:一是感受到厅党组站位新发展阶段,科学谋划教育改革发展的远见卓识;二是感受到厅党组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三是感受到厅党组着力构建河南教育新发展格局,不忘初心使命、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为民情怀。这必将使我们在锚定“两个确保”中,对“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的认识更深、共识更多、干劲更足。

四点认识:对河南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四个方面认识。

第一点,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这是教育大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出发,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对教育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决策部署和顶层设计。据统计,习近平总书记先后20余次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组)会议,研究审议教育改革方案26份;以党中央、国务院和两办名义出台教育类文件48个,发文频率之高、覆盖面之广、规格之高,新中国建立以来无前例。

第二点,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这是我省教育大改革、加速发展的重大机遇。省委工作会议提出,要用前瞻30年的眼光,谋划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汛情严重影响财政困难之下,以大手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拿出数百亿元支持教育和科技创新发展,将“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之首,省领导频频深入教育系统调研、召开座谈会,足见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新支撑作用更加重视,对教育发展寄予厚望。

第三点,我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描绘了今后五年教育改革发展蓝图,这是河南教育挺进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转折期和关键机遇。“十四五”教育规划按照“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的思路,前瞻性谋划17大工程、70多个项目,吹响了河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也向各级政府发出了河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军令。

第四点,“十四五”我省各类教育补短板强弱项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这是起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我省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总体上处在大而不强、大而不高、大而不优的水平,短板弱项多,至少面对“三座大山”:一是各类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比如,学前教育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仅占33.5%,居全国末位;义务教育按照优质均衡的班额标准(小学45人/班、初中50人/班),新一轮的学位扩容任务艰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个百分点;研究生计划招生仅占全国的2.54%,博士生仅占0.95%。二是教育投入不足、财政政策落实不到位。比如,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长期处在全国末位。三是德智体美劳五育评价导向失衡。比如,弱于体、少于美、缺于的问题突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政府履行教育的职责不到位。

五点思考:上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任务和要求。如何推进和落实,督导办的同志们一致认为,强化各级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是关键中的关键!也是教育督导善谋善为、发挥作用的机遇和使命。“十四五”期间,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规划教育督导;用活两个平台,组织教育督导;履行三个职能,实施教育督导;加快补齐四个短板,健全督导体系;重点抓好五个专项督导,督促市县政府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助推河南教育加速度提质。具体是:

围绕一个中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心,规划和设计教育督导。

用活两个平台:一是要用好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工作平台,把各成员单位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二是用活省教育厅教育督导办公室的工作平台,与业务处室携手联动,打好一手推、一手督的“组合拳”,发挥教育督导的再监督作用。

履行三个职能:一是认真履行对各级政府的教育“督政”职能;二是认真履行对中等以下学校的“督学”职能;三是认真做好国家层面教育质量抽样监测。

补齐四个短板: 一是加快补上教育督导地方立法的空白,树立督导权威。二是加快补上结果运用和督导问责的短板,长硬督导“牙齿”。三是加快补上基于信息平台支撑的省级教育评估监测短板,为我省教育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加快补上督导力量弱、业务水平低的短板,为提高教育督导质量提供可靠保证。

抓好五项督导:一是全面推进对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压实市县级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确保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的优先地位。二是要前瞻十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加快启动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破解广大群众“入园难”“入园贵”的烦心事问题。三是前瞻十五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目标,加快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合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四是以《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总纲,开展教育重大部署和热点难点问题专项督导,比如,“双减”、义务教育教师待遇落实、高考改革保障等;五是启动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为加快推进我省职业教育高地建设提供支持。

一点建议:没有精准的教育监测,难有决策的精准科学! 要加快构建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体制,建议整合优化资源,独立设置河南省教育评估监测研究院。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督导办将锚定“两个确保”,站位全局,把握机遇,善谋善为,长硬督导“牙齿”,用好督导“鞭子”,创新实干,为奋力推动河南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督导力量!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aeee81e1dd8688087c74d8eb72418bdd.jpg

社会科学研究与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处处长韩冰就《对标科教兴省战略 奋力推动语言文字高质量社科发展起高峰》发言。社语处将在“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全省语言文字大会精神,加强督导,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强化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实施人才团队引育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工程、高校品牌智库建设工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推进高校社科繁荣发展。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改进社科项目管理办法。坚持目标导向,提升社科项目和奖项的含金量。坚持“破五唯”导向,优化成果评价机制。

对标科教兴省战略 奋力推动语言文字高质量社科发展起高峰

省委工作会议部署实施“十大战略”,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首位。既充分体现了省委决策的高瞻远瞩和对科技创新、教育事业的殷切期望,也是省委赋予我们教育部门的重大任务。厅党组迅速行动,围绕高等教育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双一流创建、科教兴省、创新发展等核心战略,调整规划,明确重点,锚定“两个确保”,朝着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奋力迈进。下面我就社语处工作如何在“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时期抓机遇、挖潜力、开新局、上台阶谈几点想法。

一、大力推普、强化服务,奋力推动“十四五”时期全省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国庆节前夕,省政府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重要文件,之后迅速召开全省语言文字大会,副省长、省语委主任霍金花出席会议并讲话,宋争辉厅长在会上发言,对十四五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再部署、再安排。省政府提出到2025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全面提升,全省普通话普及率达到9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语言文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增强。

目标已明确,号角已吹响。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语言文字大会精神,按照霍金花副省长关于将语言文字纳入省政府督导工作的批示要求,会同督导办制订督导实施细则和方案,按照“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的工作方针,加大督导力度,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举办经典诵读比赛、汉字大赛和诗词大赛等活动,多举措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一是加大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力度,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行业管理、城乡管理和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内容。二是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强化对网络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管理,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三是抓好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嵩县、卢氏县、台前县、川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在实施学前教育“童语同音”计划、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方面给予支持。四是加强语言文字科研平台建设,展现高校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责任担当。在目前全省共有6所高校获批教育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基础上,计划十四五末建成教育部、国家语委基地10个,升级完成2-3个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为科研工作创建更多平台。

二、强基提质、实施“四大工程”,加快推进高校社科繁荣发展起高峰

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即将印发的关于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文件,我们建议启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强基提质“四大工程”,提升高校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十四五时期高校社科发展的总目标是:通过持续增加投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完善项目研究体系、高层次社科创新平台体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服务经济社会成效显著的具有中原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推进实施的四大工程是:

(一)加大人才培育和储备强度,实施人才团队引育工程。基于我省社科领军人才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的问题,持续加大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力度。每年支持30个左右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承等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10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团队和10个“哲学社会科学杰出青年学者”团队,推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形成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力争十四五时期新增5名左右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社科人才体系;助推高校竞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50项、重大项目30项以上,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稳居全国前十名。

(二)提升社科成果创新高度,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工程。基于高水平社科创新成果少,高层次社科平台短缺的现状,积极推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动态调整和转型发展,打造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平台,力争培育新增1-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卓越文库”,推出一批高水平著作冲击教育部优秀成果奖,在全国第八届优秀成果奖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力争3年后的第九届成果奖取得新突破;依托我省双一流高校、特色骨干大学,建设8-10个河南省文科实验室,培育1-3个文科实验室冲击教育部文科实验室实现新突破。

(三)提高社科服务社会力度,实施高校品牌智库建设工程。围绕党委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重大任务、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打造一批党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品牌智库,力争培育6-8个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智库,进入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培育20个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知名度高的品牌智库,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河南高校智库体系。

(四)增强古文字研究和人才体系厚度,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围绕国家古文字工程设立的5大计划、11项重点任务,组织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成立古文字专家委员会开展研究,产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通过实行古文字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创新团队,形成梯次合理的研究人才体系,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出成果、出亮点。

三、深化改革,靶向施策,推进社科和语言文字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问题导向,改进社科项目管理办法。改变过去按照年度结项的固定模式,在确保结项标准不降低的同时,实行动态结项,鼓励提前结项;对超期项目和结项成果不合格项目采取严惩措施。奖优罚劣,双管齐下,打造高质量社科研究品牌。

(二)坚持目标导向,集中资源和精力提升社科项目和奖项的含金量,充分调动专家学者投身科研的积极性。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系统梳理和调整项目结构,确保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三)以“破五唯”、增强社科成果的创新源头供给能力为导向,优化成果评价机制。通过完善同行评议制度、代表作评价制度等构建多元化的社科评价体系,将优秀学术著作、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决策咨询报告等社会效益大、创新能力强的成果纳入社科成果评价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学格局,持续推进高校学术治理体系改革。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社语处将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对标科教兴省战略,躬身入局,守正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调动语言文字工作战线力量,把精神振奋起来、动力激发出来、潜能挖掘出来,奋力推进全省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省高校社科工作繁荣发展起高峰,为服务“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推动我省“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10c3eeaf172bb0ac577b4a9fc5e1ab32.jpg

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曹克舜就《勇于担当创一流 奋勇进取谱华章》发言。研究生处致力在中原大地起高峰,通过狠抓一流学科、冲击A类学科、筑牢建设支撑、强化社会服务打造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航母”;落实优中选优、成果先行、人才为要培育7所高校11个学科“第二梯队”;立足调优学科结构、坚持分类发展、深化学院改革、推进学科重组、加快试点改革调优学科学院;着力把握存量与增量等四种关系、建立学位点设置规划引导等五种机制扩大博士硕士单位和学位点规模;坚持优化育人生态、提高发展能力、推进重点任务确保研究生教育高质量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d116994b26b905****4556b9132d9db4.jpg

安全管理处处长舒卫方就《进入“十四五”做好教育系统安全管理这篇大文章》发言。把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高质量抓党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安全教育,开展隐患排查整治,高起点抓防范。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建立通报制度,高标准抓落实。成立应急小分队,处置好安全和信访事件,高效率抓处置。以“平安校园”创建为载体,扎实推进安全工作,高水平抓载体。完善安全责任体系,高要求抓责任。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679bda9084f3d615bd7e8478fdc29763.jpg

说明: 图片党风行风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王飞就《以党风行风建设新成效 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发言。党风行风建设工作办公室担负着协助厅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以案促改、推进党组巡察以及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的职责,在“十四五”时期,将深入实施从严治党“核心”工程、政治监督“正心”工程、党风廉政“清心”工程、行风建设“民心”工程,锻造“有信仰”“有敬畏”“有纪律”“有担当”的教育铁军,以坚强的党风行风力量为教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f11b4c26a86ae0a7e944f1f3c071f85f.jpg

说明: 图片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薛作林就《争当三个表率 建设模范机关 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发言。机关党委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建设模范机关为主线,紧扣“第一要求”,彰显政治机关本色;紧扣“第一责任”,强化制度机制保障;紧扣“第一导向”,夯实基层组织基础;紧扣“第一要务”,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努力在省直机关起高峰,打造机关党建教育品牌,高质量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44a4f38439ecc1909b31f000af246227.jpg

说明: 图片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处长赵矿就《设定目标 明确路径 赋能助力河南教育高质量发展》发言。做好老干部队伍保障。把思想认识统一在省委的决策部署上,统一到厅党组的任务目标上,合频共振,激荡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建立全省教育系统银发人才专家库。深入开展调研、宣讲,为河南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打造全国一流关工委。推动“读懂中国”“大国工匠进校园”“知名校友回母校”“家教名师中原行”等活动深入开展。指导各级德育宣讲团,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引领。

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专班负责人黄才华提交了发言材料。围绕锚定一个“双减”目标、完善一套制度措施、开展一系列整治行动、明确一张责任清单、营造一个良好生态,扎实有序推进“双减”工作。通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预收费监管行动、“营转非”专项行动、网上有害信息整治专项行动等,让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

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02fcd522cfa22e8be7a0538dbf1b667c.jpg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bf5ad52cf0aec86e657****556483839.jpgD:\我的文档\我的文档\WeChat Files\wxid_oi10mych77lc32\FileStorage\Temp\e82baaab3d9e738d5697416fd1438446.jpg

锚定“十四五”目标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我们乘着省委工作会议的东风以“‘十四五教育怎么干高峰论坛为契机以创新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实施“十大战略”和实现“两个确保”贡献教育力量在中原更加出彩的征途上让教育先出彩出重彩

编辑:建南东校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