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太康县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教研工作“十项行动”实施方案

太康县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教研工作“十项行动”实施方案

2024年01月17日 17:32:31 访问量:2059

太康县教育体育局文件

太教字[2023]97

太康县教育体育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教研工作“十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教材厅函[2023]3)《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基[2020]155)文件要求和2023年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县教学教研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规范学校教学管理,加强教学教研工作,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工作任务

()服务学校教育教学。重点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加强课程、教材、教学、作业、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研究,紧扣“五育并举”重要改革发展任务。指导学校推进教学改革,改进教学管理,完善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经验;指导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校本课程规划与开发,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丰富课程资源的供给方式;指导改进教与学的评价方式,不断提高考试命题能力与质量。

()服务教师专业成长。重点指导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引导教师切实更新教育观念,全面理解学科课程标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特质并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诊断与改进水平;指导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改进教育教学。指导学校和教师完善作业管理机制,提升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指导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提高教书育人效能。

()服务学生全面发展。重点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出全面育人研究,指导学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全过程,强化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推动建立以发展综合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

()服务教育管理决策。重点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科学发挥教研组织在教育发展重点诊断功能和教育决策中的智库作用,积极组织并参与区域教育改革,加强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定期开展专题调研与专项视导,及时掌握学情、教情变化,做好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工作,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专业参考,为学校提升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三、工作目标

3-5年时间,构建完善县、镇、校、科四级联动高效教研工作体系;打造更加专业化、更具有创新型的高素质的教研队伍,全面提高全县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教研方式,实施有效教研,加快培育优秀教育教学和教研成果;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促进太康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太康教育振兴提供重要的专业支撑。

四、工作措施

()教研体系完善优化行动

1.完善教研体系。完善县、镇、校、科四级教研工作体系,形成“学校主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典型带动”的教研工作机制。制定教研工作基本规范,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建立结构合理、责任明确、行为规范、管理科学、精干高效的教研工作体系。县教研室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按照国家课程方案每学科选聘 2-5名兼职教研员;乡镇中心校分学科选聘1-3名兼职教研员,建立完善中心校教研组;各级各类学校要设立教研室(教务处),建立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教研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学科教师组建学科教研组,较小规模的学校可以相近学科合并组建学科教研组,较大规模的学校可分级段组建学科教研组。

2.明晰工作职责。明晰四级教研的职责定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指导方式,保障四级教研上下贯通、运行有序、工作高效。县教研室负责对全县教研工作的统筹管理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优秀教学成果培育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聚焦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乡镇要统筹协调区域教研、网络教研、辖区质量监测、教研共同体建设等工作;学校要制定年度教研工作计划,开展校本教研、主题教研、校本课程开发、优秀教学成果培育与实践等工作;学科教研组要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议课、学科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工作,有计划的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各级教研组织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校和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

3.健全工作制度。各级教研组织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建立教学视导制度,深入学校和课堂,诊断教学问题,指导学校和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建立教学调研制度,定期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动向和发展趋势,为学校发展提供指导,为教学改革提供支撑;建立教学示范与帮扶制度,通过专题报告、现场观摩、跟进指导以及经验分享等方式,做好教学示范与引领工作;通过建立教研片区、城乡联动、校际联合、送课助教等方式,帮扶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促进教研优质均衡发展。

4.优化教研结构教研室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组建学科中心组,凝聚教研合力,形成“人人有学科,科科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建立教研联动机制,县教研室与乡镇、学校、学科教研组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教研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开展校际间的交流,加强学校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搭建信息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渠道,经常性开展教学常规视导。

5.强化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全员化、常态化、实务化的教研活动,要基于教学实际问题,加强对学法、教法的研究和改进,使教育政策、课程理念、教学理论能够转化为实践成果,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教研室要坚持以学校为基地开展各项研究,为学校校本教研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依托自身优势和特色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营造浓厚教研氛围,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6.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传、帮、带”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实施教研员与兼职教研员、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青蓝工程”,实现“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目标。“师”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对徒弟师德示导、教学引导、业务督导、教研辅导、心理疏导,每周面对面指导徒弟备课1次,每月为徒弟上1节示范课,每学期审核徒弟不少于10篇教案,听评不少于10节常态课。“徒”主动争取师傅的帮助和指导,虚心学习,有必问。每周至少听师傅1节常态课,主动邀请师傅审核自己的教案,听评自己的课(每学期不少于10),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汇报课。各乡镇中心校、各学校要制定“青蓝工程”方案,签订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协议,进行师徒捆绑评价,评选“青蓝工程标兵”,教研室每年评选一次县级“青蓝工程标兵”,对结对活动成绩突出的师傅、徒弟进行奖励。

7.建立协同机制。县教研室要加强与教师培训、电化教育、教育装备、招生考试等单位的协作,形成以教体局为主导、教研室为主体、中小学校为基地、学科教研为基础、相关单位(股室)通力协作的“教研训”一体化教研格局,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加强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协同教研,建立教研合作共同体。扩大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等辐射带动作用,组建跨区域、跨学科研究团队,共同开展教育教学重难点和前瞻性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研讨解决问题。

()教研队伍能力提升行动

1.配强教研队伍。按照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原则,依据专业标准和准入条件完善专兼职教研员遴选配备办法,打造高素质教研队伍,提升教研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县教研室根据工作需要可在各级各类学校聘请符合条件的兼职教研员,吸纳优秀教师和研究能力强的人才进入教研队伍,优化教研队伍年龄结构,保持教研队伍充满活力。各乡镇、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按学段、学科选聘专兼职教研员,鼓励有条件的教研组织配备跨学科的综合教研员。

2.提升教研能力。建立健全教研员全员培训制度和5年一个周期的教研能力提升研修机制。将教研员纳入“国培计划”、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等全员培训范围,确保教研员每人每学年接受不少于72学时的培训,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持续提升教研员专业素养,着重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探索教研员“上挂、下派”的学科融合教研和交流机制,教研员从事专职教研工作满5年,原则上要到中小学校兼任教育教学工作至少1学年,或者该学年执教公开课、示范课不少于10课时,保证理论研究与实践不脱节。鼓励教研员组建团队开展重点研究项目或课题,加快培育优秀教育教学和教研成果。

3.激发教研活力。加大表扬力度,选拔并树立教研员队伍中的榜样典型,对有突出贡献的教研员给予通报表彰。落实教研成果激励制度,将可转化、可复制的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作为重要指标。打通教研员、学校教师(干部)的转任通道。提高教研室专业技术高级岗位设置比例,依法依规保障教研员工资待遇;将教研员荣誉评定纳入教师系列,在评优评先、学科带头人评选、特级教师评选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设立教研员评选专用通道,更好地引进培养优秀教研员。

4.强化工作考核。建立完善教研员工作评价体系,明确学科教研员岗位职责,规范教研员工作行为和工作程序,实行学科教研责任制和项目负责制。加强对教研员职业道德、学术诚信、工作态度、工作实绩的综合考核,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教学管理和教育服务等维度设置工作量标准,并将一线教师和学校的评价纳入教研员考核。将教研员考核结果与聘任、评优、晋级以及绩效分配等挂钩。

()教研活动提质增效行动

1.突出问题导向。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着重研究薄弱学科、薄弱环节的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发展等问题。加强对课程实施、课标落实、教与学改进、作业与评价优化等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研究。定期开展专题调研和教研项目合作,及时反映教情、学情,为管理决策和学校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2.创新教研方式。根据不同学科、同学段、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探索城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薄弱学校之间的结对联合校本教研和农村学校联片校本教研新模式。开展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的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进教学研究工作。建立乡村教研片区制度和教研员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联系点制度,每位专职教研员每学年至少联系2所学校(城区、乡村各1),并持续开展教学指导,帮助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教研方式变革,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组织指导课程、教材和教法实验,及时发现典型,培育、提炼、宣传教研成果,促进教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

3.深化信息融合。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新变化,积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科学、有效的应用。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师生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发展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开展基于智慧学校的课堂实践研究,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上阅卷、学情分析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教情学情诊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网络协同教研,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方式,积极探索“互联网+教研”新模式,实现“人人、时时、处处”教研共享。

4.精准组织教研。组织开展不同类型、不同主题、不同系列的教研活动,做到科学、规范、精准。以提高区域教育质量为中心,以解决实际教学真问题为导向,以实践研究为手段,不断提升教研活动的专业内涵和品质。坚持重心下移,坚持深入课堂,坚持服务一线,通过专家引领、典型带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方式,指导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考试评价研究,提高考试命题质量,注重各类教学监测、评估的绩效分析,提高教研工作的精准程度,提升教研服务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5.注重教研实效。教研活动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在解决教育教学疑难问题上下功夫,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杜绝浪费教师时间与精力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研。以“问题一研究改进实践”为路径,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每一次教研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选评优质课、示范课;聚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真实课题研究;结合学生兴趣与实践,身临其境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提炼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经过实践检验的校本课程。

()教研成果有效转化行动

1.校本教研成果推广。教研室紧紧围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以学校为基地指导开展校本教研,总结和提炼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通过示范课、公开课、经验交流等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学习借鉴。每学年开展

1次校本教研示范校评选,及时总结与推广优秀校本教研典型。培育、凝练、宣传校本教研示范校成果,通过召开现场会、组建教研共同体、组织学科主题教研等方式做好校本教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工作。

2.优秀课例展示观摩。依托省市县优质课一等奖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省市名师优秀教学成果开展优秀课例观摩活动。县教研室每学年分学科组织一次全县示范课展示,乡镇每学期分学科进行一次本乡镇或乡镇协作观摩课展示,学校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要上1节公开课教研员对授课教师课程进行点评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进行观摩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想法;持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课题成果实践应用。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质量,从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选题,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实践验证,梳理和总结能推广应用的课题研究成果。避免“选题假大空,立项大呼隆,过程无动静,结题扔橱中”现象,没有研究价值的不予立项,没有实践研究的终止研究,研究成果不清晰、不应用于实践的延期结题,对成果丰富、具有实践价值的予以结题,课题结题后及时制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案,提炼可以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理念、策略和方法,通过示范课、研讨会、现场观摩等形式,在更广泛的范围进行推广应用,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

4.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县教研室组织教研员和优秀教师团队收集、整理和开发覆盖全年级全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课堂实录、作业设计等,形成我县的优质教学资源库,有效推动“双减”落实;组织学校之间开展,校际合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与其他县教研室合作,共同建设跨区域的优质资源库。对在资源建设、共享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研员给予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拓展成果推广渠道。在做好线下成果推广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优势,打造“互联网+教研”新样态,将集全县教师智慧共建的全学科全学段优质备课资源、精品课堂教学资源、高质量作业设计资源等优质教研成果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让更多的教师和学习者受益。教研室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常态化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为教师和教研员在线交流和资源共享,广泛传播先进教学理念和有效教学方法,分享优质教学资源。

()备课过程规范增效行动

1.健全备课制度。教研室要制定全县中小学备课指导意见,各级各类学校要制定详细的备课管理制度,明确备课的基本要求、流程和时间安排,要建立健全备课检查与评估制度,对教师的备课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各级各类学校同年级同层次同学科任课教师3人以上的学校建立集体备课组,低于3人的可以实施跨年级、跨学校集体备课,每个备课组每周至少组织1次集体备课。乡镇中心校要组织小规模学校分年级分学科成立集体备课组,每个备课组每月至少组织2次集体备课。选定教学经验丰富,有组织能力且积极性较高的教师担任备课组长,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第一责任人。集体备课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严格备课要求。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骨干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并发挥引领作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把握好重点和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创设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课后要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足之处写出改进措施,不断提升授课水平。任教五年内的新教师每课时必写详案,骨干教师和老教师写单元教案,每单元写一节详案,其他可以写简案,提纲挈领,教路、学路清晰。往年的同课教案可作参考,但要结合实际做到老课新备,老课深备,不得陈案再现。要超前一周备课,反对临教临备、教后补备、教备不符,反对无实际教学价值的空架子教案。严禁把集体备课演变为集体办公、演变为分工写教案然后集体复印教案、演变为摆拍照片整理档案等形式主义,确保备课取得实效。

3.落实“一课四备”。“一课四备”是指“个人初备、形成预案集体精备、形成公案,研讨再备、形成个案、课后复备、形成定案”。每位教师要研读课标,明确要求;吃透教材,掌握内容;根据班情,确定目标;结合学情,确定重难点;创设情境、设计教法,指导学法,整理困惑等形成高质量个人初备教案,为集体精备作好充分准备。由主备人围绕课标要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情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进行说课,在说课的基础上,每位老师围绕怎样创设情境、哪些精讲那些略讲、怎么引导学生参与,如何分层设计作业、个人初备课的困惑、教学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等进行讨论交流,经过集体商讨之后形成共识。在集体精备的基础上,结合教学风格、班级实际做适当调整,修订个人教案。经过课堂实践之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完善,让教学设计更趋科学。及时规范整理凝聚集体智慧的教案、课件、作业等资源,做好共享和传承。

4.规范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遵循“456”原则,即“四定”:定时间地点、定内容、定问题清单、定主备教师;“五统”: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统一教学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六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教参、备教情学情、备教法学法、备教学过程、备作业设计。坚持“确立内容(个人初备)-确定主备人(形成预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一一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一一教学实践(听课议课) --交流反思(形成定案)一一资料保存”的集体备课基本流程。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安排集体备课内容,并确定主备人;在备课组长主持下,主备人首先进行说课,并提出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参与教师对主备人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以及提出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研讨,每个人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重点谈不同的意见和改进之处,主备人根据集体备课情况修改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交由备课组长把关验收,分发给全备课组;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教案和集体讨论情况再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写出自己的授课教案。集体备课,一定要跟上课、听课、议课结合起来,形成集体备课设计路线图,课堂教学呈现施工图,听课议课分析剖视图,交流反思再次集体备课完善设计图的闭环,持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5.加强备课管理。学校要针对备课制定量化考核方案,校领导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要认真落实集体备课活动的月查制度,通过听课议课、教案检查等方式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督导,及时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各学校每学期要对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评估,开展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及优秀案例的评选。教研室所对各校集体备课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指导与评估。对集体备课开展好的学校、备课组(教研组)予以表彰,对于不按计划活动,态度不端正,流于形式的学校提出公开批评,并勒令整改。

()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行动

1.强化学科育人聚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紧扣“五育”并举,围绕如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重点问题,充分挖掘各学科的育人功能,将各学科育人思想与教育内容有机整合,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内容、策略、方法、机制研究,指导学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充分发挥综合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落实方案、课标。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合理确定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开展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严格落实“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指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梳理学科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

3.提升课堂实效。各学科按照《河南省义务教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基[2021]463),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深入探究,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努力实现教学情境化、情境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活动化、活动思维化、思维可视化,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探索大单元整体教学,积极开展综合实践、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依据学情开展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辅导。给学生留足思考、展示、练习、交流的时间,每节课提问或展示的学生不少于10,每周要对全班学生至少提问1次,每节新授课至少留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复习巩固、总结思考、达标检测,对于发现的漏洞通过作业、课后服务等方式进行有效补充。

4.加强教学管理。按照《太康县教育体育局关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太教字[2022]129)要求,课前要做好研读课标、吃透教材、分析学情、设计教法、学法指导、情境创设等工作,着重在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和引导学生方法方面做好课前充分准备;课中要做好课堂氛围、课堂纪律、课堂评价、课堂生成、课堂板书、作业设计等工作,恪守“精讲多练”规则,真正做到讲知识重难点、讲知识易混点、讲知识易错点、讲知识遗漏点,牢牢把握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怎么教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课后要做好效果评估、教学反思、作业批改、考试评价等工作,做好分层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评价。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形成教学管理特色。

5.重视实践教学。将学校实验课开设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和日常督导,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改变“重知识,轻实验”的现象,杜绝物理不碰物(物体),化学不见化(变化),生物不懂生(生命)的课堂,转变“讲实验”为“做实验”。中学理化生、小学科学课要按照课程的进度上好每一节实验操作课。学校要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所有实验课应开尽开,确保实验教学质量。鼓励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等基地建设,开发相关课程资源,增强实践教学实效。

()作业设计控量提质行动

1.健全作业管理。贯彻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15个学科作业设计指导意见》(教办基[2022]26),学校要严格落实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制订明确、具体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规范,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强化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加强年级组、学科组、班级对作业数量、质量的协调,统筹各学科日常及节假日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总量和结构比例;促进家校沟通协作,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和作业质量定期评估制度,公示作业要标明大部分学生预计完成所需时间,学校要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等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教研室要深入挖掘提炼学校作业管理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扩大示范引领。

2.严控作业总量。各乡镇中心校、各学校要加强对学校作业总量的监管,以年级组为单位统筹各学科日常及节假日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可布置适量的阅读、背诵、手工制作、实践操作等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合理控制书面作业总量。

3.提高作业质量。县教研室要加强对作业设计、管理、评价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开展教师作业设计和实施能力专项调研,指导学校提升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评价的能力,把科学、有效、合理地设计作业纳入县乡校科四级教研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学校要把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杜绝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要积极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情精准设计作业,优化作业内容和形式。县乡校要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形成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加强作业指导。学校要引导教师切实履行作业指导职责,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教师和家长要督促学生回家后主动完成>剩余“基础作业”,积极完成“弹性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文体和阅读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

5.规范作业批改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要全收全改,及时批阅,强化面批讲解,并及时做好反馈,针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做好讲评,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要求家长代为批改作业,不将家长的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做到书面作业必须老师先试做、有布置必收交、有收交必批改、有批改必评价、有错误必纠正、有纠正必复批。做到反馈及时,补救                           

有力,批改讲评不过夜,反馈矫正不隔天。做好错误率统计、错误分析及答疑解惑,特别要强化对学困生的辅导帮扶。对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和引导,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和作业反思。每学期对全班同学实行至少1次作业面批讲解

()教学质量评价改革行动

1.提升评价质量。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健全综合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切实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提升考试评价质量。强化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一一学一一评”有机衔接。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式,持续优化考试数据分析指标,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科学的育人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强化考试管理。积极落实教育部和我省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有关要求。统筹处理好考试、作业、日常评价、质量监测等方面关系,科学合理安排考试,充分发挥考试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功能。学校要强化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严密组织考试过程,确保考试工作落实到位。教研室要制定考试管理办法,明确考试操作流程,规范各类考试具体要求,指导学校做好试题命制、试卷保密、考试组织、试卷评阅、分析评价等工作。

3.规范考试命题。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严格规范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难度,切实提高命题质量。考试命题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必备知识、学科素养、核心品质、关键能力)达成情况,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加强命题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命题水平。考试命题过程做到“三审三校三确保”,即:由命题人初审,文字表述是否准确、题意是否清晰、试题是否超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是否涵盖了重难点和疑点等;由学科组其他教研员复审,通过试做试卷审查试题和答案是否准确无误、难易是否适中、顺序是否得当等;由学科负责人终审,是否符合考试要求,是否具有区分度,布局和结构是否合理。由命题人初校,主要检查试题的排版、插图等是否规范,试题与原稿是否一致,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错误;由学科组其他教研员复校,检查试题的格式、字体、字号等是否统一,页码、序号、分值等是否准确;由学科负责人终校,主要检查试题的整体质量,以及试题的保密措施是否到位。确保试题质量,严格落实审查和校对过程,所有审校要签字确认,确保试题的质量达到预期要求,能够真实、准确地考查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确保试卷保密,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接触试题人员,所有接触试题人员签订保密协议,防止试题泄露,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确保印发无错,要求印刷厂家高度重视,杜绝印刷错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的命题、审查、校对、印制、分发等工作,确保试卷无差错按时发放。

4.严密考试组织。制定详细的考试计划,包括考试时间、地点、考试科目、考试范围、考试形式等,确保考试安排合理、科学。严格考试督导,设立专门的考试督导组,负责监督考试过程,防止作弊行为的发生,维护考试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加强考场管理,统一编排考场,明确监考人员的职责和要求,确保监考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职责,维护考场秩序和考试纪律。做好试卷保密工作,试卷的印制、分发和回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试卷的流通,确保试卷的安全和保密。严密组织阅卷,确保成绩准确性,提升阅评时效性,学科自测阅卷不过夜、讲评不隔天,学校检测阅卷过天、讲评不隔周,全县监测阅卷、讲评不过周,考试成绩应及时告知学校、学生,确保成绩的透明和公正。

5.优化结果应用。各级各类教学质量监测在试卷评阅结束后,两天内要完成数据质量分析。学校要加强对考试结果的整体分析,及时做好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对教学质量作出科学判断,针对性地加强教师教学指导和培训,为下阶段精准教学做好准备。教师要运用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教情,明确学生的失分点、薄弱环节,找准差距,研究对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扶辅导、心理疏导,科学研判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切实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县统一教学质量监测教研室要及时撰写教学质量监测分析报告,按学科召开质量监测分析训会,学科教研员做质量监测分析报告,成绩优异、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做经验介绍。

()读写工程提档升级行动

1.加强读写教学。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阅读课、写字课纳入课程表,小学低年级每周阅读课不少于1课时、写字课不少于2课时,小学中高年级每周阅读课不少于2节、写字不少于1节,初中高中每周各不少于1节。阅读课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写字课引导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规范学生写字姿势,培养良好书写习惯,具备熟练的书写技能,各学科教师都要把规范书写的要求贯穿至学科教学中。教研室根据读写工程实施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读写教学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读写教学示范课等多种方式,有效提高广大教师读写工程的实施能力。

2.明确读写内容。局业务股室工作人员和各学校教师每学期要研读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技能书籍各不少于1本,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副校长、业务主任每学期读教育理论书籍不少于1,做好学习笔记和结合自身实际的感悟思考。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开展绘本阅读,小学高年级以“快乐读书吧”为依据,初中以“名著导读”为依据,高中以课程标准推荐书目为依据开展课外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提倡在读好必读书目的同时,参考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鼓励学生在课余拓展博览群书,语文老师严格把好课外读物的审核管理关,在读书选择上做好引导。严禁任何学校、老师要求学生或家长购买指定图书。小学低年级写字重点关注“三姿”,小学中高年级写字重点关注“规范”,初中高中重点关注“优美”,各年级写字要遵循"写少写好的基本原则。

3.营造读写氛围。各级各类学校要把读写工程的实施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图书馆、阅览室、图书角建设,打造校园文化。通过倡议书、板报、橱窗、标语、文化长廊、家长会等形式进行常态化宣传,创设良好的读写工程氛围,让广大师生及家长认识到阅读和写字的重要性,发挥家长在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读写环境。

4.丰富读写活动。语文课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读书分享、诗歌诵读、主题演讲、名言警句抄写,写字成果展示等活动;读写课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佳段欣赏会、人物评论会、名著片段情景剧、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老师适时进行读写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写方法,提高读写技能。学校定期举行优秀读书笔记、优秀作业试卷、写字作品等读写成果展示,开展“阅读之星”“故事大王”“写字标兵”“书香班级”“墨香班级”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校长、教师共读一本书,教师、学生共读一本书,学生、家长共读一本书,每月开展1次不同层次的读书交流会。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三笔字”比赛、学生写字比赛。

5.强化读写保障。各学校要按必读书目配足配齐图书,定期开放校内图书馆、阅览室。语文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必须有阅读、写字任务。期中、期末及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要有必读阅读书目内容。评选阅读教学、写字教学优质课。围绕多文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等阅读教学和写字教学过程中的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深入开展读写工程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墨香校园(墨香班级、墨香家庭)评选,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读写工程中表现突出的师生。

()教学常规视导调研行动

1.完善视导制度。教研室每学期对各乡镇(局直学校)至少进行一次集中教学常规视导,推行“视导-反馈一一整改”教学常规视导三步工作法,落实“131”工作制(周一例会,布置工作;周二、三、四教学视导,进行教学督查;周五工作总结),不定期深入学校和课堂,了解教育教学动态,诊断教育教学问题,反馈教育教学信息,指导学校和教师加强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议课、研讨交流等方式加强专业引领,深化对教育教学改革规律的认识,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书育人方式。

2.严格视导流程。一是前期准备,视导组做好视导培训和分工、学校做好教学教研工作情况汇报准备、教师做好听课议课准备。二是听取汇报,首先听取学校校长(业务校长)关于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三是进班听课。教研员、同学科教师按指定班级进班听课,随机查看学生课堂训练及教辅资料使用质量。四是分组研讨,听课结束后,教研员和听课学科教师分学科进行课后研讨。五是查阅资料,视导组对教师教案、学生作业、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总结、校本训、集体备课、青蓝工程相关资料分别查阅。六是座谈交流,召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座谈交流会,教导主任汇报本学期教研工作思路及重点,教研室人员将听课、查阅资料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挖掘典型做法,及时总结可推广经验;诊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七是视导总结,学校针对调研视导情况和反馈意见,写出书面总结材料,认真反思教学教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一周内报送教研室择优分享。

3.规范听课评课。视导组开展听课评课时,本校学科教研组长、备考组长必须参加,同学科教师应当参加。一要明确听课内容,听课既要观察教师的“讲”,也要观察学生的“学”,看是否落实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看教学实践与教学设计是否一致,看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听课要边听、边看、边想,要透过现象想本质。二是规范议课流程,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主持,先由授课教师说设计思路和教后反思,然后听课人员围绕主题进行研讨议课,最后由学科教研员评课总结。三是优化评课方式,评课活动不是“找茬”和“挑刺”的“批斗会”;优点不拔高,缺点不放大;优点说够,缺点说透。对优点适时给予恰当地鼓励和评价,对缺点多用商量和建议的口吻,留有余地,给教师自己反思的空间。评课要有利于授课教师成长、有利于评课者提升、有利于学科专业发展。

4.建立调研制度。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教学新进展,定期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新形势、新困难和新问题,了解掌握教育教学改革动向和发展趋势,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规律和趋势,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措施。形成学科调研报告和教学情况反馈报告,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为学校发展提供建议,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撑。

5.开展专项调研。教研室结合教学教研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式,对教研体系和队伍建设、集体备课组织、课堂教学改革、作业设计、读写工程推进、校本教研开展等实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每位专职教研员每学年向所在教研部门报送1份区域内学科重点问题调研报告;2年报送1份对教育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调研成果。

五、工作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

县教体局成立进一步加强教学教研工作“十项行动”“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确保发展素质教育的方向不偏离。要将教研工作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整体部署和总体规划,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教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教研工作有效开展。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织和教研员的专业作用,尊重教研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保证教研员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研工作中。加大对各地各校教研工作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力度,促进教研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各乡镇中心校、中小学、幼儿园要成立相应领导组织,确保教学教研工作各项推进措施在本单位落地见效。

()加大经费投入

县教体局将教研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保证预算内教研经费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稳步增长,确保教研机构日常运转、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常规教研活动、教研员能力提升、教学常规视导调研、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教研成果总结推广等“十项行动”工作正常有效开展。保障教研员享受一线教师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教研员给予通报表彰。各中小学、幼儿园应从生均公用经费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校本教研工作,保障兼职教研员和教师教研经费。

()强化督导落实

将教研工作纳入督导评估体系,重点督导教研体系构建,教研队伍建设、教研工作开展、教研经费保障和教研工作实效等,将评估结果作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局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和教研员与分包乡镇、学校捆绑考核,落实包联责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相关责任人将严肃追责问责。各校要加强教学教研工作督导检查,建立一日检查、周一通报、一月一总结、一学期表彰的工作机制。教研室将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专项视导和调研,把学校教学教研质量提升和工作实绩作为校长选拔任用、培养教育、激励约束、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