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管理 > 钱理群:中小学的职责

钱理群:中小学的职责

2014年05月23日 07:54:49 访问量:446

        呵护成长之美,保障成长权利:中小学第一职责

     “成长的概念,成长之美成长的感觉成长的权利,这都是非常重要却被我们忽略了的教育命题。

     小学生、中学生正处在生命成长的初始阶段。严凌君老师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一个人的成长是很奢侈的事情,这是因为所有的动物中人是孕育期最长的动物,人的学习生存技能的时间最长,从出生到上大学要学习几十年。小学、中学正是这个孕育的初期,是未成年人,还不是公民,是受到家庭与社会的保护,而无须为家庭和社会作贡献,尽义务的,他们是未来的公民,唯一任务就是学习成长,这里有一种成长之美。中、小学教育的最大任务,就是创造一切条件,使孩子能够尽享成长之美

     而且还有成长的感觉。成长的感觉,在外人看来,是一种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喜悦,但中、小学生自己看来,却是蛹虫化蝶的那种痛苦,新鸟破壳那种挣扎。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成长的欢乐,同时有成长的烦恼,以至痛苦和挣扎。这是我们做中、小学老师应该细心体察,充分理解的,但常常被忽略了。原因就在于鲁迅、周作人早就指出过的:我们不承认,中小学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自然有自己的不同于成年人的生命成长中的问题,这正是我们应当尊重并认真对待的。

     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有他们成长的权利。这更是为我们成年人,甚至中、小学教育者所严重忽略的。在我看来,至少有三大权利被忽略,甚至是被剥夺了。

     黎明的感觉还给学生——给与他们好奇、探索、发现的权利鲁迅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着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看图识字〉》),中小学生面对的永远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他有一种好奇心,要去探索和发现他所不知道的世界。我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总要怀着感激的心情,回想起我的中学老师——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如何精心培育我们这样的好奇心,探索热情。在我的感觉中,那时候,每一堂课都是一次精神探险,都会发现新大陆,我们总是怀着极强的期待感,以至神秘感,走进课堂,渴望在老师指导下,闯入一个又一个的科学的迷宫,解开一个又一个的宇宙的奥秘。在高中毕业时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我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第一条就是要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这样学习才有兴趣,把学习每一门功课当作精神的享受。可以说,正是这样的从中学获得的经验,照亮了我一生的治学之路与人生之路。后来我在很多的场合都引用了我的大学老师林庚先生的一段话来说明这样的少年经验、中学经验的普遍意义: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是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我还谈到所谓黎明的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生活的开始,用初醒的好奇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倾听,阅读,思考,从而不断有新发现的冲动和渴望。应该说,这样的生命的新鲜感,这样的黎明感觉,这样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本来是属于生命才刚刚开始的中、小学生的,是他们的天性所在,也是他们的基本权利。中、小学教育的第一天职,就是呵护这样的黎明感觉,这样的生命的新生状态,保护和培育他们的好奇心,探索心。现在的问题,正是孩子的这一天赋权利被扼杀、剥夺了!我在好多场合和当代中学生谈到我的中学经验,他们听起来都像是天方夜谭,因为好奇探索正是应试的天敌,他们所受的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把天生的好奇心、探索热情抹杀掉,因此,这些从睁开眼起就要忙着背书、作习题的孩子,已经没有时间欣赏自然的黎明之美,又从何去体验精神上的黎明感觉!我真想高呼一声:请把黎明感觉,好奇、探索的权利还给我们的孩子!

     不要剥夺孩子仰望星空的权利——享有自由成长的权利。我们讲成长的感觉,最重要的就是自由的感觉。儿童、少年、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自由的时光,这是我们这些过来的成年人都能体会到的。这样的自由感,首先来自自由的时间感与空间感:本来,时间是属于一切刚刚开始的孩子的,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我们的教育也应该给孩子一个开阔的成长空间。

     这里,我要特别提出自然空间的问题。我曾经说过,人在自然中,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也是最理想的教育状态。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这样的生存状态,对人的精神成长,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我们不妨就谈谈大文豪鲁迅是怎么培育出来的这个饶有兴味的问题。老师们都读过、教过鲁迅的《社戏》,下面这段文字,大概也是大家都熟悉的:当少年鲁迅和小伙伴划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地前进,远处传来社戏的音乐,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漫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字里行间,渗透而出的,正是一种生命的自由感。我们可以说,如果鲁迅从小没有生活在这农村的大自然的自由空间里,并接受同样充满生命气息的社戏这样的民间文化的熏陶,奠定了他精神的底子,是不可能成为思想、文化、文学的大师的。鲁迅这样的成长经验,应该给我们今天的教育以启示。我们应该把生活在自然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提出来,农村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这样的优势,城市教育也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到农村去:不是走马观花的猎奇式的旅游,而是实实在在生活一段时间,和农村孩子一起在泥土里打滚,在山野间疯跑,接受乡村野气和野趣的熏陶,吸取新鲜的空气,这样的自由空间,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鲁迅还有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座的许多语文老师大概都教过无数遍了。但现在我要请诸位从教育学的角度来重读这篇名文。其实,文题所着意强调、突出的百草园三味书屋,代表和象征的是两种空间:百草园是一个有蟋蟀、油蛉们,覆盆子、木莲们的大自然的空间,自由嬉戏于其间,感到那是我的乐园;而三味书屋,是一个不准问问题(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扼杀好奇心),只要读书的教育空间,在那里感到索然无趣,于是,就有了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一声长叹。我们今天听到这样的长叹是不能不悚然而思的。因为它所揭示的,是教育空间对自然空间的剥夺对儿童心灵的创伤:这不仅是鲁迅那个时代,更是今天我们教育的问题。而且被剥夺的不仅是自然的空间,更是自由的空间。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天空越来越小了,他们没有仰望空间的权利。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城市居住拥挤的空间,使得他们头顶的空间本来就非常狭窄,现在又被数不清的书本压着,眼睛里就是书,哪里还有天空?也就是物质的天空,精神的天空,都没有了。被剥夺的,还有孩子的时间。请老师们,也请家长们,都来关心一下:你们的学生,你们的孩子,每天有多少时间让他自由支配?我看是很少很少了。但大家想过没有:剥夺了孩子自由的时间,自由的空间,这又意味着什么?这就是剥夺孩子生命的自由,这就是扼杀生命,简直是犯罪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还要呼吁:请把时间和空间,请把生命的自由,还给中、小学生,不要剥夺他们仰望星空的权利,不要剥夺他们自由成长的权利!

     “失去童年的危机——学生不应被剥夺欢乐的权利。中小学生的童年生活,青少年生活,都应该是欢乐的,这是他们基本的生存权利:这本来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现在却要当作一个问题,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在这里讨论,这是让我们这些成年人,特别是身为教育者的教师,感到难堪,以至羞愧的。但我们又不能不讲,讲一些常识。周作人曾提出一个常识性的教育命题,就是人生季节自然季节一样,是不能颠倒的:春天只能穿春装,作春天的事,而不能着夏装、秋装、冬装,作夏天、秋天、冬天的工作。小学生、初中生处在人生的童年、少年阶段,都生活在生命的春天,高中生在十八岁以后,进入青年阶段,就开始了生命的初夏时节。在生命的春天,以至初夏,主要应该做什么呢?前面已经说过,就是学习成长,而所谓学习成长,在我看来,主要就是两件事,一是,二是读书,前一件事,有关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后一件事,则有关精神的成长。后一件事,我们下面再谈,这里先讲。玩,是孩子的天性,是生命的自然要求;因此,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必须尽性、尽情,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天性、本性,最大限度地享受生命的欢乐:中小学教育的本职就是要创造一切条件,达到这两个最大限度,以促进孩子身、心两个方面的正常、健康的成长。

     现在的问题,恰恰是中国的孩子,只要一进学校,就不能尽性、尽情地玩了!他们干什么去了?被老师(以及背后的家长,各级教育部门,我们的教育体制)强迫着去为应试读死书,死读书了!而且这应试教育的阴影,不仅笼罩中学,而且有扩展到小学,甚至幼儿园的趋势,这实在令人恐怖!这些事,在座的老师们比我还清楚,我就不多说了。我要讨论的,是削减或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削减或剥夺了孩子童年的欢乐,会带来什么后果?迫使我思考、讨论这个问题的,是一个严峻的事实:这些年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自杀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小学生自杀的事情也屡屡发生,这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我在很多场合都谈到一件让我震撼的事情:一位研究生在自杀之前,曾列表写出自己活下去还是不活的理由,结果活下去的理由不敌的理由,于是他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就十分尖锐地提出了一个这一代青少年活着的理由的问题。我们且不讲大的人生目标,通常让人们活下去的理由有两条:因为有人(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老师)爱我因为我感到生活的快乐。但是,如果生活中缺失了呢?如果感受不到,或者不能充分地感受到生命的欢乐,甚至从来就没有感受过生命的欢乐呢?那活着的理由就不充分了。我不只一次地听到一些老师、朋友谈到,现在有些孩子的厌生、厌世的消极情绪实在令人不解和担忧,我也经常诧异于许多年轻人活着还没有我这个老头子有劲,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有一个欢乐的金色童年,我因此永远感谢我的中小学老师,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在自觉、不自觉地剥夺中小学生应有的欢乐,而剥夺孩子的童年、青少年的欢乐,就是在剥夺他们活着的理由:这就是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所在。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几代青少年,没有尽享童年的欢乐,有的甚至失去了童年。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我想起了五四那一代曾经有过的忧虑。他们发现,世界上有的民族的发展是正常、健康的:先经过一个充分发展的儿童时代,再依次进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发展阶段;而中华民族却没有充分发展童年少年青年阶段,就匆匆进入中年以至老年,说起来是早熟,所谓少年老成,其实是早衰,因此,需要补课。后来五四强调儿童蛮性,提倡童话精神,发起少年中国运动,创造新青年,都是为了促进民族的健全发展。而现在,九十年后的中国,如果我们的中、小学生又失去了童年,那我们将面临一个没有童年的时代和社会,五四先驱忧心如焚的民族危机又会重新出现:这个问题非同小可,我们必须面对,必须思考。

     或许我们应该从保卫童年这一角度来看中小学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它的第一职责,就是呵护和培育中小学生的成长之美,维护他们成长的权利,保证他们好奇、探索、发现的权利在自由的时间、空间里成长的权利欢乐的权利

       培育青春精神:中小学职责之二

     现在,我们来看严凌君老师提出的第二个概念和命题:青春时代的独立价值。这主要是指进入青春时期的高中生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所要强调的是,青春时期不仅是为进入成年做准备,不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它本身就有独立的价值。严凌君老师说:青春时期的生活,有最多的梦想,最纯的情感,最强的求知欲,因而有一种特殊的价值。我想,严老师是说出了我们所有过来人的共同感受的。

     问题是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在社会上,甚至在教育界还颇为流行:仿佛青春时期的一切都是不成熟的,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成熟起来。这看起来也没有什么错;问题是我们以为的不成熟是什么,如果不加分析的认为抛掉青春时期的梦想,情感,求知欲,就是成熟,那就糟了。我们常说:孩子,你别做梦了,等哪天不做梦就成熟了。梦真的就那么可怕吗?严凌君老师引用了法国作家史怀德的一个说法,他说青少年时期许多人都有过狮子般的雄心,但是在成年之后都像老鼠一样活着。什么原因?据说他们成熟了。所以他给所谓的成熟下了一个定义,叫贫乏,屈从和迟钝:本来年轻时候,他是丰富的,成熟了就贫乏了;本来是反抗的,成熟时就屈从了;本来是敏感的,我们把他变迟钝了。如果教育的结果,是把青春价值全部否定掉,消灭掉,把人变成成熟的庸人,那就完全失败,走到反面去:这是反教育的教育。

     因此,就有必要提出敬畏青年,敬畏青春的概念,承认青春本身所具有的一种价值,而且是永远的价值。我觉得可以把它叫作青春精神。我们现在常常讲要创办一流中学,在我看,所谓一流中学,第一个标准,就是学校充盈着青春精神,青春气息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我的母校南师附中的老学长巴金的那句名言:青春是美丽的,并且把附中精神称作青春精神,还把它概括为八个方面,即对真、善、美的向往;对未来的想象,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关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由此焕发出的生命激情和活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不停息的探索,永远不满足现状的怀疑、创造精神。这里提到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关怀问题,我们平时很少谈,老师们或许会觉得有些不好理解;我在和一位中学老师的通信中,把它叫作少年意气,并作了这样的发挥:喜欢思考大问题,包括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是青少年思维的一个特点。想大事,立大志,说大话,有大气度,没有不可解的难题,没有不可探索的奥秘的自信心,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不知天高地厚的狂气:这就是少年意气,是弥足珍贵的。简单说,青春精神就是一种自由,创造的精神。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他本能地就有这样的精神萌芽,我们的教育就是要细心地培育,助其成长,使它成为终身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底子,而不是用各种方法去戕害它,在成熟的名义下扼杀它。

     因此,我们可以说,培育自由、创造的青春精神,这应该是中小学教育的第二个功能与职责。

       引入文化之门:中小学职责之三

     现在,我们再说第三个概念。这个概念涉及前面我们谈到的中小学生成长中的第二件大事:读书。中、小学教育的主要手段,就是引导学生读书。读书对中小学生有什么特殊意义?这是需要讨论,在理论上加以说明的。严凌君老师因此提出了两种生活的概念。他说人有一种平面的生活,一种立体的生活。平面生活指的是日常的生活,它是受到具体的时、空限制的,是偏于物质的,这是我们每天都要过的日子,是不免平面而多少有些单调的;但人还有另一种生活,就是精神的生活,它是超越具体时、空的,也是相对丰富多面的,因此叫立体的生活

     具体到中小学生对象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受时空限制更大,他们还没有走向社会、人生,生活范围主要就是家庭和学校,尽管我们可以、也应该适当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扩大他们的生活空间,这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扩大中小学生的自由空间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也是有限的,而且必须是适当的,中小学生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这样,他的平面生活总不免是狭窄的。因此,我们讲中小学教育要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自由时间、空间,主要是开拓其精神时间、空间纬度,构造丰富多面的立体生活,主要途径就是引导学生读书。而读书的最大特点和好处,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和千年、百年之遥,万里之外的任何一个写书人进行精神的对话与交流,而且可以招之即来,打开书就是朋友,挥之即去,放下书就彼此分手,何等的自由、爽快!这就是说,读书是这样一种精神活动:一书在手,就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自由穿梭古今中外,漫游于人类所创造、拥有的一切文化空间,在阅读中重新经历、重新感受书本中的生活。因此,中小学生不是水手,可以借助《鲁宾逊漂流记》而漂洋过海;不曾经历战争,可以通过《三国演义》和曹操、关云长一起驰骋古战场,等等,这就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尽管书本提供的生活,精神资源,还需要经过今后一生的实践,不断注入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生命体验,才能真正化为自我生命的有机组成,但在人生起点上,就通过读书,打开一个足够开阔的文化空间,从而达到精神空间的扩展,这对孩子终身发展中生存空间的扩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中所注重的是经典阅读,孩子们就更可以和创造人类和民族精神财富的大师、巨人对话,交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可以说,中小学教育的全部工作和意义,就在于为孩子打开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教师就是这样的开门人、引路人,我曾经这样描述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也是我真正心向往之的工作:牵着中小学生的手,把他们引导到这些大师、巨人的身边,互作介绍以后,就悄悄地离开,让他们——这些代表着辉煌过去的老人和将创造未来的孩子在一起心贴心的谈话,我只躲在一旁,静静地欣赏,时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就为这个瞬间,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是无怨无悔的啊!

     不要低估这打开文化空间,引入文化之门的教育意义。我们的中小学生正是通过读书,进入民族和人类的文化殿堂,吸取前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精神资源,在文化传递中完成了从自然人变成文化人,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的精神蜕变过程:这正是我们前面反复强调的成长的本质和意义。

编辑:师亚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不良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太康县城关镇建南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